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外包的技术进步效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对本书研究视角的说明

本书从异质性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三个视角研究了跨国外包对承接国技术进步的影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视角下研究方法是有差异的。区域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框架下,从总量上研究跨国外包是否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缓解区域间发展差距。行业层面的研究基本上是在科和赫尔普曼(Coe and Helpman,1995)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的是跨国外包是否会通过进口溢出、出口溢出或者直接溢出等途径影响承接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这种研究范式是从行业层面上说明跨国外包的技术溢出效果,但是,并不能说明跨国外包技术溢出的微观机理,特别是不能说明何种类型的跨国买家最有利于促进代工企业的技术进步,也不能说明何种类型的当地企业能够最有效地吸收跨国外包中的技术溢出,而从企业层面的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行业层面研究的不足。

除此之外,从异质性企业层面研究跨国外包技术进步效应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企业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古典企业理论假设企业是同质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无成本的模仿、自由进入或退出行业,所有企业都获取零利润。新古典经济理论修正了企业同质这一假设,从企业内部特征挖掘出企业长期利润或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新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强调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并得出,在一个异质性企业和垄断竞争的世界里,贸易开放导致资源再分配,并由此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提升(Melitz,2003)。本书认为只有在异质性企业的假设下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跨国外包对承接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因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特征、不同外包比重的企业的技术溢出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从企业的规模角度来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曾指出,只有规模大的企业才有能力承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大企业是社会中创新的主要承担者。由此可以推想出,大企业不可能从事“为他人作嫁衣”的外包生产,只有小企业才会去接受外包订单。但是,中国的事实并不如此,在各行业中均存在一批规模大、无自主性技术,完全靠“贴牌”为生的企业。因此,考察跨国外包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的技术水平的影响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其次,从企业的所有制特征来看,我国目前包括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私人企业等几种主要类型。现存的国有企业一般属于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集团,承接外包的比重相对较低,而股份制企业和私人企业承接外包订单的比重相对较高。前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消化吸收水平较高,而后者技术基础薄弱,对先进技术难以充分消化吸收。因此,通过承接跨国外包订单获取先进技术溢出的效果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再次,承接跨国外包比重的高低也将影响技术溢出的效果。当外包比重较高,特别是已经形成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时,尽管跨国公司会对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但是,由于当地企业没有技术模仿能力,更不可能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当地企业会完全丧失技术独立性,最终将无法摆脱被跨国公司“俘获”的尴尬境地。在外包比重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在做外包订单的同时还有大量的自主经营业务,没有形成对跨国公司的完全依赖,因而就很可能消化和吸收跨国买家的技术并将其转变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