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精进人生书系(套装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改变观念:人生并不是按部就班

不少人的观念很死板,认为20岁时应该读书,25岁应该结婚,30岁应该有自己的小孩,并且要尽到一位父亲和丈夫或母亲和妻子的职责……这些都没错,可是如果因为认为在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把自己钉在一个位置,从此不敢轻易动弹,未免太机械乏味……大部分认为人生必须按部就班者,60岁就选择退休,可是对于很多有追求有成就的大器晚成者来说,60岁事业才刚刚起步。

越不可能的事越能成功

哥伦布曾经发现过一个有趣的道理: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500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绝对不可能。

哥伦布成功地开启了他的第一次航行,在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情况下。当他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遭到了空前的阻力,因为人们都相信哥伦布说的话没有开玩笑。他从东方带回来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毛皮、香料让他比王侯还阔绰,嫉妒他的人们在大西洋上拦截他,企图暗杀他。

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这似乎成了一条真理。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漫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人预测,漫图阿不出三个月就会破产,有一个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越是在人们对某一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越是有可能成为一座出乎意料的大金矿。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容易成功,结果,巴菲特在众人都对漫图阿农场失望时,以5美分价格买入1万……接下来不到五年时间,漫图阿的股票不断升涨,巴菲特赚了4700万美元,成为当时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大富翁!

法国的一位7岁的小男孩,创办了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大人们不以为然,一个小孩能做成什么事情?

没有一家玩具公司将其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行业来找小男孩签订行业约束条约。人们都说,一家小孩子的游戏网站,让他自个儿跟自个儿玩去吧!谁知,男孩居然将网站做大了,三年之后,小家伙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不可能的事情越能成功。越不可能的事情,表面看上去非常难,一般人都会选择放弃,或者将那事儿不当一回事,也认为这个世界其他人也不会将其当作一件事,可是这忽略与不屑里面,蕴藏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在没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发现螃蟹的价值与美味!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要有智慧与远见。他不会被螃蟹复杂的表象吓到,还要明确螃蟹是没有毒的,就算是不明确,也要有付诸实践不计后果的勇气。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一闪而过的念头,对待这些念头,有的还没有行动就已经选择了放弃。他们自己嘲笑自己说:这辈子只能想想了,看来生吧。或者听别人嘲笑说:做梦吧,怎么可能呢?

正因为这样,对于大多数人,念头永远只是念头。只有有毅力有勇气有远见者,才会在没有人走的路里开辟出一条路,并且看到别人都不能看到的奇妙风景。即使谁也不能预料那神秘的未知境地是否真有别样风景,但心中一团火热的人,他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便享受到了生命的喜悦。有了梦想,将这个梦想在心里扎根,并且勇敢去付出行动,从细节做起,从自己能把握的部分做起,朝着心里的那座美丽灯塔迈进,永不放弃、绝不停止,勇敢面对所有的挫折及挑战,往往能将那些众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经常听见很多人说,真想回到学校再去读个学位,可是那样时间就都浪费了,读完书出来都三十好几了!

也有人说,我真想去另一座城市找找机会,可是当下这份工作也不容易,辞掉后万一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呢。虽然枯燥无味,可是起码保险啊!

还有人说,什么啊,我都结婚这么多年了,这个年龄再去学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再年轻几岁就好了!现在啊,就是混日子,也没办法,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嘛。

可是,那些因为读完书出来就三十好几了,因此不去尝试的人,几年过去,他念念不忘去读个学位的事情也没有做,难道就能回到二十好几吗?几年之后,他还是同样的岁数,青春与时间,不因为我们没有去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就能留住。相反,时光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我们不为梦想付出一次,甘于现状,缩手缩脚,多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也许,就真的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著名作家严歌苓在30岁的时候,外语零基础,她拼命努力,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一所她最想去的学校,读自己最羡慕的一个专业。如果是一般人的想法,一个女人在30岁的时候,大概就应该留在家里相夫教子,或者安心地维持现状,做一份稳定的一成不变的工作。

当年纪越来越大,梦想的格局与空间慢慢地被压缩了,我们的心高气傲,我们的书生意气,都渐渐被严酷的现实打压。打压我们的人,也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然而也极可能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比如至为关心我们的师长与父母。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来劝说我们,不要瞎折腾,有些事情不可能,不如安安稳稳,听从安排。在一遍又一遍的打压与怀疑下,我们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收敛,越来越不敢表达自我,越来越害怕别人的嘲笑与怀疑。

如果我们以赤子之心面对这个世界,不放弃学习,勇于尝试各种可能性,不给自己的生命设置各种局限,那么,往往能将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

100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

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你的成就无关起点高低

亲耳听到一个朋友说,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个悲剧:

自幼失去父亲,靠母亲给人做保洁艰难过活,学历也不高,勉强上了个专科线,读了个不痛不痒的电脑技术专业,长得普普通通,个子矮小,看到心爱的女孩子不敢追。

他说,起点实在太低了,命呗,有什么办法?

他心甘情愿地做着毫无兴趣的工作,拿着微不足道的薪水,羡慕别人有良好的家庭与背景,抱怨自己刚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生活里像他这样因为自认为起点太低便放弃了努力的人何其少呢?

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人生有无限多的可能,只要自己敢于去创造,每一种可能都有希望通向心中的大罗马!

光坐在那儿等,天上是不会掉馅饼下来的,先天条件只能决定一部分,越是起点低的人,越该对现实有明确的认知与远大的计划,越该比一般人更加懂得奋斗和付出的价值。

真正的命运把握权是紧紧攥在自己手中的。谁生下来就是大文豪或总统呢?谁不通过努力就能成为业界精英亿万富豪呢?几乎所有强者,都曾经处于弱势地位,所有身居要职的人,都做过最卑微渺小的工作。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3岁丧父,由母亲一人抚养大,幼年历尽贫苦,长大后一开始也是饲养牛羊与算账的帮工。但是孔子从来没有妄自菲薄过,饲养牛羊就好好饲养牛羊,算账就算清楚每毫每厘的账,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他带着弟子们坐着牛车,艰难走过曲折不平的泥泞路,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去宣传自己的主张。

就如那位抱怨自己起点太低的朋友,他想干一番事业,想收获令人瞩目的成功,可他认为做生意需要本金,干事业需要学历,收获成功需要人脉,这些他都没有,因此彻底丧失信心,宁可颓废度日。难道本金会从天上掉下来吗?学历是无缘无故拿到手的吗?人脉是天生聚拢在一起的吗?毋庸置疑,确实有那样的幸运儿,出生即含着金钥匙,有骄傲的家庭背景提供雄厚资金为他创业,并从小带他出去见识各种大小场面,积攒丰富的人脉资源。那样的人,又占了成功人士里的多大比例呢?

现实里,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起点都非常低。浙江万向集团主席鲁冠球曾经打过铁;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都是农民出身;中国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胡成中,曾是一介裁缝;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13岁打鱼养家,17岁时改行打铁,后来还当过工人;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曾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郑元华,曾是丝厂临时工……

这些事业有成的大老板,都是从最低层次的工作开始干起的。在生活的底层,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人生的希望与奋斗的目标。他们没有直通成功的秘诀,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勤奋与汗水。在毫不起眼的工作过程里,他们以小见大,从中琢磨出更多的处世哲学与成功路径。也正因为起点低,吃过苦,所以在做一番事业时才更加有韧性和耐力。

中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不怕起点低,就怕志不移。”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是有远大坚定的志向,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掉!许多事业有成光鲜亮丽的名人或声名显赫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伟人,他们曾经的起点或许比一般人还要差很多。

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经是乞丐,《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曾经被生活所迫与娘亲一起上街卖草鞋,美国林肯出身贫寒历尽种种挫折屡败屡战直到50多岁才当选总统……

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成功人士,也是从起点最低的工作干起的。他们出身平凡,没有富足的家庭背景,没有通向成功的直达“电梯”,只能靠着坚定的志气和不变的信念爬命运的楼梯,一步一步爬向心中向往的方向。他们吃了常人难吃之苦,通向了常人难去的高度,最终成功了。

我们再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某位心浮气躁的年轻人,特地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我这辈子就注定这么过吗?您说真有命运吗?”

禅师说:“当然有。”

禅师一边让年轻人伸出左手指给他看,一边说:“看清楚了吗,这条斜线叫事业线,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竖线叫生命线。”

说罢,禅师又让他把左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越紧越好。禅师问:“你说这几条线现在在哪里?”

年轻人说:“这几条线,现在在我的手里。”

禅师说:“对,命运是有的,一切都在你的手里。放松,平静,调整好心态重新上路吧。”

年轻人恍然大悟,谢了禅师而去。

禅师非常高明:命运是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手心里。一个人自己不去奋斗,终日愤愤不平,无所事事,又能怪谁呢?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人生挫折时,在感到自己起点不够高,命运不够公平时,或许都要想想禅师的话,静下心来调整好情绪,重新上路,在路上一边行动一边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心浮气躁首先扰乱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自己都乱成一团麻了,又怎能走得更远呢?情绪是可以蔓延的,一不小心就会影响整个人的生存状态,甚至在关键处犹豫不决颓废不起,继而丧失难得的机会。

起点低不可怕,丧失信念和动力才真的可怕。

有个80后的男孩子,出生在湖北山区,家庭非常贫困。但这个男孩子有一个梦想,他向往学术的殿堂,渴望成为北大的一名学子。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当地比较闭塞落后,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这个男孩子只是考取了一所职业学院。毕业以后,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不甘心,仍然想着自己的北大梦。工作一年后,男孩无意中知道了北大在招保安,为了能更接近儿时的梦想,他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只身北上,在北大当起了保安。

在当保安的每一天,男孩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即使非常辛苦,他也无怨无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男孩一年后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了北大中文系,正式成为北大的一名学子。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站着上北大》,他渴望这本书能出版,于是给时任校长周其凤发邮件,并附上自己的“北大故事”,希望周校长能为他的“新书”写序。

没想到,周校长很快写了一篇千字长文作为序言。

周其凤校长在序言中调侃称:“我是学化学的,文笔不好,还因为写了一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歌曲),让满世界都知道我的文笔不好……不过,当在我校担任保安工作的甘相伟同志来信要我给他的新书写几句推荐话时,我答应了,而且很乐意。”

周其凤校长说:“一个保安,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值得钦佩。”

周校长这一行为,在学子之间广为流传,一时成为北大乃至全社会的美谈。

出版社说:“他是一个普通保安,却很爱学习,是他的经历打动了我们,于是决议出版。”

这个起点很低的男孩名叫甘相伟,他说:“感谢生活给了你奋斗的机会,人生的根本意义是有力量去承载苦难,人性的光辉只有在苦难中才会发育得更好。”

态度不同,命运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个文人,他们的人生经历极其相似,但由于态度不同,命运却截然相反。

这两个文人,是柳宗元与刘禹锡。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与散文家,刘禹锡与柳宗元起点一致,同登贞元九年(793)32名进士及第榜。

贞元十八年(802),刘禹锡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柳宗元任京兆府蓝田县尉,同为京兆尹李实的部下,两人步伐再次一致,也同时受到李实的器重。刘禹锡、柳宗元一开始也很尊敬李实。刘禹锡为李实所撰的书、表,至今仍有流传;柳宗元也曾为李实代写文章,一开始他们之间惺惺相惜。然而时日一长,他们发现李实为官不正,常常为了私利激起民愤,压制手段也十分残暴。刘、柳两人看清楚之后,断然与李实划清界限,再不往来。后来李实被贬为通州长史,刘、柳同获朝廷赞扬,他们自己也在这一官场变故里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两个人都满腹文才,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颇为相似,只因一身正气,在官场时有不顺。在唐顺宗时期,两人大胆揭露顺宗内禅内幕,刘禹锡撰《子刘子自传》一文,暗指当朝皇帝与汉朝桓帝和顺帝一样,是为宦官所拥立的。柳宗元则说:“事既壅隔,狠忤贵近。”指出顺宗内禅,实际是宦官挟持和软禁先帝,使其与外界隔绝,而演变成的一场宫廷政变。

两人言行震惊朝野,当朝权贵勃然大怒,刘禹锡、柳宗元同时被贬。一个贬到湘水之滨,一个流放到永州。都从庙堂之上到了荆楚荒蛮之地,两人又同样面临着郁郁不得志的“逐臣”生活。由于路途遥远,两人难以见面,常常鸿雁传书,交流诗词艺术。柳宗元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在他的影响下,刘禹锡的书法水平长进飞快,两人互相视为患难之交,志同道合,互相鼓励,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然而,“逐臣”生活,两个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被贬官毕竟是仕途中的污点,也算人生中的大不幸。如何面对这不幸,又由被贬谪者自己的心怀与心态决定。心态豁达者或许能从中重见洞天与光明,心态狭隘者也许郁郁寡欢甚至丢掉身家性命。

刘、柳两人在许多方面是那么相似,甚至政治仕途命运都几乎一模一样。同时被贬官,一贬数十年。10年后,两人又同时被召回朝廷,但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马上又同时被贬往更远的地方。刘禹锡被贬到连州做刺史,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做刺史。柳宗元终日郁郁寡欢,感叹命运不公,过于伤心忧虑,被贬到柳州才4年便在忧心忡忡中撒手人寰,年仅47岁。而同时代的刘禹锡被贬之后,过了4年先后还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直到14年后才被召回京师。大和二年(828)回朝任主客郎中,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71岁卒。

同样的人生起点,同样的人生命运,柳宗元因为过于忧郁而匆忙离世。刘禹锡在艰苦的环境里性情越加豁达,情怀越加开朗,众人都悲叹的秋天,他却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此乐观,才能淡看人世挫折,活到古稀之年。

柳宗元性格过于敏感固执,在外游山玩水,经常写“暂得一笑,已复不乐”“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这样的句子。他的文笔之中处处可见孤独颓废感,再美的景致也无法排遣内心的忧郁愤懑之情。他遭受了太多的精神劫难,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英年早逝,为命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刘禹锡则生性豁达开朗,再艰难的处境,一样豪迈乐观。当他收到柳宗元病故的噩耗时,也曾泣不成声,悲痛至极,一边立即派人前去料理柳宗元的后事,一边含泪给韩愈写信,希望能为好兄弟柳宗元撰写墓志铭。然后,他又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并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从而告慰黄泉之下的柳宗元的灵魂。

刘禹锡历经命运挫折,知交离世后,文风反而愈见清奇,面对风景,他写出明丽舒畅之感,灵魂在山水中得到真正的净化与放松。游览大自然时,常常忘记现实中悲惨的命运,从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他写“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也写“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写“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文之间,处处可见豪迈。正是这份豪迈豁达,练就了他的旷世情怀,在柳宗元抑郁而终后依然傲立于人世,并为我们留下更精彩的篇章。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命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当学习刘禹锡这一份豁达情怀,面临困境的超然态度。同时要反思,柳宗元的命运并非特殊个例,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许多起点相似而命运截然不同的人,决定他们人生结局的,是自己的人生态度。

态度决定命运。一个人若是没有驾驭命运的心态,很可能便是命运来驾驭自己。在现实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挫折,没有人永远一帆风顺,失败有时,成功有时,开心有时,失落有时,喜怒哀乐常常有时,如果我们将每一种情感体验都看得太重,并且从中难以自拔,很可能如柳宗元一样,极容易因为外在环境陷入人生的死局,再也难以振作。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平凡人想获得巨大成功,这奋斗过程也许漫长黑暗,然而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学会笑看成功与失败。将每一次失败当成成功的经验,在豁达的心里总结体会种种易与不易,收获我们想要的,无愧于心,尽力而为,看淡得失,这就足够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最初出自明代洪应明的一副对联,录入于《菜根谭》。洪应明是明朝的大学问家,精通儒、佛、道……也曾热衷功名,苦缠于人世得失之中,直到晚年看尽红尘起伏,才悟出这么一个道理。

这句话的境界很高,常常被很多现代人拿来使用。意思是说,花开花谢,都是平常事情,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不惧;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不放在心上徒添烦恼。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很深,人类为了自身的文明衍变,常常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并在追求的过程中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在功名利禄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常常陷入失意的情绪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得抑郁症的概率越来越高。大部分人都是缘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太在意成功失败,太看重他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了。

过于看重荣誉的人,必定同时十分在意挫折。在挫折中情绪难以调衡,渐渐颓废。由此可见,过喜过悲都不宜,《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就因为高中而欣喜若狂突然疯死过去。而现实中由于过悲丧失生命的例子亦是层出不穷。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里面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这样的人生境界被许多人追崇,总是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个活色生香的现实世界,实在有太多令人蠢蠢欲动的诱惑。人心的欲望确实是没有尽头的,在得失面前,平凡之人谁又敢说自己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呢?这就到了考验人类平凡与非平凡的时候了。

世界著名科学家、聪明绝伦的爱因斯坦先生,小时候曾被人耻笑为“弱智儿”,长大后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曾因三科不及格而落榜;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中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小学毕业,靠自己的文学成就第一次走上北大讲台时,面对满堂高知学子,憋了一堂课,一句话都讲不出来,末了才说:“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讲课,实在太紧张了。”台下一片哄堂大笑。

厄运只能摧垮态度不坚定者。对于对人生充满乐观的人来说,得失只是人生轨迹里很平常的一条旧痕,不值得在上面留恋、耗费太多没必要的情绪。他们面向未来,坚韧不拔,一路朝着理想奋进,最终取得自己应得的成绩,并成为人们眼里那种“不平凡”的人。

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面对人生的心态。

乐观能创造更多机会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的资源日渐贫瘠,村里人听说只要通过茫茫的戈壁,到沙漠另一边的绿洲,就可以开拓全新的生活。沙漠的中间有一座暹罗人留下的古堡遗址,神秘的暹罗人的后代,经常在那里出没,并且经常在古堡旁边的两条小路上分别放着两杯清水,专给穿越沙漠的人救命用。

一年夏天,村子里有两个人决定穿越沙漠,去另一边的绿洲勇敢开拓自己的新生活。

第一个人,当他走到古堡时,自己随身携带的水已经喝光了,他想起古堡里有一杯属于他的清水,开始找起来。没过多久,他就欣喜若狂地发现了那杯水,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水只有半杯。他非常失望,不停地抱怨诅咒谩骂,在沙漠里,一滴水都是十分宝贵的,少了半杯意味着什么?他猜测一定是前面走过的人喝掉了属于他的半杯水,又猜测是暹罗人过于吝啬。正在他愤愤不平时,狂风大作,沙漠扬尘落进了水杯,他更加气愤了。水里面都有沙子了还叫他怎么喝?这不是上天在成心跟他作对吗?

正在他沮丧抱怨时,强风再度刮来,他手中的水杯被打翻,就连那半杯水,他都没有机会喝上了。穿越茫茫沙漠,还有很远的路程呢!

没过多久,这个人由于口渴死在沙漠里。

第二个人,当他历经千辛万苦走到古堡的时候,自己带的水也已经喝完了,他非常疲惫,想到古堡传说,打起精神继续寻找那杯水,找了好久才找到那个水杯。当他看到杯子里还有半杯水的时候,兴奋地说:“啊,还有半杯水!”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跪在地上感谢上天赐予他生命,感谢暹罗人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赐予他这杯救命之水。

过了一会儿,狂风大作,沙暴弥漫,他难以睁开眼睛,只好躲藏在古堡的墙壁下,等风停了再上路。

喝了半杯水的他美美地睡了一觉,养足精神醒来,风沙停息了,他走出沙漠,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绿洲,从此过上了幸福而富足的生活。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应用在各大实验室和现实生活中,被称为半杯水思维。

意思是,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人生,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就是在扼杀快乐,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而看到拥有的那一半,便是在给自己创造机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也活得更加幸福从容。

那么你呢,在面对半杯水的时候,是庆幸“啊,还有半杯水!”,还是“唉,只有半杯水!”了呢?实际上,“还有”与“只有”之间,看似一字之差,却差了成千上万里。

庆幸还有的人,往往懂得珍惜眼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生命中遇见的种种如意与不如意。萧瑟的秋天在乐观者眼里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寒冷的冬天在乐观者眼里是整装待发的难得景致。对于乐观的人,每一步都是人生的起点,随时都有再创辉煌与佳绩的可能,他们不屑沉湎于灰色情绪中,总是能最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在潜移默化中让阳光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哀叹只剩下半杯水的人,对生活充满了抱怨愤懑,他们难以满足,锱铢必较生命中每一个小瑕疵。在对完整与完美的向往中,眼里紧紧盯着缺失的那半杯水,不惜忽略存在的另外半杯,导致错失良机。金黄色的秋天是他们心目中万物凋零的开始,银装素裹的冬季是岁月苍老的幻影。生活稍有不公,他们便充满了抱怨,并在无意之中,越来越刻薄计较,让阴云充斥自己狭隘的心脏,难以感受到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杯中的半杯水。

当我们来到人世时,杯子是空的,当我们渐渐成长,杯子也渐渐水满。就如我们的心脏、我们的欲望一样。人的欲望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在面对半杯水的时候,知足常乐能带来更大的慰藉与幸福,才有机会往空着的杯子里增添岁月的礼物。过于计较的杯子犹如被欲望拥堵,难以泄通,难以愉悦,难以说服自我,也难以在一生的沉浮之中取得一个平衡心安的位置。这样的人,不会是个快乐的人。

面对半杯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或许是由每个人的处境、身份、背景、学识等的不同而决定的。但是再不同无非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欣喜满足,一种失望不满。善于满足的人更善于利用那剩下的半杯,将每一滴的智慧用途都发挥到最大处,而悲观者眼里对剩下的半杯不屑一顾,浪费就浪费了,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半杯水,一事无成的人也好,功名显赫的人也好,当时光渐渐爬上皮肤,当往事渐渐在记忆里消散,于此剩下的,只有生命里的半杯水,这属于回忆也属于半生成绩的半杯水,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是质问天意的残酷,还是感恩命运的垂青?

我们付出了不一定就能收获果实,我们竖起耳朵不一定能聆听到最想听到的声音,我们敞开心扉不一定能得到最真诚的心灵。世界之大,很多遭遇超乎我们的想象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对半杯人生,我们更加需要珍惜。为已经失去了的而忽略现在拥有的,实在是愚蠢,可偏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水,是生命,是智慧,是欲望,也是人生。回过头来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杯中之水就好比一个人的能量与知识,是他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拥有的东西,是肉眼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个体价值,而杯子空出来的那一部分,也许是某个人的缺陷与不足。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拥有半杯的时候,学会珍惜半杯,在空了半杯的时候,学会填补智慧。

只有空了半杯,人生才有更多的精彩与惊喜值得等待。

空间,等于未知能量。

自暴自弃一点用也没有

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刻,因为一些挫折,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觉得天空灰暗,整个世界犹如陷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甚至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其实,每个经历过成长痛的人,几乎都起过——活着没什么意思——这样的念头。对于此念头,有的人只是一闪而过,有的人却在脑海里膨胀,扩大,乃至成为笼罩整个生命的阴影。

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自暴自弃的人,真的获得了解脱吗?相反,无数自暴自弃者,并没有解决最初的问题,反而在阴影的深渊里越跌越沮丧,最后可能掉入万劫不复的死循环中。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年轻时曾经踌躇满志,高考刚好赶上十年“文革”,错过了求学的最佳机会。结婚之后他在农村安家落户,生了三个孩子。因为自己的人生没有赶上好时机,这位父亲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他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种种思想观念,三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都学了理科,大哥二哥考上的只是普通本科。小妹妹的学习成绩从小最好,因此父亲在小女儿身上投注了极大的希望。

他们家很穷,农活也很多,但是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他的三个孩子对于家务农活等都一窍不通。老父亲甚至为了小女儿给老师们跑腿送礼,有时候被小女儿的同班同学看见了,大家都嘲笑她。为了学习,三个孩子穿衣打扮方面极其朴素,小妹妹总是穿着妈妈不穿的旧衣裳,由于父亲的价值观输入,她把心思全都用在了学习上,一开始也不在乎外界的看法。然而随着升学压力的变大,小妹妹越来越自卑叛逆。她迷上了看电视,看完之后又为荒废了学业而惴惴不安,情绪轻易陷入低谷,在班上越来越孤僻,一个朋友也没有。

所幸小妹妹底子不差,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一高二上完以后,成绩在班上为中上。其实也不错了。但是老父亲望女成凤,一心渴望培养出一个名牌大学子女。做了许多次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她巩固基础,从高一高二重新开始读。女孩子同意了,但是从此她的性格更孤僻了,在班上不跟任何人打交道,也不敢高声和别的同学说话,甚至老师点名叫她回答问题声音也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渐渐地,她成为班上的多余人。考大学那年,多耗费了两年光阴的小妹妹分数也只够三本线。老父亲非常失望,叹口气也没有说什么。

女孩子进了大学以后,越来越悲观孤僻,她发现跟同龄同学相比,自己又土又胖又矮,身高才154厘米,又是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家庭贫困,她在小学、中学时生活节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孤僻,但还是老师夸奖、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可自从进入大学,环境就彻底不一样了,别人看待她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她身边的同学多才多艺,时髦靓丽,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她感到很惭愧,再加上总感觉自己在身高和体形方面也不如同学,自惭形秽,不愿与人交往。于是她开始疯狂学习,希望通过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找回自我,但一个学期下来,由于她背负的精神压力太大,期末考试成绩并没有如她所愿。渐渐地,女孩子老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排斥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本来她在宿舍还有两个朋友的,可是那两个朋友越走越近,她开始连宿舍同学也不愿交流,自己申请搬出原来的宿舍。到了另一个宿舍,里面的女孩子早就打成一片,孤僻自卑的她更是整天愁眉苦脸,寝食不安。

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她开始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上网,沉迷偶像剧,但每次接到老父亲的电话就惴惴不安,自责惭愧,同时她发现现实生活带来的只有痛苦,唯有偶像剧才能打开一道幻想与呼吸的窗口。

她在自暴自弃里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后选择了自杀。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当她自卑不愿意与人接触,学不进新知识的时候,首选是电视连续剧与网络。她沉迷在垃圾肥皂剧里难以自拔,思想停顿了太久,猛然醒悟时发现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从而选择了放弃生命。实际上,有两个人造就了她人生的悲剧,一个是她的父亲,一个是她自己。

她的父亲给她灌输了太多旧的偏激的思想观念,给她带来过重的思想压力,她自己则在这种压力下越来越不安,甚至选择了自暴自弃。我们可以看到,自暴自弃对于解决学习落后、人际交往障碍、体形外貌丑陋、贫穷自卑一点用也没有。

学习落后应该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有障碍应该从自身考虑,学会自信敞开心扉,宽容接纳别人。体形偏胖应该节制饮食学会锻炼,贫穷应该靠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变富有。可是她并没有逐一解决,只是在沮丧的情绪里,沉迷到一些毫无益处的思想垃圾中去。

就像人类的身体需要好的食物,人类大脑也需要好的养料。如果一个人在脑子里装满了脑残的电视剧、没完没了的负面新闻,毫无疑问,这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失望,因为他会在这种惰性里失去抖擞精神干一番正事的欲望。

垃圾食品也跟垃圾思想一样,它们无法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垃圾食品吃得太多,体重越来越重,健康受到损害,情绪也会大受影响,从而导致一个人在自暴自弃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的身体与心灵犹如一座干净的房子。善于学习进取的人,每天把好东西带到房子中,房子变得越来越漂亮,我们便越来越乐意住在里面。可要是每天将颓丧、破烂、毫无意义的东西带进来,房子变得越来越乱、脏、差,最后住的人也不愿意待在里面,就等于身体和心灵、理想和现实的彻底分离。心灵与身体的分离是极痛苦的,这种情况下,情绪被逼上极端,自暴自弃至欲罢不能,往往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做人总该有点野心

一个能力平平的员工,如果他只以吃饱能过日子作为人生目标,他定然一生为微薄的工资奔波劳累。一个成绩不突出的中学生,如要仅把60分作为考试目标,那么他的成绩肯定很难升上去。一个不思进取的国家运动员,如果仅仅以跟在队里有饭吃为目标,那他很难有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运动员的可能。

做人,总该有点野心。

梦想成真者,常常要有区别于大部分普通者更高的眼光。大部分人都因为过于安于现状,先觉得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又觉得即使有可能实现,他也把握不住那么大的野心。因此,就算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能将自己潜能挖掘出来的也只有极少数。

想周游世界的人最终可能就去了几个国家,想成为亿万富翁的最终可能是个千万富翁,想考个普通本科的学生很可能分数只能达到大专线……做人,总该有点野心,野心越大,行动越给力,结果才越可能超越一般人。就如勤奋不一定有成绩,但是不勤奋一定没什么成绩的道理一样:有野心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没有野心一定难成功。因为野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而一个人的行动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成绩。俗话说:“人穷烧香,志短算命。”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人,自然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烧香拜佛上。必须有野心这个源头的驱使,才能牵引一个人走得尽可能远。心里的真实想法就像一面大镜子,往往积极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者得到消极的结果。而有野心的人,他被一个庞大的远期目标支撑,人生沿途遇到的各种挫折困难,他都不会看得太重。相反,没什么野心的人,过于甘于现状,往往在生活中,容易被风雨击垮,变得缩手缩脚。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心其实就可以指代野心。野心小的人与野心大的人,即使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等过十年二十年一看,往往又成天壤之别。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做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后来,陈涉带领大泽乡人民发动起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从小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打进NBA。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在身材高大的NBA了。同样酷爱篮球的小伙伴们,想都不敢想NBA这件事,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博格斯不仅是服役期间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里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神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人们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的表现不仅安慰了天下身体矮小而又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心的意志。

富勒生活在贫民区,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母亲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于富勒的心,他开始努力,12年后,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富勒说:“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如果野心是巨大的,那么行动一定会是卓然有效的。因为这时候的野心,就像绝境求生的欲望一样强烈,人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不努力都难。

人世中的许多事,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在做事之前,都太高估我们的假想敌,该克服的困难,只要坚持去做,用心对待,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跨越障碍。超越自我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比自己更可怕的敌人,意志与野心往往能决定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

野心越大,行动力越强,与目标越接近。

我们许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时,往往没完没了地怨叹这个社会多么不公平,这个社会上的人多么自私冷漠,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了多少艰难困苦的打击。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个社会改变了才有所行动呢?我们为什么不先从自身出发?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全世界的支持才开始迈出小心翼翼的第一步吗?

有野心的人从来不等也不在乎这个世界支持不支持自己。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平凡的人,过于平凡的人都有一套平凡的思想理念,也许他们确实是发自内心觉得为你好,但是他们的很多劝慰只会拉扯你的脚步,直到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庸,他们才善罢甘休。与其等待别人的支持认可才行动,不如率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让自己足够强大足够自信,足够能抵御外来的侵袭。当一个人自己强大了,眼前的世界会明朗可爱许多,因为他不再有心思为生活细节斤斤计较。心态变好了,更有利于塑造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养成了,人生梦想就更近了一步。

做人,应该有野心。有野心才能发自内心地投入热情,而热情往往能带来资源、信任以及更多的经验与能力。这样才会渐渐明白,付出与索取一样重要,甚至比索取更重要。

有野心者都是想做大事成大器者,而想做大事成大器者就该有大智慧。与人相处的大智慧应当是自己能付出什么,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只有热衷于付出,路才会越走越顺畅,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野心不仅需靠智慧与勇气支撑,还要靠胆略和行动力支撑。甲骨文公司老板埃里森不仅放弃哈佛学业,赚取260亿美元,还回哈佛演讲,鼓动学生退学,被警察拖下讲坛。试问几人有这样的勇气和胆识。

人生时光十分有限,我们想要走远,必须先有革新自我的勇气与对未来势在必得的野心。还是那句老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