
会员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
韦冬主编 沈永福副主编更新时间:2019-09-29 16:55:0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一书基于问题意识,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来源、产生、发展与内涵上的本质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比较了两者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本书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诸多问题、集体主义面临挑战的问题、个人主义日益强势的问题都做了分析与解答,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集体主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5-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韦冬主编 沈永福副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伦理与文明(第7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分为五个部分,既有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现代伦理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等基础理论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的探索,对于深入探究中西方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现实哲学14.6万字 - 会员
向死而善:“死亡之思”的伦理学考察
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愿、向死而善的逻辑、向死而善的理念及启示等方面,探讨了“向死而善”在“死亡之思”中的伦理学意义及其在生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哲学20.3万字 - 会员
TAXI夜话:二十四不孝
《二十四不孝(TAXI夜话)》主要内容:“百善孝为先”是古代中国的普世伦理观;同时,古代人对于普及这种美德的教养手段,也做了传播“二十四孝”故事这种最佳的优选。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用来做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了《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建筑物和手工艺品上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随处可见二十四孝题材的精美图哲学11.8万字 - 会员
伦理学基础
本书主要基于语言分析方法对伦理学的诸多论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对伦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如自由、规范、美德、好、价值等)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中的某些方法(如心理主义方法、系统方法、语言分析方法等)以及相关理论(如美德伦理学、义务论、后果论等)进行了清理。这些工作为其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本书后面的部分则对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主要是围绕道德规范而展开的。哲学38万字 - 会员
文化伦理学
本著作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学基本问题,建构文化伦理学理论体系。融通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础理论。以阐述文化伦理学核心范畴作为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深刻剖析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为基本标准,设定文化生产的伦理规则、文化传播的伦理规则以及文化哲学17.3万字 - 会员
论爱与生命意义:一项分析伦理学研究
关于爱和生命意义的议题,经常沦为心灵鸡汤类书籍的消费对象,本书试图对其进行严肃的哲学探究。基于对当代分析伦理学相关研究的批评和发展,本书提出一种“爱的共情”的爱的理论,并论证爱的价值构成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希望本书在推进相关研究的同时,为当代人思考对自身实践生活至关重要的价值,提供一些助益。哲学12.5万字 - 会员
结婚与道德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价值观相似……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哲学11.2万字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与社会译丛)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哲学9.8万字- 会员
英国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研究(文澜学术文库)
本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选择《小熊维尼》《彼得·潘》《驯龙高手》等9部具有代表性的英国经典童话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揭示童话在儿童伦理道德观念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全书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既能让读者对于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形成整体认识,又能帮助读者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具体的童话作品。哲学1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