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2018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占据道义制高点,推进崇高理想伟大实践(1)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就确定的远大理想,是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是共产党人入党时就立下的誓言,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开创未来的信念和神圣使命,是共产党人继续前进、永远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提出了理想范畴,描绘了一幅国家由哲学家来统治,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男女平等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图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俄国著名小说家托尔斯泰讲:“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在中国,古代是用“志”表示理想的。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朝王守说:“仁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到了近现代,“理想”一词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如当代诗人流沙河用诗的语言形象地解读了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1]

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客观规律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奋斗目标,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这意味着:

第一,理想的根基是客观规律,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理想是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以及基于这些规律对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科学预测。这些使得理想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超前性、稳定性、社会性的特征。

第二,理想的基本要素是向往、追求、奋斗目标,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主观性、感情性、意志性、执著性的特征。

第三,理想既是一种美好的认识,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是认识引领实践,实践实现、纠正、丰富认识的曲折过程。这些使得理想有认识性、实践性、历史性、曲折性的特征。

第四,理想具有层次性,包括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每一个层次又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如个人理想,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使得理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革命理想,革命理想具有特定的内涵:一是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未来目标,二者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状态。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共产党人的应有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马克思讲,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精神家园是人特有的心灵获得安慰、寄托的地方。精神家园的要义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灵得到安慰、寄托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烈士夏明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其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对这种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理想,首先是理。理就是道理,也是规律。规律的预见性,是其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共产党人的理想,指明了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等紧密联系的方向。这种方向,是共产党人凝聚力量的向心力,是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盘和矫正器。诗人叶金把理想信念的这种作用形象地比喻为黑夜中的烛光。他写道:“在乡野里走路的人,他是知道烛的珍贵的。燃烧的烛,它照耀着你的路,照耀着黑夜每一个人。陷阱让你留心,而最重要的,它还照耀而温暖着你怯惧黑夜的心。你不要笑烛光是那么微弱,只在你的前面发着光,但就是这微弱的光,它引导人们从黑夜走到天亮。”[2]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未来目标。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构成为压力,进而产生动力。同时,理想中包含的感情因素和意志,也会增添精神力量。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说,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著名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这些都是对理想信念动力作用的理解。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党的十九大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的理想是一种能够跨越物质和现实障碍的伟大力量。共产党人能够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就有理想的力量。[3]

二、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人类基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问题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提出了一个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夫一妻制、宗教信仰自由的美好社会愿望。19世纪前半叶,法国的埃蒂耶纳·卡贝提出了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的“伊加利亚”式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并号召人们到“伊加利亚”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共产主义移民区。法国的迪奥多·德萨米提出了建立一个公有制、人人劳动、平均分配、政治议会的“共产主义大家庭”的社会理想……但是,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没有发现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因而最终都陷入了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批评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社会现实和社会规律,提出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其基本预测是:

一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最终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来解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二是实行产品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条件下产生的,在未来社会,“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三是共产主义社会经历两大阶段。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旧的分工已经消失,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也随之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集体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四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让人民当家作主。为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应实行普选制、监督制、低薪制和民主集中制。

五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德、智、体的全面培育,各尽所能,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所谓自由发展,主要是实现了劳动上、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彻底解放,个性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个性”。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党章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是为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走到一起的。邓小平曾经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党的十九大要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理论认同是坚定理想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坚信、认同,就不可能有对它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坚信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应当做到:第一,应学习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这是坚信的基础。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著作,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把握其精神实质和规律,奠定坚定理想的基础。第二,应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老祖宗”。邓小平指出,对“老祖宗”,一是不能丢,二是搞清楚,三是说新话。搞清楚,要掌握原理、掌握原意,还要作科学的辨析,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这些思潮的界限。第三,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坚定理想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理想,首先是理,即规律。只有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才有可能真正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首在把握共产主义的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人类社会必然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必然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值得指出的是,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悲观论调,不仅缺乏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而且也缺乏朴素的辩证法。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人,不会认为具体事物会永存,也不会认为资本主义会永存。资本主义灭亡后的社会,社会主义者称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从实践来看,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胜利,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曲折,但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着、发展着,并且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坚信共产主义科学性、规律性,并为其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