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桂学学科基础及其学理依据(1)

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桂学学科研究。桂学作为地方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可谓“万事开头难”,一方面面临“桂学”概念提出的科学性与学理性问题、概念含义及其内涵外延界定问题、桂学内容与对象范围问题等;另一方面也面临学科形成之初的各种问题,诸如学科建立的理由与根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学科形成要件及其构成问题、学科性质特征及其定位问题等。因此,桂学学科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桂学元研究及其学科理论研究。潘琦指出:桂学是“以广西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具有岭南特色的一种理念、理论、学说的总和。‘桂学’是一个地域性的广义文化概念,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现代、现代文化的系统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是广西文化的名片。广西人在广西本土创造的学说,广西人在区外创造的学说,外省籍人在广西创立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都属于桂学的研究范畴”。[75]这主要从“桂学”概念定义的界定上阐发对象范围及其内涵外延,具有指导性与方向性意义。陈学璞认为:“桂学是广西以人文科学为主而三大科学交叉包容的学理、学派、学问、学说的‘大学科’,是涉及传统与现代多种学科的‘跨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广西传承而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桂学科’,是扎根八桂大地的、有鲜明地域性特点的地方学‘区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重于在广西实际应用的‘显学科’,是与时俱进、与广西同步发展的‘动学科’。”[76]这主要从桂学学科研究视角指出其学科性质特征及其定位,提供学科研究的宏大与开放的视野。在2010年11月8日的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广西桂学研究会发展规划》中提出:“广泛地吸纳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桂学的对象、内涵、外延、源流、特征、文脉、血缘、构架和结构等进行研究。”[77]提出了“构建桂学学术基础”的规划与设想,为桂学学科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为此说明,桂学学科研究及其学科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这不仅是桂学元研究及其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而且也是构建桂学学科基础与学术基础的关键所在。对于桂学学科研究而论,主要有三个关键点,即“桂学”、“地方学”、“学科群”,三者形成三位一体的桂学学科构成与学科理论支点。

一、“桂学”含义及其内涵外延

广西历代简称为“桂”,从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始,广西就与“桂”联为一体。此后,广西历代首府桂林或称桂州,都离不开“桂”,广西也就简称为“桂”或“八桂”。据学者考证:“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经考证,‘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家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山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记载。但作者并无与广西相连之意。在民间中诗人正式与广西挂钩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广西在湖南之南部,韩愈诗题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内。宋朝诗人杨万里有‘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元朝黄镇成也云:‘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可见八桂之名深人心,在民间中广泛流传。据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当时广西省会驻桂林,以桂林代表广西。从此广西称‘八桂’正式在官书中固定下来了。”桂学指桂之学,故而桂学可谓广西学,即广西地方学的学科、学说、学问、学术、学派,是对广西地方文化学术(抑或文化的学术研究)的总称。当然,关于“桂学”概念还需要更进一步辨析,以更好地确立其性质及其学科属性与定位。

(一)桂学研究范围所指的辨析问题

桂学概念界定及其阐释对于学科建设非常必要,但现在界定起来总感到还不够严密,或者说有可能存在某些不太明晰之处。从桂学对象范围而论,一方面能否将所有在桂所进行的文化学术研究统统都称之为桂学,显然那些在桂研究者,无论是桂籍还是非桂籍,除广西文化学术之外的其他研究,如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似乎不属于桂学,即有可能做出否定性判断;但另一方面因为无论是桂籍研究者长期在外从事非广西文化学术的其他研究,还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广西的非桂籍研究者的其他研究,因为其做出重要成就,甚至成名成家,遂成为研究对象,这是否属于桂学,这又可能做出肯定性判断。由此可见,桂学界定既需要严密性和限定性,也需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如桂林人梁漱溟从小就生活在北京,所做研究并非广西文化学术研究,但毫无疑问应作为桂学研究对象,应该成为桂学的组成部分;历代广西名人中也有不少是从外省迁徙到广西的,如临桂词派领袖王鹏运原籍是浙江山阴,况周颐原籍为湖南宝庆,并不影响他们的临桂人身份,将其作为桂学研究对象,将其成果归属于桂学理所当然。总之,判断是否属于桂学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从研究对象角度判断,必须是以广西文化学术作为研究对象;一是从研究主体所在地域文化身份判断,必须是广西籍或长期居住于广西的研究者。

(二)桂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合理性问题

将桂学定位于地方学,是其“学”名“桂”而致。所谓地方学,主要相对于中国学(或中华学、华学),即相对于中华文化学术总称性范畴而言的地方性文化学术概念,地方学隶属于中国学,是中国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既具有中国学的普遍性,又具有地方学的特殊性。如同众所周知而又获得学界普遍认同的历史学中的中国历史与地方史志关系一样,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始,就有国别史,尽管整体上构成中国史,但当时诸侯国也是根据一定的区域划分,只不过比后来的行政省区范围大得多而已。汉代之后,形成大一统的由中央朝廷负责纂修中国史传统,相应也逐步在省、市、县建立起省志、府志、县志纂修制度,地方史或地方志这一概念成立,历史学学科中自然包括地方史这一分支学科,或者说,地方史成为独立学科。由此推论,地方学与地方史同样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地方史能够成之为学科,地方学理应能够成之为学科。事实上,无论地方史研究还是地方学研究,并非开始于冠以学科称谓之后,而是早已形成一定的研究势头及其成果后才逐步形成学科范畴,学科形成是其研究成熟的产物,也是其研究不断发展和学术自觉的必然结果。当然,地方学及其地方文化学术研究的兴起或崛起,显然与当下“全球化”进程中又凸显出的“区域化”和“地方特色”重要性及必要性紧密相关,也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崛起与发挥地方积极性不无关系,地方经济崛起必然影响到地方文化学术发展,地方学兴起势所必然。

(三)桂学与其他地方学称谓关系

从地方学所形成的省学角度而言,全国各省都应该拥有本省的地方文化学术资源,故而都应该构建地方文化学术研究的地方学。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与湖南之湘学、湖北之楚学、安徽之徽学、四川之蜀学等省域性地方学概念相提并论,都应该属于地方学研究类型。这些地方学概念有的是作为历史范畴早已存在,具有一定对象的具体性与特指性,在当今地域文化崛起及其地方学兴盛的语境下往往扩展为地方文化学术整体性范畴,成为省学的标志,如湖南的湘学、湖北的楚学、安徽的徽学、四川的蜀学等如是;有的则是在当今语境下建构和打造具备一定历史基础及其地方文化依据的当代范畴,以指称本地文化学术历史与现实状况。广西“桂学”在历史上并未形成这一历史范畴,最早提出“桂学”的是百年前的康有为,当时所指应为在桂讲学之义,并不具备指称广西文化学术之义。将“桂学”作为地方学概念提出的标志应是2009年在桂林雁山园首届桂学研究研讨会,“我们正式打出了桂学的旗号,宣告了桂学的诞生”[78],赋予其广西文化学术研究的地方学范畴意义。一般来说,作为省学的地方学与作为省域的地方文化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将地方文化作为地方学研究对象与学术资源,从而使其具有研究之“学”的学术意义;另一方面地方历史文化为地方学奠定基础条件,地方学依据地方历史文化积累呼之欲出,乘势而为。诸如湖湘文化之于湘学、荆楚文化之于楚学、徽文化之于徽学、巴蜀文化之于蜀学等,其学源、学脉、文脉、学缘关系毫无疑问。广西历史上形成的百越文化、骆越文化、西瓯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等也与桂学具有紧密关联,桂学不仅以之作为研究对象与学术资源,而且以之作为研究基础与依据。

(四)桂学的地方学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

地方学除与地方文化具有紧密联系外,还与周边区域的其他地方学及其地方文化有着一定关联,形成地方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作用,同时更与所隶属于的中华学或中国学及其中华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地方学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既具有中华文化研究共性又具有地方文化研究个性。此外,某些地方学因其历史与地缘等原因还存在跨区域构成现象,如跨广东、广西两省区域的岭南学,建立在地理空间与历史上形成的岭南文化基础上;再如藏学既是西藏区学的地方学,又是少数民族藏族的民族学,因藏族分布地区还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其他省域,故而又具有跨区域性。广西亦因其沿边、沿海、沿江及其历史与地缘等原因,如历史上广西与广东称为岭南地区,共同创造岭南文化,桂学当然就带有一定的跨区域性;广西与越南交界、北部湾海域与东南亚诸国相邻,古今交往频繁,跨境文化交流与交融特点明显,由此也形成桂学的跨区域特色,构成桂学作为地方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总之,对于桂学概念的界定与阐释既要科学准确、严密完整,遵循科学共同体及其学术共同体基本规则,又要开阔视野、拓展空间,更需要有辩证思维及其多元立体的开放观念。因此,对于桂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外延的阐释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着眼于精神实质的理解与宏观把握。据此,可将桂学概念界定为:桂学是广西地方文化学术总称,是以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为对象的学科、学术、学问、学说、学派,即广西地方学。狭义桂学指广西历代文献典籍资料所形成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历史性概念;广义桂学指跨地域性涵盖广西沿边、沿海、沿江及其省域交界范围,跨时空性涵盖历史与现实、国家与地方、区域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构建的时空范围,对象内容涵盖以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为圆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内圈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外圈的系统整体构成。桂学概念内涵指广西历史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研究的学术精神;外延指广西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与学术精神的学以致用所形成的价值意义。

二、桂学地方学学科基础与依据

任何一个学科建立及其学科体系构成,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或要素,即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知识谱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桂学作为学科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于这些学科要件基本具备。

(一)桂学形成属于自身学科的基本范畴——“桂学”

从康有为提出“桂学”至今已逾百年,期间鲜见再提“桂学”者,原因自然是难以吻合康有为在桂讲学之义。当今所提此“桂学”既非彼“桂学”又可交汇融合,可谓两者渊源关系不容置疑,正如李建平所说:“康有为这里所说的桂学,并非与今天的桂学毫无关系,可以认定为桂学的源头,在100多年前就已存在。”[79]这一观点言之成理,也可谓此“桂学”基于而又超越彼“桂学”。也就是说,当今所提桂学概念,已经赋予其广西地方学学科、学术、学说、学问、学派的含义。对历史性“桂学”概念应该发掘其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之成为桂学之学之所以成立的学理依据与理论基础。此外,桂学基本范畴还有历史概念“百越”、“骆越”、“西瓯”、“古越”、“岭南”、“粤西”、“八桂”、“桂林”等;以“桂”构成合成词的概念有“桂士”、“桂人”、“旅桂”、“桂地”、“桂籍”、“桂派”、“桂系”等;表达区域关系的概念有“湘桂”、“粤桂”、“两广”、“黔桂”、“滇桂”、“桂港”、“桂台”、“桂澳”等;涉及广西历史文化方面的概念更是不可胜数。这些地域文化概念虽然在学界具有影响力,并获得学界认同,但将其提升为学术概念并使之具有理论性及其普遍性还不多,这还需要桂学研究的深入发掘与桂学理论研究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