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旅游经济学进阶二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模型、数据和变量是旅游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三个重要维度。数据不会“自己说话”,分析过程中,需要借助有关理论,使用计量或统计软件,运用适当的计量方法进行统计推断。因此,为了进行旅游经济学研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计量方法与统计软件(比如SPSS、Stata等)。这也是旅游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方面。这一方面可以验证有关理论旅游研究领域中的适用性,一方面可以寻求对旅游现象的重新阐释,拓展旅游研究的视野,探究有关旅游现象背后的故事。

(一)进行恰当的变量设计

虽然旅游统计数据不够理想,但是,依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使用的数据。结合现有旅游业和旅游统计数据的特点,进行变量指标的构建,是旅游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关键环节。比如,作为无边界的产业,尤其是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多元化是旅游业发展关键维度。那么,如何来构建旅游业的多元化指标呢?这和一般制造业的多元化指标应该是不一样的。

一般而言,学术界普遍采用市场结构理论中的Herfindhal集中性指数的倒数来度量其多样化程度,即i地区j产业的多样化指数被定义为除j产业外所有其他产业在i地区总产值(除j产业外的)中的份额平方和的倒数。但是,囿于我国旅游统计的现状和旅游业的特点,该指标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依然面临巨大的困难,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构造我国旅游产业多样化指标。

首先,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内描述旅游产业规模存在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产业是建立在其产出基础之上的,而非建立在它们消费对象数据的基础上。就旅游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言,从理论上来说,有关研究对旅游产业主要从需求方进行定义,而在供给方面无单一的供给或产业与之对应,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流量隐藏于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或隐藏于现有的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中。因此,旅游产业是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产品要素组合体系,其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就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关产业部门产品创新性地再实现和组织过程。但是,这并不表明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存在。实际上,旅游消费、一些旅游生产要素在现实中也是可以观察到的,并且,目前我国采用和施行的相关旅游统计制度和体系,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数据。

一般而言,旅游的统计定义是从需求方反映的,我国旅游总收入则通过统计调查游客的花费计算得来。国内旅游总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和农调总队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的入户抽样调查,推算出我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率和国内旅游的人均花费,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的总花费,即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则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汇总的口岸入境人数和通过抽样调查获取的入境游客平均花费情况,用入境人数和入境游客平均花费相乘得出入境游客的总花费,即中国的入境旅游收入。

其次,作为一种动态的休闲行为,旅游者旅游目的日益呈现出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涉及多样化的产业内涵,呈现出强烈的综合性特征,并导致识别和分离旅游产业要素上的困难。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旅游消费需求对应着相应的旅游产业供给,因此,可用需求方面的数据来衡量旅游产业总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从我国现行的旅游产业供给方调查情况来看,涉及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但是,这主要是针对旅游行业管理范围内的企业进行调查,无法涉及旅游行业管理之外的产业,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的数据也就相对缺乏。

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经历应当被看作是与个人体验相融合的一种产品,这种产品从游客离开家到回到家这段时间里,涉及种类繁多的服务类型和服务内容。因此,为了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旅游产业边界获得了快速的拓展。尤其是,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旅游新潮的不断涌现,旅游业态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仅仅依赖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已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产业被纳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由此,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根据上述分析,根据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方面的统计现状,可以利用如下指标衡量旅游产业的多样化程度,

即,基于旅游产业是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产品要素组合的综合性产业体系,totali衡量了区域i的旅游总收入,显示了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基本规模。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构成了当前统计体系中相对明确的基本旅游产业供给,revi衡量了上述企业的收入总水平。divi则衡量了区域i除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之外的其他旅游相关企业收入总和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表征为了满足旅游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所涉及相关产业内容广泛性程度和多样化程度。该数值越大,旅游产业多样化程度越强。反之,则旅游产业的多样化程度越弱。

(二)通过实证探究新思想

旅游经济学研究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计量与实证。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从现代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看,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通常都要借助数学。数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考虑或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多用数学来更严格地阐述、更精炼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理论,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从实证研究角度看,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的优势至少有三个:其一,以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可以发展出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其二,证据的数量化使得实证研究具有一般性和系统性;其三,使用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让研究者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因此,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并分别确定它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

有人质疑,计量偏于实证,拙于思想和理论上的贡献。但是,我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也不得不承认,计量实证中确实也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思想。如果发现理论推论、实证结论和经验事实不一致,要坚持的不是现有的理论,而是进一步去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然后,根据经验现象构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尤其是,当计量结果和预想中差别很大的时候,倒逼研究者重新回到理论基础和理论设定上,寻求解释这一差别背后的原因,甚至重新进行理论分析和设定。这时,研究者“不要死抱理论,成为现有理论的俘虏,……其实,这正是对理论发展做出贡献的绝好机会。”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4):74-81.

根据产业聚集理论,旅游产业经济活动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聚集,通过要素共享、产业间关联效应等渠道产生了广泛的外部性效应。笔者在一篇研究文章中详请参阅杨勇.集聚密度、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兼对产业聚集理论观点的拓展研究[J].财贸经济,2015,36(2):148-160.,基于外部性理论构建分析模型,就旅游产业聚集密度及其伴生的产业环境多样化,对我国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分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虽然资本深化是影响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旅游企业整体资本深化水平却对旅行社等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具显著的影响效应,显示出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的“合成悖论”现象,也说明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生产要素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互动性聚集外部效应。

此外,旅游产品的创新需要借助多样化的产业供给才能实现。但是,多样化的旅游产业环境对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点)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证实,且对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企业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旅行社劳动生产率的“多样化悖论”现象,这也和其他有关理论研究文章中的研究设定和结论明显不同。究其因,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多样化旅游产业环境并未通过共享市场、产品组合、人员流动等方式惠及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且来自相关产业企业竞争力度的增强压缩了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企业的市场和营运空间,对其劳动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效应。如此等等,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实现了些微的创新。

(三)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对于要研究的问题,需要寻求恰当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技术。因此,根据研究的现象,确定相应的理论(当然,在提炼出学术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的分析),找寻到合适的研究工具是进行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路径。笔者在评审期刊论文时发现,很多文章是缺少理论分析和构建的,研究者直接进行实证检验,这其实是不严谨的。还有的作者直接把一些理论或研究方法“原封不动”地引进来,这样的话,这些内容还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到其他文章中去,这不仅比较拙劣,也是不负责任的。研究者至少要结合旅游业的特点和要研究的具体旅游现象和旅游场景,对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重新表述和修正。只有我们经常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地进入旅游经济学研究的轨道,也才能真正地为旅游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经济学分析工具中,经济学家针对不同的问题发展出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比如,生产效率分析,这也是经济学研究中非常主流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中不仅有成熟的理论模型,而且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般而言,旅游产业发展可以通过资本或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或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投入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也引发了政府和研究者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式、质量与可持续性问题的广泛关注。虽然研究者认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低效率的“高投入—低产出”模式,但是,我国旅游业效率上升也逐渐成为明显发展态势,并且,在我国旅游业效率区域分布格局上呈现出,与区域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吻合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状态,并在微观机制层面导致我国旅游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一般来说,研究者基于投入产出关系采用生产函数法、DEA方法等对旅游业效率进行研究,对旅游业效率进行描述、测算或分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我国旅游业发展效率必然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将旅游业发展效率的系列影响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究这些因素对旅游业效率的具体影响。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将系列影响因素同时纳入旅游企业效率分析框架中,较为准确地考察各因素对旅游企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