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学常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74/26188374/b_26188374.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后世对文中子有哪些认识?
文中子,隋代大儒,姓王名通,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
是当时望族太原王氏的旁支。仁寿三年(603年)西游长安,见隋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但未受重用,遂吟《东征之歌》而归。后于北山白牛溪聚徒授业,“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隋室四度征召,始终不仕。大业十三年(617年)病逝于龙门县万春乡甘泽里第,弟子取《周易·坤卦·象辞》“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之义,私谥为“文中子”。著有《续六经》(又名《王氏六经》),已佚,《文中子中说》,简称《中说》,仍流传至今。
王通虽然著作等身,但他英年早逝,年仅38岁。他的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弟子魏徵亦成了唐太宗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理学影响深远。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