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前1000年之前,中国与欧亚各国就开始有了经济和文化联系。公元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使过去自发的、民间的、无组织的中西经济文化联系,变为自觉的、政府组织的常态化的联系。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大宛之迹,见自张骞”,自张骞之后,“西北国始通于汉”。是故后人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经过河西走廊,穿越塔里木盆地,跨越帕米尔高原,西去西亚、南亚、中亚广大地区,是沿线国家和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又称“新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此后习近平多次提出和推动“新丝绸之路”的建设,“新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该区域地跨欧亚,覆盖30亿人口,覆盖的国家和人群、市场规模和潜力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新丝绸之路”不仅关系到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同时事关国防、能源等国家安全问题。通过共建“新丝绸之路”,中国不仅可以推动国内经济升级,而且与周边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国家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并可能因此重建国际政治和文化新秩序,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新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6年9月2日,G20开幕的前两天,习近平在杭州先后会见6位外国领导人,“一带一路”是会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会晤的头两位客人分别是哈萨克斯坦总统和印度尼西亚总统,3年前的9月和10月,习近平正是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开始,从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几个次区域。胡鞍钢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区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段。一是中亚经济带,包括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扼守亚欧的陆路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二是环中亚经济带,涵盖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包括俄罗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沙特、伊拉克等,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三是亚欧经济带,涵盖环中亚地区、欧洲和北非,包括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以及上述环中亚地区,该地区覆盖了亚欧大陆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拓展区。也有学者将“新丝绸之路”分为五个次区域:首先是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其次是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第三是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第四是俄罗斯。俄罗斯是“新丝绸之路”的局部路经国家,本身就是这一经济带的组成部分,而且俄罗斯与中亚、高加索和西亚关系密切,对经济带影响很大。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考虑到俄罗斯因素。第五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不论如何划分,俄语国家和地区都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核心、最重要和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中亚五国是经济带最核心的区域,俄罗斯对沿途各国影响深远,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是该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丝绸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中国、俄语国家以及相邻国家连接起来的新经济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的框架下,中亚、俄罗斯等俄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中亚是一个地理名词。广义的中亚包括东到蒙古国、内蒙古西部,南始伊朗、阿富汗北部、印度和巴基斯坦西部,中国的新疆、青海、甘肃、河西走廊,西至里海(包括当今中亚五国),北达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狭义的中亚则指中亚五国,即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五个国家。本书所言的是狭义的中亚,即中亚五国。
中亚地区位于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必经之地,而且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历史上的地理枢纽”,在国际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预言:“谁统治东欧及中亚,谁就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大陆心脏,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控制世界岛,谁就能控制全世界。”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特点,巨大的能源储藏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加上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因素,使得中亚历来为大国争夺的热点,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大国都对中亚极为关注,纷纷在中亚进行战略部署和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相继独立,国际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都希望在中亚获得决定性的影响力。为了打击恐怖主义、控制能源和宣扬民主,美国积极介入中亚事务。“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开始在中亚驻军。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其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而另一大国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后院”。2011年普京提出“欧亚经济联盟”计划,提出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6国组建一个超国家联盟,以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入。中亚五国与中国西北毗邻,边界线绵延3000多公里,有9个民族同根同源、跨界而居,不少人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威胁着中亚各国和中国西北部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外部势力企图通过中亚向中国西北方向进行渗透和干涉,中亚关系到中国西北边疆安全。中亚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输入国,双方有着广泛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合作项目。中亚在地缘、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与中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冷战时期,苏联领导的东欧集团与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对峙,苏联和美国成为雄霸世界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之后,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苏联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如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军事上,俄罗斯的实力位居世界第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曾陷入困境,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普京当政之后提出“强国富民”思想,实施“新经济政策”,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如今俄罗斯的经济逐渐走出困境,政局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的大国影响力。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俄罗斯都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局部地区隶属于该经济带,而且俄罗斯与中亚、高加索和西亚关系密切,对整个经济带影响很大。中俄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俄关系经历了同盟、破裂、对抗、恢复和伙伴几个时期。在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壮大、发展的道路上,苏俄共产党既是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典范,也是共产国际指导与帮助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发展为“同志加兄弟”的亲密盟友。由于历史、文化、军事等种种原因,这种友好关系一度破裂,陷入对抗。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修复与苏联的友好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12月29日中俄外交部副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中俄两国会谈纪要》,中国承认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国,中苏关系实现了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中俄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多年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朝着平稳、合作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升温,俄罗斯普京总统多次发表声明称,发展同中国的睦邻友好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与中国合作是俄罗斯优先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俄罗斯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俄罗斯是国际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极,中国和苏联曾经有过密切的往来与交流,中俄两国毗邻而居,有着绵延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点。跨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两国官方和民间交往进一步加强。自2006年开始中俄两国互办主题年,至今已持续10年。2006年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活动,2007年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2009年中国举办了“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2012—2013年中俄互办“旅游年”,2014—2015年中俄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2016—2017年为“俄中媒体交流年”。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显示出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中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友好、最成熟的时期。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几天后习主席出国访问,首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彰显了中国对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时隔不到一年,2014年2月习近平再次赴俄,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的专访中,习近平将中俄关系定位为“邻居和朋友”。他说:“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举办冬奥会是俄罗斯的喜事,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盛事。中俄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和普京总统是老朋友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同俄罗斯人民共襄盛举。”目前中俄关系处于良性发展时期。
中亚五国、俄罗斯等俄语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和重点国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该组织的主要使命在于打击恐怖、分裂和宗教极端活动,维护地区和平,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领域互信。
除俄罗斯和中亚之外,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俄语国家,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或拓展区,隶属于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
当前中国与俄语国家的关系总体来说是良性的,中国在俄语国家的国家形象总体偏于正面,但“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言论在这些国家不时流露,他们既想与中国加强联系,又惧怕中国“扩张”侵占自己的利益,这种心理像暗流般地蛰伏着,伺机爆发。面对中国商品和中国移民的快速扩张,不少俄罗斯人对中国充满敌意,近10多年来,“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的论调不时出现在一些国家的媒体和报道中。加强“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对外传播,促进各国对中国政策、文化等全面了解、理解和认同,不仅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直接要求,也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的有力保障。加强中国对俄语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优化中国在俄语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当前以及今后要长期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