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双轨制[华东师范大学2010研]
答: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以法国、英国、德国的学校为代表。其特点是设有两套学校体系,一套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另一套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小学毕业只能升入各种职业学校,不能升入普通中学和大学。前者师资设备等条件优越,学费昂贵,教学质量较高;后者师资设备条件差,经费不足,教学质量低。两套学校体系形同双轨,互不沟通。
2.分支型学制[华东师范大学2013研]
答: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代表国家是苏联。它不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少数优秀生可直接升入对口高等学校,其余毕业生工作三年后也可升学。分支型学制进入中学阶段时又开始分叉,与美国单轨制学制有所不同。总结来说,分支型学制的特点是: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它既有单轨制有利于普及教育的优点,又有双轨制学术性一轨高水平和职业培训扎实的优点。缺点是统得过严,管得过死,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具体表现为学日、学时过多,课程过多,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严格统一,学生负担过重。
3.学校制度[中山大学2012研;西南大学2011研;华中师范大学2011研]
答:学校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学制系统由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4.义务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12研]
答: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研]
答:二十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学制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充分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许多科学理论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已充分证明了儿童在入学前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学制系统虽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不能把儿童升学前教育的年龄视为儿童的入学年龄,因为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都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一部分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已达12年以上,将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阶段是现代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不相同。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看到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质量要求。因此,普通中学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是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4)普及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且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也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向多层次化方向发展。
(5)发展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是改革现有教育机构的原则,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2.简述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答: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与国家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制度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并为之服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确定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制度的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划分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等级,居于权利中心和具有经济优势的阶级和阶层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在入学、求学过程和进入社会的各个环节都比弱势群体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制度都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
(2)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
学校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生产力发展明显地影响着学生的修业年限、学生入学机会、学校的结构和规模、师资、设备和教材等。从世界历史发展看,在欧洲文艺复兴前,自然科学的各部门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如煤炭、电力、冶金、机械、航空等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人民开始享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教育被纳入学校教育制度之中,这主要是由机器大生产的需要和它所提供的可能性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就出现了各种专业学校。
(3)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制的变化,而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重要主体的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学制的决定作用具有明显的恒定性。人从初生婴儿成长为成熟青年,经历了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是互相连续的,同时又是互相区别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新的阶段代替旧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便成为制定学制的重要依据。
(4)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制度同一般的实践活动并不相同,它是在人们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获得认识后,对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所进行的建议或规定。从表现上看,学制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总是在被不断地修改以适应发展变化的情况,但是这种修改总是以一定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任何国家学制的发展和革新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历史。同时,学制的制定还可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三、论述题
试论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并指出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依据及原因。[中山大学2011研]
答: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建立的依据
参见本章简答题第2题。
(2)最主要的依据及原因
①主要依据: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是学制确立最主要的依据。
②原因:只有社会剩余产品足够支付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才能产生教育机构,这是学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一因素的实现,学制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