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企改革: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
张晖明 钟宁桦 黄少卿 潘英丽主编更新时间:2020-04-10 15:58:32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虽然关于改革的文件陆续发布,但实践中混改落地的案例并不多。从国企层面看,混改面临较大的决策风险,从民营企业层面看,面临政府诚信问题、国企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等,因此,在混合操作层面出现了利益冲突和问题,如改革和去产能、去杠杆是什么关系,改革后如何安置冗余员工,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实施等。在本书的5个主题中,作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深入的讨论。杨瑞龙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目标与路径》探讨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意义和途径;张晖明的《深化国企改革:“分类”加“分层”》对国企和国资概念的简单化使用造成的误区做了澄清,并强调国企改革不仅要分类还要分层;罗知的《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探讨了国企承担的多重任务从而导致其效率损失,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王勇的《垂直结构下的国企改革》从上下产业链入手,提出垂直理论;钟宁桦的《弱化GDP增速目标切实推进国有部门去杠杆》强调国企去杠杆要从体制入手,发挥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何帆的《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困难与应对》陈述了国企杠杆率的基本事实并探讨国企去杠杆的困难和应对之策;邵宇的《修复宏观资产负债表:流动性紧缩和杠杆再平衡》探讨了杠杆在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央行之间的转移与平衡问题;范林凯的《战略性审慎推进商业银行债转股》分析了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债转股的进展及其对银行信用风险及其业务发展的影响;陈斌开的《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改革》分析了国企政策性负担阻碍去产能和国企改革的机制;黄少卿的《治理中国的僵尸企业应取消扶持型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入手讨论中国长期实行的扶持性产业政策促成僵尸企业的机制;申广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去产能的重心应该是加快僵尸企业的退出;章奇的《市场环境与国企改革》讨论的国有企业形成软预算约束的环境;刘斌的《以员工持股为突破口,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是增强改革者激励和民营资本信心的突破口和抓手,建议放开核心管理层的持股,员工持股的入股价格和转让价格都应采取评估价格;姚玭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优先》讨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体、混合的四种方式以及混合中的对价方式,并对实践中的案例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张宇生的《分行业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需要一个更加稳定、完善的政策环境;刘瑞明的《多重困局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寻求第三条道路》建议站在整体经济改革和国民福利角度探讨“国企改革”,而不能仅仅着眼于改善企业微观效率;潘英丽的《国企重镇东北振兴的增量改革》强调了制度创新在东北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的制度安排。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晖明 钟宁桦 黄少卿 潘英丽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顺应科技文明、切换发展动能,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新旧产业青黄不接,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经济18.4万字 - 会员
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效率及转型路径
本书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与世界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所经历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但中国投资率过高、持续时间过长确实比较独特。本书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形成和支撑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根据分析结果,本书指出,中国需从产权制度、微观制度、宏观制度、非正式制度四个维度同时推进经济转型,并提出了转经济11.8万字 - 会员
透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理解与应用
GDP等政府统计数据是经济研究、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关于这些数据的统计规范与用户的理解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对相应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本书通过详细解析GDP等统计指标的概念、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主要用途,原原本本地讲述相应统计数据的生成和运用的真实逻辑,厘清各种“统计反差”背后的原委,努力消除统计规范与用户理解之间的差异,促进政府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经济10.8万字 - 会员
赶超的逻辑: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
本书提出,真正的“中国增长之谜”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发达快很多,而是为什么比其他发展中快很多。全书基于翔实的数据和比较分析,分析并反驳了几种流行的解释,提出中国的崛起是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一部分,而造成中国与其他发展中之间差异化表现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因素,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对储蓄和教育的重视,不仅有助于澄清公众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常见误解,帮助其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增长的原因,也有利于预判中国经经济12.4万字 - 会员
国家级新区研究报告(2020)
本书从经济原理、发展规划、经济数据、政策发布等多角度对现已批复的国家级新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分析,梳理各国家级新区在基础条件、新区架构、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产业布局、建设推进等方面的普遍做法、一般规律和相互差异,总结每个国家级新区在发展中的创新之处、独到之处和特别之处,期望为各个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提供助力,尤其是为西咸新区的战略决策、规划调整、经济26.2万字 - 会员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本书从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科技的长远基础、高端制造、乡村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生态足迹、废弃物收集处理数字化、“一带一路”的持续点、2035经济愿景、教育作为第一国策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理解当前的中国以及把握趋势、做好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济22.6万字 - 会员
中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2023年报告
本报告是国民经济研究所最新的全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是历年系列报告的延续。从今年起,将本系列报告的原标题《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改为《中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把“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更名为“中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这一更改是为了更符合多数人的用语习惯,但报告的主旨和指数的基本构成保持不变。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营商环境总体状况和各方面状况进行量化的评价和比较经济9.1万字 - 会员
求解不确定: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逻辑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萧条经济学”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全球经济发展为何不确定。第三部分主要说明中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与政策的角度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发展经济学”,力求“格物致知”。经济21.9万字 - 会员
建筑碳中和行动:数字化重塑未来建筑新形态(碳中和行动指南)
本书立足于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框架与实践,结合当前我国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以科技视角为切入点,以建筑产业的智能化应用为落脚点,全面阐述5G、AI、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全景式展现了“双碳”目标下我国智慧建筑、智慧楼宇、智慧地铁、智慧隧道、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建筑细分领域的数智化变革与升级,深度剖析数字科技时代我国建筑经济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