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搞定上市公司财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深入理解会计六要素

凡是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可以以货币表现出来的经济事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六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家是一个整体,围绕着这个家庭发生很多事件。这个家首先有一套房子,里面有家具家电,这些资源或是购入或是他人赠送,最终都成了这个家庭拥有并可控的财物。人为地给这些财物起了个名字,统一叫做“资产”。又比如这个家庭有很多开销,孩子的学费、日常生活费、交际应酬费等等,这部分支出统一叫做“费用”。如此归纳出六项分类,涵盖了所有经济业务,它们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2.1 资产

资产是一种资源,表现为有形的物和无形的权。从一个小小的煎饼果子摊来看资产表现为现金、原材料、设备等,这些是有形的物。新型煎饼果子专利权、因为客户没有为商品付款而形成的债权等,这些是无形的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资产,比如老王的煎饼摊想要增加一台设备,在没有落实之前这台设备就不能作为资产入账。如果其他人打算入股老王的煎饼果子摊1万元,在这1万元没有到账之前也不能作为资产入账。

另外,企业在经营期间,可能需要某项设备,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不能一次性购入,于是就向租赁公司融资租入这项设备用于生产经营。这种资源虽然不是企业所有,但该设备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企业,所以这类资源也应归类为资产。


案例1 某上市公司年报中在资产项目的“递延资产”科目中有一笔相当高的广告费,而会计制度则规定广告费一律计入当期费用。若是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则本年该公司将无法达到配股所要求的最低资产收益率。在这样的诱惑下,企业就很难舍弃眼前利益保证资产的质量。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不能一概否定,但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资产质量下降。

2.2.2 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同资产一样,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债务可以用现金或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资产连同劳务形式一并偿还,负债转增资本等。

另外,企业未来的承诺或合同、协议所规定的事项不能被认定为负债。我们可以试想明天确定要买某样东西,怎么会在今天就欠了卖家的钱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确认为负债。

负债项目有时也被利用为财务舞弊的工具。


案例2 2012年1月,主营地铁运营辅助设备的华虹计通,被爆出涉嫌重大财务舞弊的消息。根据其招股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华虹计通应付上海普天货款金额为3146.74万元,而上海普天(同为上市公司)作为华虹计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应收华虹计通货款5933.95万元,这中间出现差额2787.21万元。孰是孰非笔者在这里不想妄下判断,对于华虹计通来说,在资产总额既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减少意味着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在没有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的情况下,很明显是当期利润吞掉了这2787.21万元。华虹计通的确很难摆脱虚增利润的嫌疑。


负债根据偿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2.2.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影响产生增减变动。在企业开办成立之初,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盈亏表现为数字上的增减。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可以看成是企业的永久性资金,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融资过程中实收资本是企业对债权人表现出来的诚意,也是债权人出借资金的一项保险。和“今天想吃醋,谁家借点螃蟹”的道理是一样的,投资者设立公司需要10万元启动资金,自己仅出资1万元,其他9万元全部依靠外来借款,这种情况恐怕很难有人愿意出借资金,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投入的资金根本无法偿还借款,给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资本公积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项目,这里不做过多介绍。盈余公积分为公益金和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的一种备用资源,但法定盈余公积计提至实收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计提。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下来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与不分配都或多或少地反应一些问题。因为未分配利润的余额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净利润再扣除计提盈余公积以及本期已分配利润后的余额,通常在虚增利润的情况下,虚增后的净利润计入未分配利润,由于计入未分配利润部分的本期净利润是虚的,并没有实际的资产流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未分配利润实际是无利可分的。而为了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长,企业不得不在原来虚增利润的基础上继续虚构更大的数字,如此循环之下,未分配利润账户金额就越来越大,既不能分配也无法转增资本。


案例3 上市公司“江苏阳光”于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披露,同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47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74%。伴随着1.47亿元净利润的产生,2008年底江苏阳光未分配净利润达到了8.14亿元。数额如此之大却从未分配过股利,也并没有转增资本的意向,不禁让人怀疑。从江苏阳光历年来的财务报告中可见,自2003年起,该公司从未亏损,并且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利润增长。那么连续6年不分配不转股又是为哪般?还是有虚增利润的嫌疑,如此真的是无利可分了。


对于已分配的利润,一样不能让广大股民欣喜。股息收益率过低,打击股民热情。


案例4 2012年4月,贵州茅台拟向全体股民派发共计41.5亿元(含税)的现金股利,每10股分配股利人民币39.97元。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A股市场上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各大媒体更是将茅台唤作史上分红王。但是经过分析,茅台虽创最高分红记录但由于股价过高,计算下来股利收益率仅为1.9%,由此可见贵州茅台的派现水平的确是辜负了“分红王”这一头衔。

2.2.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是不包括替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如老王的鸡蛋煎饼果子摊,每天汇总一天收入都会包含哪些内容呢?摊煎饼所得钱款和赊账的部分;外送时收取的外送费用;卖了一件设备所得钱款;将小吃车出租一半给卖卤蛋的老婆婆得到的租金,等等。但老王为了扩大经营又投资1万元,结合实际情况便知这部分资金的流入不可能计算在收入里。再如帮忙出售卤蛋的钱款,虽然暂时存放在老王的腰包里,但是还得如数还给老婆婆,这部分资金流入也不是老王的收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收入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就是说伴随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控制管理权已经转移给卖方就可以在账面上确认该笔收入。不同于收付实现制以收到货款为确认收入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的优势在于科学合理地计算盈亏,但是缺点也不能忽视。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中收入的确认和款项流入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要提供商品销售的一系列凭证开出发票就能改变收入数字。虽然伴随着收入的确认会承担一定的税款,但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上市公司依然会铤而走险。


案例5 中国证监会2012年4月20日通报宏盛科技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调查发现,宏盛科技2005年、2006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公安机关侦查并经法院审理查实,2005年至2006年,宏盛科技通过407份虚假提单骗取信用证承兑金额4.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6亿元。宏盛科技2005年和2006年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1亿元和人民币60.4亿元,这里便有之前407份虚假提单的功劳。可见,调整利润表上的收入项目对上市公司来说并不难。

2.2.5 费用

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结合老王的煎饼果子摊来看费用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收入和费用的对应关系是资金的进出。某一天收入100元,在没有费用的情况下,老王一天的净收益是100元。对于煎饼果子摊这100元钱归其所有并且可以用于继续经营,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定义这部分收益归为摊点的所有者权益。假定收入还是100元,各种费用30元,那么净收入只有70元了,也就是说归为摊点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是70元,较没有费用的时候减少了30元。可见,费用的出现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王作为小吃摊的所有者,如果从小吃摊净收益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利润的分配,同样导致小吃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却不能算作小吃摊的费用。

多学一手 费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购买材料时付出的是现金,这是资产流出的情况;小吃车每天在不同工作量下的耗费,表现为资产的损耗;赊购原材料的情况下,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这些项目均需要在经营的净收益中扣除,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2.6 利润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表明经营成果是盈利还是亏损,所以利润项目是每个投资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但是笔者在这里告诉读者,利润的最终值的确展现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却不能完全体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及企业自身的盈利预期。

利润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营业利润由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得来,可见这一部分利润是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这部分利润最能体现企业在市场的认可程度,同样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佳展现形式。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这部分利润不伴随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而是在投资活动中取得。对外投资提高了闲散资金的收益,并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和拓展全新领域。但投资一旦失败,对企业的打击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投资收益体现企业管理层对投资市场的敏感度和趋势分析的能力。投资收益通过反映企业高管的宏观决策能力折射企业的盈利能力。

补贴收入是企业从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处取得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其他补贴。政府对企业作出相应的弥补称之为政策性亏损补贴。其他补贴则多是政府为了扶持辖区内符合鼓励政策的企业而拨付的款项。很多上市公司在接受补贴之前还是亏损状态,将补贴收入增加到利润表中以后便一举扭转乾坤,实现盈利的效果。如果只是看到利润表上的数字,很有可能误判企业的盈利能力。

营业外收支分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者并没有什么对应关系,通常表现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罚款收支;捐赠、非常损失;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等等。这些事件通常体现为偶发和不可控,并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