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情诗与剑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看延禧攻略,学乾隆写诗!(第一更!)

第4章出题高力士,捣蛋李林甫

这边柳绘小娘子和老娘也很高兴:

柳绘竟然没有被淘汰!

幸运地获得了一个“中”的评价!

留在了自己的席位上!

她写的“神皇全盛日,繁景共谁论”云云,每句每字都是老娘在家中指点过的。

陈神童很不错,但她尹金花教育出来的女儿也不差呀!

青年学子们在比试,另一边也没有闲着,又开始了热闹的歌舞表演,“乐队的夏天”也进入了第二轮。

陈成心想:我说呢,原来4小时的晚会才演了1小时!还给我换了更靠前的位置,近距离观赏!

别急,等着,第二轮我拿个“上上”给你们看!直接坐到最前面去!

柳绘仍然坐在自己第一轮的位置,羡慕地看着陈十一郎神气活现地坐在那么靠前、那么好的位置,不得不承认自己和陈十一郎差了两三岁,可学问上差距真的好大呀!

而且他还那么白!比我还白!哼!

小娘子生气了!

很气很气!

众人欣赏着歌舞,第二轮诗题下发前稍作歇息。

此刻表演区域又来了几位“国宝级大咖”,国家队中的国家队,音乐家中的音乐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是也!

“皇家交响乐团”,在兄弟三人的引领下,奏响了李隆基近期特别喜欢,不断“单曲循环”的《渭川曲》,这首“流行金曲”,作曲、指挥、筚篥、奏羯鼓、主唱,都是李龟年一手包办,堪称大唐“第一明星唱作人”了。

李龟年的大名,背过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陈成自然也是不陌生,这位“流行巨星”在洛阳可真是了不得,达官显贵要是想让他到府上唱一曲,没有一万钱根本请不动!

要不是皇帝过生日,平常洛阳小老百姓哪里有机会听李龟年三兄弟开一下金嗓?

“戴玉强、莫华伦、魏松!”陈成点评道。

……

楼上高悬一轮月,云间谒帝紫微宫。

与此同时,在五凤楼上紫微观中,大唐天子李隆基被他的爱妃、宠臣们左右环绕,笑语不断。

天子沐浴更衣完毕,刚刚到场。

只见他头戴二十四梁通天冠,身穿赭黄金线龙袍,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高力士向天子呈上了刚刚第一轮诗会中选来的试卷,供天子一一御览。

比较有趣的是,高力士并没有选择那些“上上之选”的好诗,反而大多是孩童的稚笔写就的“吉”“福”“寿”“千秋万世”等等——

越是年幼,越是笨拙的初学字的幼儿笔法,越好!

高力士显然是世界上最懂圣人心思的人,李隆基看罢龙颜大悦,放声大笑,并将其呈现给身边的武惠妃看。

武惠妃看到这些稚笔也不禁莞尔,一笑之下,明媚动人:“这么小的孩童,都且知道陛下的无上威仪与不尽福气呢!”

武惠妃年近四旬,却仍风姿绰约,魅力不减当年。

“恭喜‘大家’,贺喜‘大家’。”高力士适时道。

“喜从何来呀?”

“昔年太宗皇帝说,‘天下英雄尽入彀中’,”高力士一本正经道:“如今,天下的‘小英雄’也早早进入大家您的彀中了!”

“妄语矣!”李隆基哭笑不得,但都看得出来他心情更加愉悦了。大笑之下,赏赐高力士金银帛锦若干。

“力士出了第一题,不知道这第二题谁来出呀?”李隆基环视左右,笑问。

这时,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李林甫起身,笑道:“臣不才,有一题呈于圣人。”

李林甫是张九龄之下的二号人物,也是丞相,深受李隆基宠爱。

李隆基笑着颔首表示同意,却见李林甫指着皇帝面前果盘中一物道:“就以此物为题,何如?”

李隆基神色古怪,哑然失笑:“卿……真要题以此物?”

楼下此时就炸开了锅:

“不会吧?!”

“不可能吧?!”

“哪个老小子,头脑被驴给踢了,想出这种题?”

所有进入第二轮的青年学子们拿到第二道诗题时,都有点措手不及!

李林甫出的这第二题并没有直接说,只见一个小宦官手中托着一个果盘,噌噌噌跑出来——一

就见对方把果盘一揭,说盘中的东西就是第二道诗题了!

你说是啥?

陈成赫然看到,盘子中静静地躺着一根……

黄瓜?!

啥意思?

有何玄机?

陈成眉头一皱,揣度难道是皇宫大内的什么宝贝?

翡翠雕刻成的黄瓜?

似乎……也有这种可能。

只见这小宦官将黄瓜在众人面前展示一圈,拿起来放在口里咔嚓一口——

嘎嘣脆!

“嚯!”陈成身体一个“战术后仰”!

还真特么是“真”的黄瓜啊!

留下一头雾水的青少年们,小宦官噌噌噌带着半截黄瓜跑回楼上,把楼下众人错愕的神情这么一说,李隆基被逗得开怀大笑,指着奇思妙想的李林甫:“十郎狡黠!”

李林甫含笑“告罪”,暗暗观察张九龄老头有没有什么反应。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严格算起来,他还是李隆基的“皇叔”。因为不是由科举考试来进身上位的,文采平平,打心眼里也不觉得吟诗作赋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甚至对于以张九龄、贺知章为代表的大唐文人怀有天然的敌意,你宋璟、张说、张九龄是进士及第的,可姚崇就是门荫入仕的啊,未见得就不如你们!

轻浮、有辱斯文云云,李林甫是全不在意。

这下楼下的学子们可就哭了——

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呀!

你说黄瓜有啥可写的?

托物言志?借瓜抒情?

陈成也感叹失算:

他将脑海中的“中小学必背古诗69首”从头到尾想了一下,也没几首诗里带“瓜”的,更不要说“黄瓜”了。

自己写一首?

别开玩笑了,不怕笑话,别人口中的“小神童”,其实完全不懂诗词格律,什么“平仄”“黏对”“拗律”“十三辙”,去你的吧,老子一概不知!

起点上穿越回古代当才子的,几乎没人学这些繁杂的规则,那些男主角不照样混得很好嘛?

本着对“愚蠢的古代人”的轻视,别人主动来教他这些,他也懒得学。

只记得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

现在好了!想憋出二十个字的诗,愣是憋不出来!

自己构建了那么久的“小神童”形象,可别当场崩坍了啊!

看看周围奋笔疾书的众人,不禁冷汗涔涔!

陈成转动着手中的笔,像做数学题束手无策时那样:“这么写,可能会糟糕,但不碰碰运气,肯定就out了!”

“我只盼望,这位仁兄的诗,真的有他自己吹嘘的一半那么好……”

陈成能想到这首诗,还要感谢他爱看“清宫剧”的老娘——

不是现在即将生“陈十六郎”这个唐朝老娘,而是真正的老娘。(当然咯,此老娘也是真娘。)

老娘爱看言情剧,尤其是清宫言情剧,所以他在家隔三差五也会看到一些片段。

某部叫《钟粹攻略》的辫子戏里,皇帝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写诗,一天要写好几十首,还喜欢在古人的字画上盖章,所以故宫中的字画几乎都有这家伙的小红章。

没错,这位就是“诗坛鬼才”、“祖传牛皮癣野猪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超过《全唐诗》总量,却没有一首诗需要小朋友们背,一心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十全老人乾隆大帝!

《钟粹攻略》他只随便瞟了几集,有一集乾隆大帝又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黄瓜诗”:

“菜盘佳品最燕京,

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

田家风景绘真情!”

“自媒体老是说乾隆的诗烂,我看也没那么烂吧?”陈成想,反复读了几遍,越读还越觉得:

喵的,挺顺口!

“不管了,万一这首诗就是乾隆四万首诗里第二好的那首呢?要不然怎么会被电视剧选中?”陈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爱新觉罗弘历的这首诗篡改成自己的再说!

虽然陈成文笔不算太好,简单改改还是没问题的。

乾隆写的是“燕京”,那就是北京了,现在我们在洛阳!

改!

改成“东京”!

“二月尝新”?

现在八月了!

改成八月!

两个字一改,一首新诗就诞生了!

“千秋节咏黄瓜!”先把题目写上,表明小陈我没离题,高考作文,写上题目还有2分呢!

“菜盘佳品最东京,

八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

田家风景绘真情!”

用自己别具一格的“陈体书法”一写,越看越觉得顺眼,越看越觉得自己写得好!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的文化水平,肯定比乾隆高吧?万一乾隆烂就烂在那两个字上呢,而我把那俩字都改了!一下就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了!”陈成美滋滋地想,将“最东京”反复吟诵,十分喜欢。

就是东京未免也太热了!

陈十一郎大功告成,那边柳绘小娘子还没有动笔呢!

小丫头可苦恼了!

前面那首是阿母教的,这个阿母没教啊!

心想自己要是陈十一郎就好了,这种简单的诗肯定难不倒他。

“不写肯定就被淘汰了!”小姑娘贝齿咬着毛笔:“就这么写吧!不管了!”

……

时间一到,又到了收卷时刻。

虽然上一轮陈成只是“中上”的评价,可他的“陈氏书法”还是引起了考官的注意,粗粗一扫就想到了这是何人手笔,眉头深锁,满脸古怪,又是难得“连看四眼”的一首诗。

“啪”!

片刻之后,一面牌子扔在陈成面前,上面赫然是一个“下”字!

下流!

这是一首下流的诗!

陈成不啻于晴天霹雳,他原本想着今天直抵御前,上达天听——可考官这一个“下流”的评判,就可以让自己滚蛋回家了!

乾隆啊乾隆!

弘历呀弘历!

你这老小子还真的是跟传闻中一样——

不!靠!谱!啊!

陈成干什么事情都没啥耐心,如果那天的电视剧他多看一会儿,就会发现,乾隆写完这篇“大作”之后,连女主角卫璎珞看了都连连吐槽:皇上的诗可真够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