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方文论研究始终对现实有着强烈的干预意识,正因为此,它在中国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学科间的藩篱被打破,西方文论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文学理论这个狭隘的范畴,而是以文学理论为依托,关照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透过现实生活的表象,力图追索出其背后的运作机制。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论研究者的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西方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同非主流人群的矛盾冲突。因此,引进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展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同时也能够让国内学者感受到西方同行的学术精神。
王逢振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在西方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方面更是成绩卓著。蒙先生错爱,我们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些西方文论论文和著作的翻译,并且已经发表和出版。这些翻译工作不仅让我们在学术翻译实践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也培养了我们对于西方文论的研究兴趣。同时,西方文论研究者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于是,我们冒昧地向先生提出编辑出版西方文论研究最新成果的想法,得到了先生的热情赞赏,于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王逢振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决定选编这本题为《问题意识与价值批判》的论文集。
本书编者在选择论文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论文应能反映西方文论研究的最新动向,能够把握全球化语境下文论研究的新热点。这些论文的作者既有大师巨擘,也有新锐学者,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他们能够打通时空的界限,寻绎诸多事项之间的勾连,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深刻的历史和时代线索。
在本书选编的12篇论文中,内容涉及对经典文学和文化研究概念的重新阐发,对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批判,对非主流文学作品的研究,对理论问题的讨论,以及对影像作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及意义的探究。本书所选的论文多数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展开的对当今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批判,因此对于国内读者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最新发展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对经典的再阐释始终是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书所选的第一篇论文便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2012年的新作《时间实验:天命与现实主义》。文中,詹姆逊从“文学辩证法”的视角,通过对现实主义小说发展路径的梳理,揭示出现实主义这一经典小说形式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存在的悖论——从形式而言,现实主义小说旨在表现现实的人的力量,而实际完成的现实主义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天命或超验为主题。同时对“本体论现实主义”“伟大的现实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颇具现实意义的阐发,对经典研究具有深刻的启示。特里·伊格尔顿和迈克尔·哈特的两篇文章则从文化批判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共产主义”这个经典概念在当今政治文化中的新含义。阿卜杜拉·詹穆罕默德的《重释价值、权力、知识或福柯对马克思的拒绝》分析了福柯的权力理论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之间无法斩断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社会中的命运的一次深刻思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展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而本书也在众多论文当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5篇,展现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希利斯·米勒的《社区理论:南希和史蒂文斯之间的对立》通过对南希和史蒂文斯两人提出的社区概念的对比分析,指出社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群具有的不同含义。罗斯维莎·斯科奇的文章将女性主义放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内进行了重新阐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在价值理论的参照下重新界定了性别理论。《再现当代英国的移民劳工:白晓红的<华人低语>和玛琳娜·柳薇卡的<草莓地>》则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移民工人,尤其是对非法移民工人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让我们看到全球化光鲜的繁荣背后被忽略的血腥。罗伯特·库兹和穆里纳里尼·沙克拉沃迪的文章是对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殖民的深刻反思。
图像在今天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巨大的作用。图像不再仅仅是视觉的娱乐,而是承载了更多的政治内涵。在本书中,我们选编了伊姆里·济曼和玛利亚·怀特曼的、埃杜阿多·卡达瓦的、克里思塔·考夫曼的3篇图像研究论文。文中,这些作者深入细致地为我们剖析了图像中的行为主义艺术意图、图像所体现的时代内涵和在图像中被隐去的暴力。
王逢振先生在本书文章的遴选、译文的审定等环节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本书能够实现我们最初的设想,能够为当前国内的西方文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首先应该感谢的便是先生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尤其要感谢其学术出版中心,在商业化盛行的今天,学术出版中心一直坚持出版各种学术著作,没有这些支持,本书不可能出版。最后,我们想说的是,由于编者、译者的学识浅陋,在翻译这些论文时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陈静 余莉
2015年仲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