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的后人
金圣叹有没有后人呢?
廖燕撰《金圣叹先生传》,其中并无片言只字提及此事。
梁拱辰《劝戒录》卷四载:
汪棣香曰:施耐庵成《水浒传》,奸盗之事,描写如画,子孙三世皆哑。金圣叹评而刊之,复评刻《西厢记》等书,卒陷大辟,并无子孙。盖《水浒传》诲盗,《西厢记》诲淫,皆邪书之最可恨者。
这段记载,出于封建卫道者的手笔,对《水浒传》、《西厢记》的作者、评点者表现出深仇大恨,充满了咬牙切齿的咒骂之声。必须指出,他所说的施耐庵“子孙三世皆哑”,以及金圣叹“并无子孙”,纯系造谣,毫无事实根据。
据采蘅子《虫鸣漫录》说:
金临刑时,其子泣送之。金曰:“有一对,尔属之:莲子心中苦。”子方悲痛,久而未答。金曰:“痴儿,是何足悲乎?吾代儿对:梨儿腹内酸。”
由此可见,圣叹在临刑时已有子。
按贯华堂刊本《水浒传》卷首有金圣叹《与释弓叙》,可知释弓即圣叹之子。又按金圣叹《唐才子诗叙》说:
顺治十七年春二月八之日,儿子雍强欲予粗说唐诗七言律体。
可知金圣叹之子名雍。
释弓和雍,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卷8末页署:
顺治十七年四月十八日说唐人七言律诗竟,男雍释弓笔受并附注。
可证此子名雍,字释弓。
释弓的生年也能考知。《与释弓叙》说:
汝昔五岁时,吾即容汝出坐一隅;今年始十岁,便以此书相受。
金圣叹此序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2月。这时释弓年方10岁,则他生于崇祯五年(1632)无疑。
释弓生平事迹不详。据无名氏《哭庙纪略》说:
及圣叹获罪,妻、子流宁古塔。
看来,他当在流放之列。
金圣叹有一孙,名德云,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曾流落广州一带。顾贞观有《题金别峰乞言卷,呈张见阳太守、王培庵州牧》,后附其子开陆跋语,内称:
释别峰,名德云,金姓,苏州人,圣叹孙也。圣叹临命时,德云尚幼,生母以患难他适,流转六安。己卯冬,先君子客羊城,旅次遇别峰,询其颠末,为题乞言,卒借太守张公俾得母子团聚。
估计德云即释弓之子。
金圣叹还有一个女儿,为释弓之妹,名法筵,工诗文。《松陵女子诗征》有她的小传,可惜比较简略:
金法筵,吴县人,人瑞女,沈重熙室,著有《惜春轩稿》。
《吴江沈氏诗集》卷11则对她的生平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硕人名法筵,六书公配,吴县诸生圣叹公人瑞(一名采)季女也。七岁能诗,圣叹爱之,为赋“左家娇女惜馀春”之句。于归后,遂以“惜春”名其轩。纺绩之余,辄事吟咏。有《惜春轩稿》一卷,词意老成,时有道气,惜零落,仅存十一。
《吴江沈氏诗集》还收录了她的诗作八首。
法筵有《家兄归自辽左感赋》诗,当是为释弓而作。诗中说:
廿载遐荒客,飘零今始归。相看疑顿释,欲语泪先挥。
郁塞千秋恨,蹉跎万事非。不如辽左月,犹得梦慈闱。
自注:“兄归时,慈母已见背数日矣。”从首句“廿载遐荒客”,可知释弓在宁古塔流放了二十年之久。他归家之时当在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年约50岁;他的母亲也死于此时。
法筵另有《悼二侄女》七绝一首。诗说:
贯华堂畔长青苔,寂守孀闺扃不开。梁燕旧时曾作伴,不胜哀怨一飞来。
其中出现了“贯华堂畔”的字样,表明哀悼的对象是她娘家的二侄女。这位“二侄女”,大约就是释弓之女,德云之妹。
金圣叹的女婿,法筵的丈夫,姓沈,名重熙,字明华,即所谓“六书公”。他是吴江人,著有《珠树堂集》。《吴江沈氏诗集》卷十载有他的小传。
重熙、法筵夫妇育有子女数人。这从法筵的《勖诸儿》诗题中可以窥见。
在金圣叹的几位外孙之中,比较著名的为沈培福,表字元景。《吴江沈氏诗集》收录了沈培福的诗作16首,并有小传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元景名培福,六书公幼子。国子监生。七岁能属文,弱冠师事戴褐夫。褐夫贵,招之入都。未几,褐夫见法,无以敛,元景与其所亲醵金棺敛而归葬之。尝辑先代诗文稿若干卷,将编次总集,以客游未果,竟卒于蜀。诗有《东溪稿》,多清稳可诵。
他是沈重熙的“幼子”,当然也就是金圣叹最小的外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