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妇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注重脾胃,辨证用药以顾护脾胃为先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本,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在饮食物受纳腐熟以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方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脾胃之强弱与人体之盛衰、生命之寿夭关系甚为密切。《景岳全书·脾胃》中云:“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精气充盛,脏腑功能强盛,形健神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刘瑞芬教授在治病时注重对脾胃的养护,用药首当注意升降,次当防过偏,勿过用寒凉之品以免伤胃;不可过用香燥之品,以免伤津耗液,影响气血生化;补肾不可过用滋腻碍胃之物,以免造成胃气呆滞。

《黄帝内经》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然没有对脾胃学说作专门论述,在立法方药上始终贯穿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李东垣强调“土为万物之母”。受历代医家“保胃气存津液”思想的影响,刘教授撷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冶于一炉,逐渐形成了“注重脾胃,临床用药以顾护脾胃为先”的学术思想。

刘瑞芬教授结合女子的生理特点,强调治病要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及脾或乘胃,在内科病症中较常见,逍遥散即是培土疏木的典型代表方剂。《傅青主女科》也颇为重视肝郁乘脾之证,对于该证作过明确的论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女性情感脆弱、细腻,易忧郁、思虑,导致气机郁结,肝郁乘脾,则见经行泄泻等;肝郁化火,夹冲气上逆,则见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症。刘教授主张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要配合益气扶脾、舒肝解郁之品。

刘瑞芬教授深谙调理脾胃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不管是立法组方,还是服药方法;不管是攻逐邪气,还是补虚扶正,在治疗疾病时都重视顾护脾胃。脾胃充则能充养四肢百骸。脾胃健运,气血充足,血海满盈,胞宫按时溢泄,则经候正常。刘教授经常使用的健脾药首推白术,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擅长补气健脾,又能去除脾湿。此外,茯苓、炒薏苡仁、砂仁、炒麦芽、鸡内金、炒谷芽、炒稻芽等都是刘教授临床经常配伍使用的顾护脾胃的药物。白术、茯苓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脾胃病证的常用药对,炒麦芽和鸡内金可以醒脾开胃,促进脾胃运化。在使用调经1号方时,刘教授常加炒谷芽、炒稻芽、砂仁、山药等,以防滋腻碍胃。对于素体脾胃虚弱的患者,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用之欲速不达,反伤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