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韩非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报答

原文

管仲束缚,[1]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2]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3]“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4]将何报我?”[5]曰:“如子之言,[6]我且贤之用,[7]能之使,[8]劳之论。[9]我何以报子?”[10]封人怨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

[1]束缚:捆绑。管仲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曾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后来小白做了国君,要求鲁国杀掉躲在那里的公子纠,把管仲和召忽送到齐国;于是召忽自杀,管仲被捆绑着送回齐国。[2]绮(qǐ)乌:大概是齐鲁边境的地名。封人:管理边界事务的官吏。[3]因:于是,趁机。窃:偷偷地。[4]适:偶然。幸:侥幸。及:到达。用齐:在齐国执政。[5]何报我:报答我什么,即用什么报答我。[6]如:像。[7]且:将。贤之用:使用贤德的人。“贤”指贤德的人,作“用”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到前面,用“之”复指。[8]能:指有才能的人。[9]劳:功劳。论:衡量,评定。[10]何以:以何,用什么。

译文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到齐国去,路上又渴又饿,经过绮乌时,向那里管边界的官吏讨要食物。那位官吏跪着把食物进献给管仲,特别恭敬。那位官吏于是偷偷地对管仲说:“您到了齐国偶然侥幸而免于一死,并且在齐国当政,将怎样报答我呢?”管仲说:“果真如您所说,我将任用贤德之人,提拔有才能的,选取有功劳的。我凭什么来报答您呢?”那位官吏因此怨恨管仲。

解说

封人是个机灵人,知道管仲的来历,大概也听说过他的才能,于是想在管仲身上押上一宝,恭恭敬敬地接待了饥渴交加的管仲,并且很直白地提出自己的诉求。管仲非常明白,他若能够上位,需要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政治人品;识人用人、公正行使君主赋予的权力,将是自己在政坛上立足的根本。所以他果断地拒绝了封人想借自己上位的企图。封人的赌博游戏刚开始就连本输掉了,便马上由敬到怨,转变得相当迅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古人用一个“报”字描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青年男女的相爱有付出,有回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蓼莪》,鞠,抚养。腹,怀抱。)父母的养育之恩应报答。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根据《说文》,“报”的本义是“当罪人”,即人犯罪要受到相应的处罚,《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报,君为之流涕。”属下领令办事,事情结束后需要向上汇报:“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吕氏春秋·东成》)可见“报”在语义上强调的有来有往,在这个意义上,“报”与“复”是同源词,《周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后来同义词连用,构成重复合词“报复”。

人们给别人施与好处的时候,经常期待着是有来有往的过程,自己的付出会有相应的报答,这似乎是人情社会的普遍特点。不过加入权力的要素,性质便不同。任何跟权力沾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普通人巴结的对象;人们竭力向权力者输送利益,动机很单纯,就是要觊觎更大的利益。所以韩非说:“私行胜,则少公功。”当私人之间的情谊超过公义,就势必损害到公室的利益。这一规律适用于社会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