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烹”
“烹”字后起,其字形及说解不见于《说文》。关于“烹”的来源,古今很多学者都有过论述,“烹”来源于“亯”已经成为学者们的普遍共识。如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亯,许两切,又普庚切,又许庚切。今作享、烹、亨三形。”[1](P188下)杨树达《卜辞求义》:“古文亯字,后世分化为享亨烹三字。”[2](P21)然而,“亯”的本义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分化为“享”“亨”“烹”三字?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学界依然是众说纷纭。
首先,关于“亯”的本义,目前学界有如下几种看法:
① 进献熟物的器具。此说承《说文》之“象进孰物形”。持此说的学者如林义光、朱芳圃等。
② 享献之所。持此说的学者如吴大澂、王国维、罗振玉、李孝定、赵诚、白玉峥、李品秀等。
③ 穴居。持此说的学者如徐中舒。
④ 一般建筑物。持此说的学者如黄锡全、王慎行等。
⑤ 浑沌语。即初始“亯”并非单义、单性词,而是浑沌语,涵摄宗庙、烹饪、献、饗、享有(天命、国)、保佑、亨通等义。持此说的学者为肖娅曼。
面对如此多的看法,我们从殷商卜辞、两周铭文及《说文》入手进行探讨。殷商卜辞、两周铭文及《说文》均不见字形“享”“亨”“烹”,但“亯”在这三种文献中均已出现。如商承祚《殷契佚存》五二四:“丁亥卜,贞:亯于雇。”《杜伯盨》:“用亯孝于皇神祖考。”《说文·亯部》依据小篆形体“”对“亯”说解曰:“亯,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篆文亯。”[3](P111上)我们认为,“亯”的本义就是许慎所说的“献”,具体而言即进献贡品以祭,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亯”祭应该是以熟食进献祖先或神祇。根据“亯”的语义特征可以推断,其引申过程当如下图所示:
图1 “亯”的词义引申
由此图可知,“亯”由“以熟食进献以祭”义引申出“享用”“通达、顺利”“烹煮”三个义位,这三个义位在后代分别用“享”“亨”“烹”来表示。我们从“亯”的古文字字形以及历代字书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关于“亯”分化过程的证明材料。
关于《说文》“亯”条,段玉裁注曰:“据玄应书,则亯者,籀文也。小篆作,故隶书作亨。作享,小篆之变也。”[4](P229下)徐灏注笺曰:“享即亯字,小篆作,因变为享,又变为亨,又加火为烹,实一字也。”[5](P555上)此外,《玉篇·亯部》:“亯,今作享。”[6](P296)《集韵·养韵》:“亯,隶作享,古作。”[7](P119下)可见,根据《说文》或体“”,“亯”最终隶化为“亨”或“享”,这样就对身兼数义的“亯”进行了分化,减轻了它的负担。
从历代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亨”具有“亯”的所有主要义位。
“亨”之“通达、顺利”义,如《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后汉书·周燮传》:“夫修道者,度其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
“亨”除了用作“通达、顺利”义外,“烹煮”义也是其重要用法。《集韵·庚韵》:“烹,煮也。或作亨。”[7](P67下)《易·鼎》:“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陆德明释文:“亨,本又作亯,同普庚反,煮也。”《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周礼·天官冢宰》:“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郑玄注:“亨,煮也。”《老子》:“治大国若亨小鲜。”《汉书·高帝纪》:“羽亨周苛,并杀枞公。”颜师古注:“亨,谓煮而杀之。”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复音词中看出,如“亨鲜”《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乂墓志》:“妙识屠龙之道,深体亨鲜之术。”“亨人”指古代司炊之官。如《周礼·天官冢宰》:“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贾公彦疏:“亨人主内外饔爨灶亨煮之事。”“亨煮”谓烧煮食物。如《周礼·天官冢宰》:“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亨孰”谓煮熟。如《礼记·祭义》:“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亨醢”是古代的酷刑。把人用鼎镬煮杀或者剁成肉酱。《汉书·江充传》:“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
“亨”还有“祭祀”、“进献”之义,如《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陆德明释文:“众家并香两反。京云:献也。干云:享宴也。姚云:享祀也。”《隶释·张公神碑》:“振鳞尾兮游旰旰,时钓取兮给亨献。”[8](P42下)
而“享”所承担的主要意义为“祭祀”、“进献”或“享用”。如《尚书·盘庚上》:“兹予大享于先王。”《尚书·洛诰》:“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孔传:“奉上之谓享。”孔颖达疏:“享训献也,献是奉上之词,故奉上之谓享。”《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享”也可以用作“烹煮”义。《类篇·亯部》:“享,煮也。”[9](P191)《墨子·非儒下》:“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十日,子路为享豚。”孙诒让《墨子间诂》引毕沅云:“享即烹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享牛食士。”其与“亨”的不同之处在于“享”不用于“通达、顺利”,这样就分化了“亯”或“亨”的职能。
烹煮食物需要火作传热介质,故后“煮”义的“亨”又加了义符“火”作“烹”。《正字通·亠部》云:“古惟亨字兼三义。后加一画作享,献之;享加四点作烹,饪之。”[10](P45)这也道出了“亨”作“烹”的原因。大概在秦汉时期“烹”已经出现,表示“烹煮”义。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酰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杜预注:“烹,煮也。”《史记·孝武本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烹,煮也。皆尝以烹牲牢而祭祀也。”
当“烹”出现之后,几乎专用于“烹煮”义,故“亨”与“享”之“烹煮”义让位给“烹”,又分化了“亨”“享”(尤其是“亨”)的职能。在语言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亨”主要用于“通达、顺利”义,“享”主要用于“进献、享用”义,而“烹”则主要用于“烹煮”义。
“亯”字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亯”字分化为“亨”“享”“烹”三字也有其先后顺序及层级关系,并非均由“亯”直接分化而来。还有学者认为“亨”“享”“烹”三个词语“古通用”,这也并不准确。在上古时期,“亨”兼有“享用”“通达、顺利”“烹煮”三义,“享”有“享用”“烹煮”二义,而“烹”仅“烹煮”一义,三者并非可以通用。
总之,经过发展、分化、竞争、选择等一系列过程,表示“煮”义的烹饪方式“烹”产生。
图2 “亯”的字形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