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现状和演进

全球并购市场的现状和演进

第1章将回顾全球并购市场,追溯它的发展过程。并购交易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绝大多数是中等规模的非公开交易。在并购市场中,没有谁能确保交易的必然成功。

1.1 整体呈向上趋势,受扰于经济的盛衰变化

在过去的20年间,并购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会受到金融市场的盛衰之扰。例如,在互联网泡沫(1998~1999)和私募股权兴盛期(2006~2007),并购的成交量大幅飙升,紧接着就是急剧下滑,随后又逐渐恢复。2013年,全球公布的并购交易超过1.5万桩,总金额为1.1万亿美元。图1-1展示了这种趋势线。

图1-1 美国1993~2013年的并购活动价值总量

资料来源:彭博社与路透社。

如图1-1所示,并购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就并购活动而言,它与下列几种变量相关联:

·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

·债务融资的可行性

·对经济的乐观看法

当股票市场的股权价值上升时,买家可以向卖家提供自己虚高的股票作为交易对价。在交易中使用定价过高的股票,会使交易的计算结果对买家更有吸引力。或者,如果卖家不想要买家的股票,买家也可以在公开(或非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再向卖家提供必要的现金。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实际上是相同的。

买家要想做成对其股东有价值的交易,那么,融资方案中通常会有一部分债权融资。因此,并购活动要依赖借款方(例如,银行、财务公司和债券基金)是否愿意介入并购融资,以及是否接受驱动并购交易的那些激进的假设条件。

通常,高价股的投资者、慷慨的借款人和积极的买家都反映出对经济繁荣的积极看法,而且,这种乐观情绪会促进并购交易的广泛开展。可一旦经济开始衰退,市场心理就会转为消极,交易量就会逐渐枯竭。

1.2 不同地理区域的并购活动

美国和加拿大占据了全球并购活动多数份额,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2013年。通常,并购活动主要发生在四个地理区域,详情如表1-1所示。

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的22%左右,但,二者在全球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却几乎是这一百分比的2倍(即约44%)。新兴市场(被定义为人均年GDP等于或少于9000美元的国家)的GDP占据了全球的35%,而它们的并购交易量占比却低得多。我们将在下一章节讨论这种差距问题。

表1-1 基于并购金额的交易量占比排序: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资料来源:彭博社。

1.3 交易类别

并购交易可划分为以下四大类别: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战略性/多元化/企业集团并购

·私募股权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一家公司并购①竞争对手企业;②处于不同地理区域、从事相同业务的企业;③与买家具有类似产品线的企业。近期发生的横向并购交易有:(a)艾尔帕索(El Paso)/金德摩根(Kinder Morgan),两家企业都是美国的管道公司,并购交易金额为360亿美元;(b)安进公司(Amgen)/奥尼克斯公司(Onyx),两家美国医药公司,并购交易金额为100亿美元;(c)加拿大威朗制药公司(Valeant Pharmaceuticals)/美国博士伦(Bausch&Lomb),两家医疗保健产品公司,并购交易金额为90亿美元。

横向并购是最受欢迎的交易类别,因为它带给买家的经营风险是最低的。在这里,买家不仅了解并购目标的产品线、供应商和客户,而且,还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卖家运营的情况下,实施节省成本的相关措施。

此外,如果卖家是直接竞争对手,买家还可获得额外好处:当提高销售价格时,遇到的顾客阻力非常小。

大约有3/4的并购交易属于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一家公司收购其供应商、分销商或客户公司。比如,一家用煤发电的公司收购煤矿企业。大多数行业都已经逐渐放弃纵向一体化整合,只有大型石油企业除外,例如,埃克森(Exxon)和雪佛龙(Chevron)等。因此,当今的纵向并购(见图1-2)比较罕见。

图1-2 纵向行业图示:美国电力

战略性、多元化和企业集团并购是指:买卖双方不处于同一业务领域的并购行为。有时,买家相信自身拥有一些能够推进卖家业务的优势(反之亦然),因而,这种并购被认为是能够提振买家未来发展“大战略”的一部分。

另一些时候,买家寻求把来自核心业务的资金,重新部署到另一个主要产品线,而不是用于支付更高的红利或回购股票。在其众多的多元化交易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家大型保险企业集团)曾在2010年成功完成了其中一项:以340亿美元收购了伯灵顿北方(Burlington Northern)铁路运营公司。

战略性、多元化和企业集团并购占据了全部并购交易的10%左右。

私募股权基金主要通过杠杆收购(LBO)的方式参与并购活动。杠杆收购是指:私募股权基金(或类似的投资群体)收购一家公司时,通过借贷方式支付大多数交易款项。私募股权基金不为贷款作担保,贷款方的债务偿还仅能依赖被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

不同于类似企业之间的并购,杠杆收购削减重复成本的机会非常小,因此,投资人要想提升企业价值,就得主要依赖新的管理层、新的经营策略或上涨的股市。

私募股权基金通过杠杆收购的方式控制了许多大型美国企业,比如赫兹租车公司(Hertz Rent-A-Car)、希尔顿酒店(Hilton Hotels)和凯撒娱乐(Caesar’s Entertainment)。此外,这些基金还挺进西欧国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2006年,杠杆收购正值巅峰期,这类以债务融资为主的交易占据了所有并购活动的30%,而根据资本商情公司(Capital IQ)得出的数据,这一数字至今已跌至10%左右。

1.4 大型交易vs小型交易

涉及上市公司的大型交易吸引了大部分媒体的目光,基于我本人的估计和来自数据服务商的信息,这类交易涉及的资金量占据了总交易资金量的60%(全球每年发生30000~40000桩交易)。有3/4的交易涉及那些年收入低于1亿美元的非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分支机构),而97%的收购价格不足1亿美元彭博,“环球金融咨询——2013年并购排名”。。因而,一桩价值100亿美元的大型交易,也就相当于200桩价值5000万美元的交易。

1.5 并购:没人能保证成功

尽管并购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多年来不计其数的研究表明:逾半数的并购并未增加买家的每股价值。然而,绝大部分的买家公司高管、投资银行家和其他参与者却不把这些研究当回事,反而认为“他们的交易”能够战胜困难,打破常规。的确,并购是一种值得冒的风险,而且,它反映了一种企业的观点:并购往往是最快的增长途径。

当你能够通过并购交易,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得到新产品和新客户时,干吗还要花费几年时间去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客户呢?对于许多企业管理者而言,这一逻辑无疑极具诱惑,而且,这种“一蹴而就”的机会让他们轻视了内含的风险。

美国政府松懈的“监管之手”促进了美国实业公司和金融市场对并购的追捧。大部分并购涉及的收购目标是竞争对手或类似企业,可美国监管当局却几乎很少以“反垄断”为由质疑这些交易的合法性。

相对其他领域的司法管辖,因并购削减成本而被裁减的美国工人,所得的法律保护少得可怜,因此,收购方可以在几乎不被美国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实现成本协同效应。

对于大型的公开交易,由于联邦和州法规之故,买家股东仅能起到很小的作用。管理层控制着整个过程,即便收购价格看起来过于慷慨,并因此损害了买家的股东利益,但后者也无能为力。此外,美国政府还欢迎国外公司通过收购方式进入美国。

在某种程度上,国外市场的相关监管就不像美国这样宽松,这也解释了为何并购活动在这些国家相对较少。我们会在下一章节讨论这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