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华东师范大学2013、2010研;西南大学2011研;华中师范大学2010研]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①从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即社会本位论;②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即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社会本位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研;中山大学2007研]
答: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尔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②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③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教学目标[南京师范大学2012研]
答:教学目标是指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希望学生从某一学科和每一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生成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以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有: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订的
教育的真谛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的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目的。卢梭认为,如果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来培养个人,规定教育的目的的话,教育就会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就会抹杀人的本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湮没而失去个性。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他们认为,应该由个人来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来决定个人。即使是社会,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人所构成,无个人就无社会,个人的价值恒久高于社会。
(3)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总之,个人本位论把个人自身的需要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则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2研;华中师范大学2011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东北师范大学2013研]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种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论述题
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及其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教育实践的看法。[东北师范大学2014研]
答:(1)我国的教育方针
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③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同时还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美”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③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④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3)对当今教育实践的看法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始终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实质精神,不断改进我国的教育,以下三点是我对当今教育实践的看法:
①教学目标三维化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例如人教版的数学课本里含有以下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②教学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点和切入点,加强收集与学科有关的生活素材充实教学内容。
③教学方式转变的多元化
教学方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固着为鲜活的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的探讨呈现出“深”“活”“实”三个特点。
a.“深”,力图对教学方式的内涵、特点、取向等基本的理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便对实践层面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诠释;
b.“活”,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力图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情境有针对性地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对一元化、标准化教学方式的推崇;
c.“实”,针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变革的诸多误区,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力图在思想上澄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