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常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字形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文字,现已确实知道的以甲骨文为最古,系一八九九年在河南安阳县境殷墟旧址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面,字形极不确定,一个字可以写成很多样子,象形字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钟鼎文,就是殷周铜器上面所刻的铭文。还有石鼓文,是唐朝初年在陕西掘获石鼓时发现的,那字体是籀文,大约是秦朝初年的石刻。在籀文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通称为古文(但近来甲骨学者证明籀文即古文)。籀文则一般称为大篆,据古人传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就当时文字整理出来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李斯首倡规定秦文为标准文字,禁止使用其他字体,于是参照大篆字体,再加以简单化,而作小篆。同时又根据当时流行的俗体文字,创造一种更简单的隶书,供徒隶之用。篆书系当时正式文字,保存古文原意的地方较多,隶书系俗写体,只求简便,对六书本义多不顾及。但因其便于使用,以后便流行而取得正式文字的地位。隶书以后,还有八分书、楷书,字体变更之处很微小。隶书在秦时很简单,但汉代因须使用于隆重的文书,要写得美观些,又把它变得难写一些了。八分书就是因救济汉隶的烦难而产生的,它就是隶书的别体。楷书产生于汉魏之间,是从隶书稍加变化而来的,钟繇、王羲之是书写楷书的名家。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行”“草”二体,都产生于汉代,因其笔画草率,只用在随意的书写上,没有取得正式文字的地位。正式文字的地位,自后汉至今一千六百余年,始终被楷书所占有。

关于字形演变的趋势,大致是由象形而象声(甲骨文象形字占最大多数,《说文》中象形字占十分之二,现在四五万字中,象形字不过百分之四左右,其余形声、假借,都是象声的字),由繁而简,这本是文字进化的一般规律。但是守旧的文字学家对于隶书的破坏象形遗制,很不赞成,因为从隶书通行以后,古代小学生所能认识的篆书或古文,到现在虽专家都不能完全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