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五年春之卷/总第17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t”的功能

要弄清合肥话中助词“t”的功能,最简便的办法是将合肥话的表达式转换成普通话的表达式,并寻找其间的对应关系。先看下面几组例句的转换:


可以看出,这里的几个“t”都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已然”的动态助词“了”。因此表示“已然”是合肥话中助词“t”的主要功能之一。不过,由于普通话中“了”具有比较复杂的功能,不仅仅表示“已然”,因此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普通话中的“了”在合肥话中并不都说成“t”,合肥话中还有一个和普通话“了[lə]”相对应的“了[liɑu]”,一般位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这个“了[liɑu]”和“t”不能互换。如:


(25)他已经到t南京了。——∗他已经到了南京t

∗他已经到t南京t

(26)在门外站t好长时间了。——∗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t

∗在门外站t好长时间t


朱德熙先生(1982)在《语法讲义》中所举的几个关于“了”的普通话用例,在合肥话中也只能作如下变换:


另外,合肥话中“t”和“了[liɑu]”连用的“t了”形式在普通话中一般只用一个“了[lə]”如:

下面几组例子中的“t”,则不和普通话中的“了”对应,而是和“得”对应:

这几例中的“t”的基本功能是充任表示“状态”“程度”等补语和其前面的谓词性词语(述语)之间的连接词,这和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得”的作用大致相同。不过,普通话中的“得”还可以连接述语和“可能补语”,如“看得见、分得清”等。而据我们调查,合肥话中的“可能补语”存在着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在“老合肥”们的口语中只用否定的“可能补语”表达式,未见到肯定的“可能补语”表达式。下面是普通话的有关表达式和合肥话中的相应表达式的比较:

可能是由于没用相应的语法结构,合肥话中的“t”没有用于“可能补语”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