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画:赏年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83/27110983/b_27110983.jpg)
21 不辱使命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蔺相如生平最重要的故事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与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宦官缪贤提出让蔺相如出使,理由是蔺相如是个勇士,又有智谋。
于是蔺相如向西进入秦国,将和氏璧呈献给秦昭王,秦昭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说:“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和氏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秦昭王怕蔺相如真的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昭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提出秦昭王要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才肯献上和氏璧。秦昭王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就打发随从怀揣和氏璧,从小道逃回邯郸城。
五天后秦昭王延请蔺相如。蔺相如对秦昭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到赵国了。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秦昭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侍从中有人要杀蔺相如。秦昭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让他回邯郸去。”礼送蔺相如归赵。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完璧归赵》生动描绘了这一历史场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344AC/1547764600454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g072.jpg?sign=1739276164-XCZAceI1Fl9bwgNOXHLb2fxhQr0ZVtes-0-fcf452686b4c7a51ba996259c74fb9d1)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渑池会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后,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位次的先后。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就掉转车子回避。蔺相如的门客都有怨言,想离开蔺相如。蔺相如挽留他们说:“以秦王的威势,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他们也学习蔺相如,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廉颇知道这一切后深受感动,更觉得十分惭愧,于是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您是如此宽厚啊!”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条,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相互交欢和好,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上海画片出版社1959年出版年画金雪尘绘《将相和》就是描绘这一故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344AC/1547764600454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g073.jpg?sign=1739276164-RV7anxZpCFSLKd951cYjlHuq8RKCrNUT-0-1ede2c316f7d3dee71ce7c8f58ebbaca)
上海画片出版社1959年出版年画金雪尘绘《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