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文学批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83—1917)是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第三时期——无产阶级时期。列宁在《纪念赫尔岑》(1912)一文里,曾用“风暴”这个词来形容和概括这一时期的特点。他说:“风暴是群众自身的运动。无产阶级这个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起来领导群众了,并且第一次唤起了千百万农民进行公开的革命斗争。第一次风暴是在一九○五年。第二次风暴正在我们眼前开始增长。”[1]正是在时代的革命风暴中,以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俄国的历史舞台,同沙皇政府、自由资产阶级、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和社会思潮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决定了俄国的历史命运。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及文学创作领域中,同样呈现出一幅五光十色、异常复杂和矛盾的图画。这一时期俄国文学进程的特点是三种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共存和斗争,即以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及反映俄国社会危机和资产阶级思想危机的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中,其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学院派和现代主义等批评流派的共存和斗争。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处于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之中,文学批评流派同文学创作流派并不是完全一致、同步。现代主义的各种创作流派,如未来派,并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未来主义文学批评。各大文学批评流派之间,也不只是存在对立和斗争的关系,拿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民粹主义文学批评来说,除了相互的对立和斗争外,它们对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却基本一致采取了批判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