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不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路漫漫,孤独相伴

双手紧紧握住摩托车把手,保持六十公里的时速,头盔上的挡风镜已经掀起,春风柔软地吹在脸庞上。我现在的位置是安徽滁州出城向西的省道上,公路两边栽着成片的白杨树,风一吹便婆娑摇曳。树荫挡住了阳光,微风中,白杨的绒絮雪花般飞舞。不时还会有来不及躲避的甲壳虫击打在头盔上,发出“砰砰”的声响。S206并不是一条主干道,因而过往的车辆很少,我不用过于专注驾驶,好让自己沉浸在春天的节奏中。

能在浪漫的季节骑摩托出行的确是一件乐事,哪怕是去赶往繁重的工作,在路上也会有身心愉悦的感觉,何况旅行。这儿是江淮平原,散落着密密麻麻的村落,并没有什么名山大川或其他像样的景致,但它的迷人之处绝不会因此稍减半分。出行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早间精神抖擞,我可以一口气骑上一百公里,直到发动机烫得直冒白烟。午后气温升高,我便停下来,慵懒地躺在麦田的边缘,点上一支烟,几缕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

按照计划,终点在万余公里之外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是一个太过遥远的地方。但随着车轮的滚动,漫长征途中的每一天,都在一点点向目的地进发。因而并无必要去刻意设置固定的行程,比如具体的骑行路线或者多少天之内抵达。实际上我也没有对旅途作任何细致的安排,而是希望除了起点和终点是确定的,其余都能随心所欲。如果我临时起意想去某个地方,或者想见一个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我所考虑的,只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天气和安全状况。

我见过一些热衷于计划的人。好不容易从繁忙劳作中获得了为期一周的短暂假期,却把这七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细致到每一天的上午去哪里、晚上吃什么。这种人已经习惯于被安排,没有计划会让他们深感不安。他们就像一台机器,在日常生活中上紧了发条,开始旅行时居然也是如此。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不断牺牲惬意,去交换糟糕的人生。

当我结束了午休,从麦田散发出的芳香中爬起来时,太阳已经垂到了半天。在每隔二十公里便有一座小镇的中国东部,我不用去在乎时间,随时都可以找到休息的住所。令我欣喜的不仅是自由,还有当地人的态度。摩托的轰鸣声不仅没有打扰到他们,反而使我收获了许多善意。当我飞驰在公路上时,路边的孩子们简直比我还要兴奋。他们跳起脚来朝我挥手,大人们也会探出头,看看刚刚经过的人是谁。如果有幸在休息时碰到路过的人,攀谈起来,他们也总是带着微笑问这问那,眼神里满是关切,有些人甚至还会试一试我的摩托。但我看得出,他们并不羡慕我,而我也从来都不在意是否被羡慕。一个人该羡慕的应是自己人生中最好的状态,而不是别人的。

在刚开始的那几天,沿途的平淡无奇恰好让我得以更关注旅行本身。壮丽的景色固然让人心潮澎湃,但路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同样有趣。在疾驰中,你依然可以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终生在田间劳作,年老时开一辆电动三轮车便幸福不已;有些人把沉重的货物牢牢捆在摩托车后座上,压瘪了轮胎,但他的口中却传来轻松的口哨。假如再细致一些,你还会发现,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都流露着令人放松的真诚。

驾驶摩托车每前进几百公里,都可以明显地察觉到地域和文化的变迁。整条路都是被车轮丈量过去的,人们的生活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你,包括他们的劳作、屋舍以及哲学。但或许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我还没有去了解我路过的土地上某一个人的真实生活。了解单个的灵魂比了解群体要困难得多。旅途匆匆,路边的交谈总是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我想走进一个农夫的内心,却发现只不过走进了自己的猜测里。水牛也成了倾吐的对象。我徒劳地向它打个招呼,只换来它扬起带泥的尾巴。它在驱赶苍蝇,也像是在驱赶我。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没有同伴,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沉默地驾驶摩托,偶尔对自己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重复的经历很快就显得单调,兴许我对自己的耐心过于高估了。在摩托旅行过去一周后,有那么一两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身体劳累着,精神也跟着陷入了麻木。但每当清晨醒来,发动机开始工作,时速表缓慢上扬后,消极的思潮又都被压下去了。另一种生活也不总是自由快乐的。它有许多吸引人的魅力,自然也会滋生疑惑和寂寞。豪迈的宣言和迈出第一步的决心并不难得,因为勇气往往掺杂了冲动,坚持下来才是更重要的。

我的情绪头一次失常了,所幸它又恢复了正常。人们认为那些长途跋涉的旅人,激情和斗志一定贯穿了全程,他们的脑子里只装着前行的动力。但你若与他同行,便会发现一切其实平淡如水,而且,在路上他还时常会生出放弃的念头。正如我所经历的,在路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有时,我会感到单纯的快乐,但往往一闪而过。更多时候,我是在和前行本身的无趣、乏味进行持久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