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背景
2.1.1 城市群兴起是世界性潮流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集中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数个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城市群是城镇化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凸显。
环顾全球,一部世界现代经济发展的进程史,称得上是一幅城市群发展、壮大并引领经济跨越腾飞的恢弘画卷。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城市群展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其一,城市群是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聚集中心。如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东海道城市群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1%。其二,城市群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如波士华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其三,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展现出强大活力。如在北美大湖城市群,芝加哥为金融中心,底特律为汽车城,匹兹堡为钢铁煤电基地,通过优势互补,使城市群的实力不断增强。
瞩目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能突飞猛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群是这些地区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等,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长江流域,在下游地区已有跨省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上游地区也有跨省市的成渝城市群。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长江中游地区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分工协作,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而且现有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不仅是湘鄂赣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三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地方,完全有条件整合成一个更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
2.1.2 进入新世纪中国需要谋划“第二个大局”
邓小平生前作过“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重点开发沿海地区,这是第一个大局;进入21世纪重点开发内地,这是第二个大局。
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和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当然,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个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这实际上就是“两个大局”战略部署的雏形。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两个大局”战略部署符合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存在梯度地区技术经济势差,就存在着技术经济推移的动力,就会形成生产力的空间推移。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
2012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这个规律来看,也到了该中部地区发力的时候了。”可以这样说:我国国土开发重点20世纪80年代是珠三角,90年代是长三角,21世纪头十年是“京三角”(即京津冀都市圈,以京津唐为核心),第二个十年就是“中三角”。这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也是实施“第二个大局”的应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