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全球化时代中国担当的使命
201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化——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海外旅游、购物、学习;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显著组成部分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另一方面,这又是“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一年,对世界冲击最大的事件无疑是“英国退欧”和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获胜,揭示民粹主义的风潮在世界各地蔓延,不少悲观观察人士断言这是全球化时代终结的开端。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纪念日,世贸组织的成员地位在过去15年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全国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11086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689052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此外,中国还成为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入世”的意义比这些数字只会更大;离开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还有什么国际机构能名副其实地称作“世界”组织呢?所以说,中国“入世”是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步。
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与良性存续有赖于世界性规则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中国曾经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反对者和被动接受者,近几十年中成为学习者和执行者,并开始成为国际规则的促进者和构建者。人类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逐渐看到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导致国际规则出现了“真空”,许多曾经的规则则变得无关紧要,逐渐过时。而一些新的领域又呼唤新的规则的制定。例如,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不过十多年时间,如今已把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推向了全球化的中心,互联网改变了中小企业在商业信息、经济信息上的不利地位,使全球贸易真正进入了普惠贸易的新时代。然而,现有多边贸易规则并没有深入涉及该领域,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领先的国家推动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非常遗憾的是,多边贸易谈判在最近20年里没有取得重大实质性成果,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贸易自由化的“主战场”逐渐转向双边与区域自贸谈判。在WTO制定全球贸易规则方面作用减弱的情况下,区域一体化应被看作全球化的“铺路砖”而不是“挡路石”。事实上,RCEP和TPP等高标准、高质量区域贸易协定会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作为自由贸易支持者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应携手亚太地区其他贸易大国共同推动RCEP和亚太自贸区等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发展。
当然,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无法回避中美关系,面对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新总统,两国关系可能进一步复杂化。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跟美国打交道不是跟美国总统一个人打交道,而是跟其全国上下的政治体制打交道。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反应能力,更需要拥有足够自信去搭建两国之间的桥梁。回顾过去几十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极大地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抑制了通货膨胀。不难发现,美国中低收入群体正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要受益者。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产品中的20%都出口到中国,如果特朗普总统对中国实施贸易压制措施,就会极大地影响美国对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中美两国贸易额合计每年近5600亿美元,相互投资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亿美元。两国双向旅游人数有近500万人次,中美两国经济高度依存,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两国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交流来增加互惠互信,两国领导人也有必要带着积极的态度增加会晤次数。
全球化时代,中国应担当什么样的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并让更多人分享全球化福祉,继续遵守国际规则并参与甚至引领新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化并为全球治理体制提供人力、财力、智力支持,以上三点可以作为出发点。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发生逆转,因为科学技术、市场规律在背后不断推动,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以及下一代社会带来很多利益,而中国的“接棒”将有助于度过当前的全球化波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