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员工福利概述
一 员工福利概念
(一)员工福利的定义
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是指员工的非工资性收入。它是雇主责任的产物,伴随企业文化的进步而发展,早期员工福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自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雇员医疗保险法》以后,政府开始举办社会福利项目,员工福利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广义员工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企事业单位福利。具体包含三方面:①指企事业单位员工作为国家的合法公民,享受政府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②企事业单位员工作为单位成员,享受单位的集体福利;③除工资外,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种实物和服务形式的福利。
狭义员工福利,亦称为机构福利、职业福利、劳动福利,是行业和单位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资收入以外,向企业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待遇。职业福利的内容可分为三类:①福利津贴。一般以现金形式提供,是员工工资收入以外的收入。②福利设施。包括员工食堂、员工宿舍、托儿所等生活福利设施,以及文化室、俱乐部、职工图书馆等文化、康乐设施和场所。③福利服务。福利服务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与上述各项设施相关的各项服务,也包括诸如接送员工上下班、接送员工子弟上学、提供健康检查等服务。
在我国,员工福利过去更多地被称为“职工福利”,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基本相同。直至最近几年我们才开始使用“员工福利”一词。从本源意义看,员工福利是机构招揽人才和激励员工并借此赢得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旨在鼓励和刺激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本质上员工福利属于员工激励机制范畴,是员工薪酬制度的重要补充。
(二)员工集体福利和员工个人福利
员工集体福利是指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集体消费和共同性消费设施以及为集体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员工集体生活福利,主要是指兴建集体生活服务设施,以优惠待遇供员工享用。其中,员工集体生活福利设施有职工食堂、职工医院、职工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浴室、理发室等。②员工集体文化福利,主要是指单位兴建文化、卫生、体育、娱乐等方面的设施,以免费或减费的优惠待遇供员工享用。具体包括兴建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影剧院、业余学校、体育场馆等设施,以及举办各种文化、卫生、体育、娱乐活动等。
员工个人福利主要是指用于个人生活方面的各种福利项目,一般称为员工福利补贴。补贴的形式,主要是发放现金,有时也发实物。补贴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生活困难补助、员工探亲期间工资和往返车船票补贴、员工上下班交通补贴等,以及水电补贴、卫生费、洗理费、书报费等。
二 员工福利的类型
目前,为增强竞争力与凝聚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了新的员工福利资源,员工福利项目已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是否强制可分为法定福利与非法定福利
按是否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可以分为政府强制性法定福利和企业自主性非法定福利。
根据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所有在国内注册的企业都必须向员工提供政府强制性法定的职业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病假、产假、丧假、婚假、探亲假等政府明文规定的福利以及安全保障福利、独生子女奖励等。
此外,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福利。一般有两类:一是常设项目,如带薪年休假、教育资助、各种员工福利津贴(如运动、交通、午餐等)、组织员工旅游、提供方便生活和工作的服务、节假日礼物等;二是特色项目,如员工协助方案、法律性支持服务、职业辅导咨询性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家政和托管服务、组织信用互助会等。近年来,特色项目又增加了一些新型的员工福利,如员工持股计划、员工分享利润、企业(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
(二)按福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经济性福利和非经济性福利
经济性福利包括社会和企业提供的各种保险、分红、节日礼金、亲属的抚恤补助、健康检查、子女助学补助、伙食补助、带薪假期、特约商店等。
非经济性福利又可分为集体福利设施、娱乐和辅导服务性福利。其中,集体福利设施主要有图书馆、阅览室、食堂、浴室、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医疗机构、员工住房和集体宿舍、子弟学校、托幼机构、通勤班车等;娱乐性和辅导服务性福利包括员工旅游、员工教育培训、员工社团活动、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咨询辅导、家庭援助等。
(三)从福利享受的对象可分为全体员工福利和非全体员工福利
从福利享受的对象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福利项目都是由全体员工享受的,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性福利策略。从这一角度来看,福利又可以分为三类:全体员工都享有的全员福利;特殊群体享有的特种福利,如出差待遇(轿车、飞机和星级宾馆)、特殊津贴、女职工的特殊休假和卫生费等;特困群体的补助和救济,如特困家庭和特病员工困难补助和劳务服务。
三 员工福利方案(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员工福利项目种类繁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为员工提供所有形式的福利项目,一般都是挑选一些适合本企业的项目,提供适当福利。因此,设计一项恰当的员工福利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使福利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用的关键。
(一)员工福利方案的设计
员工福利方案(计划)设计是指一个单位根据自身实际为其员工所设立的各种职业福利项目的组合,包括待遇水平、享受条件、实施时限等。它是对员工福利状况的综合描述,也是员工福利的执行依据。员工福利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为单位发展战略服务原则。员工福利的真谛是为单位发展战略服务,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第二,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原则。员工福利需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设立,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第三,激励性原则。通过员工福利提升员工满意度、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第四,适度原则。员工福利必须与国家的政策、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单位的实际经济状况、员工的需求状况等相一致。
1.福利方案的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员工福利应遵循的原则,员工福利设计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了解本单位所属社会组织的系统运行规则。单位所属组织的共性规则是其设计员工福利的基础,决定了单位福利的基本方向。
第二步,分析和界定单位的战略目标及主要任务。单位的战略目标及主要任务直接决定了单位需要在什么时候选取哪些福利项目以及多高水平的福利来激励哪些员工。
第三步,调查遴选单位员工的合理需求,提出相应的满足措施。通过科学调查寻找员工的需求共性以及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所有需求进行甄别,确定在特定时期合理有效、应该由单位以福利方式来加以满足的需求。
第四步,由单位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来设计福利方案。基于上述工作,由专家小组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设计符合单位发展战略、富有特色的员工福利方案。
第五步,对职业福利方案的正式确认。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征求多方意见并经专业人士反复修改后确认。
2.员工福利方案的模式
福利方案模式即是员工福利方案的类型,与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发展状况所做出的员工福利方案决策有关。一般来说,从福利方案提供的水平、举办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福利方案制订的过程、福利覆盖的范围、福利的享受条件以及福利实施的主体等不同角度,员工福利方案均有不同的表现模式(仇雨临,2007:138~149)。
(1)员工福利方案的水平模式。通过企业所提供的员工福利水平与外部市场福利水平的比较,可将员工福利计划划分为市场领先型、市场追随型和市场滞后型三种模式。需要强调的是,此种划分的依据是企业整体福利水平,如果考虑员工个人的福利水平,那么还存在第四种模式,即混合型模式。
(2)按照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员工福利的项目模式划分为实物型模式和货币型模式两种。
(3)根据福利方案制订过程中企业和员工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将员工福利计划划分成企业主导型、员工主导型和共同参与型这三种模式。
(4)按照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对象一致性程度的不同,员工福利方案可以划分为统一型和差异型两种模式。
(5)按照员工享受福利的条件和种类,员工福利方案模式可划分为免费型、绩效型和资历型。
(6)按照员工福利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将员工福利方案划分成自主型和外包型两种。
(二)员工福利方案的实施
员工福利方案的实施即是通过员工福利方案的运行,使福利得以具体落实。方案的落实需做好三项工作。
第一,建立与福利相关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福利的落实。
第二,设立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的员工福利事务。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员工的福利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福利变更和修改的意见,督促与福利相关的部门及时落实员工福利。
第三,发动员工参与员工福利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反馈员工对员工福利方案的意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员工福利方案的调整建议,不断完善员工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福祉水平。
(三)员工福利方案的管理
员工福利方案的管理,是通过组织、指挥、监督、调节职业福利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既定的员工福利需求。严格说来,员工福利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和调整等过程皆属于员工福利管理的内容,可分为单位内管理和政府对员工福利支持两个层次。
1.企业内员工福利管理
企业内员工福利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一种制度管理。企业员工福利的管理,是企业内部制度的坚持和执行,要求用企业的总体制度来规范其运行过程。第二,它是一种目标效益管理。它要求围绕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员工福利方案,据此明确各个工作阶段的任务,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达到预期目标。第三,它是一种公开管理。企业员工福利管理要求公开化,福利方案应向单位全体员工公开,甚至向社会公开。第四,它是一种动态管理。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劳动力结构以及员工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政府对员工福利的引导和调控
企业员工福利虽然是企业内部制度安排,但政府可从宏观层面对员工福利进行引导和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用财政手段、劳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间接调控职业福利的设置及水平,如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通常是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得以实施的,政府的财税政策实际上刺激了各企业设立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福利项目。第二,通过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引导各企业把员工福利设计重点放在员工生活方式需求的满足上,借此推动员工福利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第三,通过制定政策促使各类职业收入同其劳动贡献挂钩,把各类职业间收入差距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即使各类职业(各企业)有经济实力提供职业福利,也要保证作为薪酬重要补充的职业福利在不同职业之间的起点是公平的,从而保证职业结构的合理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