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葛红玲等更新时间:2024-06-28 17:00:3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研究,是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重点推动的数字经济研究项目,也是工商大学数字经济与发展创新中心平台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每年将举办高端学术论坛,走进城市、走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出版研究报告、发布城市数字化指数等。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创新发展引领了方向。本书以为样本,全面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点、规律,研判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路径,刻画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板,希望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的同时,为其他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样本的参考和借鉴,为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构建、实践总结和政策建议,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葛红玲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企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国资监管体制得到系统性重塑,企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约30万字,由主报告和20家中央企业分报告构成,遥相呼应、点面结合,全面展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分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央企业近十年的成绩和发展,聚焦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产经济22.4万字 艰难的变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的国有企业原是计划经济的实体部分,其体制和结构特征、职工身份及社会定位都具有计划经济的性质。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几十万家企业和上亿职工,国企改革是工作难度极高、社会风险巨大的工程。20世纪末,由于体制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加之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冲击,我国国有企业曾大面积陷入亏损,“脱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是国有企业工作的主要任务。经过几轮大力度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我经济31.2万字- 会员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动因、机制与绩效
本书围绕CSR的动因模式、实施机制、绩效评价开展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利用利益相关方理论,分析企业CSR实践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方对于CSR的认知、参与及影响;二是结合现有研究和企业CSR的具体实践,发现并总结不同的CSR实施机制;三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测量工具,分析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探讨CSR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价值。本书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经济17.8万字 - 会员
科技创新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本书着眼于实现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出发,分析了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分析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目标下的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等等。针对北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整理其他地区的科技支撑典型案例,总经济19万字 - 会员
分山到户与集体管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实践与逻辑
本书基于福建省多个地方集度变迁的案例调研,结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及其团队开发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梳理了1949年以来集度变迁的历程和主要做法,研究影响村庄选择“分林到户”或“均股均利”方式明晰产权的自然、社区、规则条件,分析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形成、绩效及影响因素,探讨集度变迁的主要逻辑和经验教训,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化集度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本结了中国集度变迁的逻辑和绩效,有经济17.2万字 - 会员
民间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本书聚焦于我国民间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主要从供给侧视角出发研究民间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本书关注到了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二重性,探究了民间金融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是否存在着最优规模问题;且考虑到民间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本书进一步探究了民间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同时,在实证层面上,本书以实际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借助中介效经济16.3万字 - 会员
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篇:蓝迪国际智库年度报告(2022)
本书是蓝迪国际智库每年度工作报告,该报告由十二届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赵白鸽和第十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共同担任主编。该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蓝迪国际智库22年度在智库、国际、城市、企业、媒体五大网络中形成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该报告整编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建设等多领域的实践,将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和广大企业参与高质量共建“”提供有益参考。经济20.6万字 - 会员
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发展效应及战略研究
现阶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得到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普通民众对奥运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变化。冬奥会作为影响力强、辐射面广的冰雪体育赛事,必将改善和激活举办国体育文化产业,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归纳总结方法,从国家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支持政策的良好环境层面、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借鉴冰雪旅游共生共建共经济16.4万字 - 会员
2021中国进口发展报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靠前贸易带来重创。在确保防疫的前提下,第三届、第四届中国靠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不仅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积极扩口的步伐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在加快。年,中国货物贸口增长率整体呈“V”型,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一枝独秀。经济13.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东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合作潜力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呈现巨大的活力。本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东盟的政治、社会、经济、地理、文化情况,重点对东盟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东盟的贸易投资政策、金融合作、贸易环境、投资风险,并对其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中国经济24.6万字 - 会员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
除了农民进城务工之外,对农村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另一力量是乡村民营企业的兴起。乡村民营企业在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理性计算”、“追求利益”和“充分竞争”等现代气质也极大地冲击着蕴含着“乡土关系”、“固守土地”以及“人情伦理”等内涵的乡村秩序。但乡村民营企业能兼顾“市场生存”和“乡土生存”的共同挑战,在实践中与乡土日常生活、乡村权力结构和乡土社会转型进行深度的“双向嵌中国经济16.2万字 - 会员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18)
本书的设计初衷便是通过全方位总结各个领域的改革,展示中国改革故事,并尝试提炼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书中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演进与创新,包括公共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产品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市场化改革;其次,讨论了产业、区域和要素市场发育的问题;最后,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领域,帮助读者认识中国发展的包容性,并从科技体制改革与生产率的回顾认识中国经济19.8万字 - 会员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研究(2016~2017)
本书从官方和民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合作及成果、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面,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论述。本书从国别层面阐述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俄罗斯、东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下经贸合作的现状,同时从区域组织层面论述了中国在各种合作机制和平台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中国经济22万字 - 会员
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
过往四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巨变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这是历史的规律和必然。加快发展新经济,既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没有科学技术的强大就没有新经济的强大,没有新经济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经济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新特性,本中国经济34.3万字 - 会员
河南创新发展:现实与未来
河南正在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技术创新示范区、郑州自贸区为抓手,以创新培育新的“增长极”为手段,通过“回顾效应”实现对各种投入要素产生新的要求,达到刺激投入产业增长的目的;通过“旁侧效应”实现对它周围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并诱导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等出现,从而使由于产业结构改变而产生的新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进而引发河南区域经济全方位的增长。中国经济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