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黄金时代”尚未结束

关于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变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11年数字已经公布,与本报告预测基本相同。但考虑到漏报人口中婴儿和儿童可能占比要高一些,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比公布数字稍低一点,总的变动趋势大同小异(参见图1-1)。资料来源:2010年及以前为统计数,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11》,第94页;其余为本报告预测数。

图1-1 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变动预测

图1-1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为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时期。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由1980年的5.9亿增长到2010年的9.99亿;占总人口比例由59.8%上升到74.5%(峰值);第二阶段2011~2017年,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缓慢下降与绝对数量缓慢增长交错进行时期。2017年占比可下降到72.4%,绝对数量可增加到10.00亿(峰值)。第三阶段2017年以后,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时期,包括绝对数量2020年可减少至9.92亿、2050年可减少至7.37亿;占比2020年可降至71.54%、2050年可降至61.85%。

怎样看待上述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三个阶段?学术界和社会相关各界,存在不同观点。有的认为,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发生并有扩大趋势。他们举出“民工荒”、“用工荒”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向中部省份和西部地区蔓延,“招工难”和劳动力短缺已成普遍之势。论证中国作为劳动力丰富并且资源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最具优势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劳动力短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后的挑战。另一种观点认为,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控制人口增长成绩卓著,人口和劳动力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也仅仅是缓解而已,过剩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主要还由买方主宰。过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业压力仍旧很大。我们认为,当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由过剩向平衡转变的第二阶段,即占比下降伊始和绝对数量增长末期,劳动力供给过剩、供给不足和供求平衡均有可能发生,呈现过渡阶段旧的过剩与新的不足并存特征。过剩无须多言,登记失业率在4%以上,实际还要高一些;与“劳工荒”蔓延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存在,就业压力不见减轻。对“民工荒”反映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要做具体分析,更主要的是产业和行业之间的结构性短缺。而且,短缺不仅表现在劳动力数量上,还反映在劳动力质量上,是对重化工业主导粗放型经济对体力型劳动力过度依赖的结果,并非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立足于劳动力供给足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视角,首先需要弄清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何时结束,能否在结束前实现对“中收陷阱”的成功跨越。按照高、中、低三种预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绝对数量的具体变动如表1-1所示。

表1-1 2010~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数量变动预测

上述三种预测中,低位预测201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绝对数量同“六普”最为接近。按此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于2010年达到峰值,其后转而下降,前20年下降的速度较慢,2030年仅比2010年下降3.7个百分点,平均降低0.19个百分点;后20年下降7.6个百分点,年平均降低0.38个百分点。如以从属比0.5以下定义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则该低位预测经历和将要经历1990~2035年共达45年时间。考虑到生育政策调整是早一些晚一些的事情,未来生育率和出生率则有向中位预测靠拢的可能,故中位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照中位预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绝对数量有同低位预测大致相同的变动趋势,只是占比下降的幅度要小一些,绝对数量减少也要少一些。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也将相应短一些,可在2030年从属比上升到接近0.5时结束,经历40年时间。高位预测“黄金时代”要更短一些,2020年即可结束,约经历30年时间。由于高位预测同目前人口变动实际相距较远,故不多加赘述。低位至中位预测之间的可能性最大,如此,中国经历和正在经历1990至2030年最长至2035年,长达40~4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人口盈利”、“人口红利”可供提取的时间尚有20多年。也就是说,虽然“人口视窗”关闭的按钮已经启动,但是到“视窗”完全关闭,还有20多年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段不可复得的机遇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如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则“黄金时代”结束时,生产总值即可翻两番,人均GDP可达到目前发达国家一般水平,实现对“中收陷阱”的成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