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0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启地中海帝国的帷幕

消灭“伪腓力”,吞并马其顿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东方世界,那里也留下了罗马绝对霸权的痕迹。这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事情。

公元前168年,罗马与马其顿发生彼得那战争,马其顿国王珀尔修斯被俘。珀尔修斯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本不希望同罗马发生战争。或许可以说,他是一个没有受到时代眷顾的不幸之人。

珀尔修斯国王 马其顿最后一位国王,成为罗马俘虏后死去

对于统率罗马军队的将领来说,没有什么比凯旋仪式更崇高的荣誉了。在保卢斯凯旋仪式的队伍中,珀尔修斯在罗马市中心游街示众,之后在幽禁中死去。马其顿王朝灭亡了,但又出现一个要中兴马其顿王室的男人,他自称为腓力,是国王珀尔修斯的儿子。无论什么社会都有这样的人,实际上腓力早就死了,这个人只是和他容貌相似而已。如果只是这些倒没什么,问题是他呼吁与罗马战斗到底,再次统一国家。

当然,一开始周围的人们没被蛊惑,都把这个男人称为“伪腓力”。但他信念坚定,不知从哪里筹到了一笔钱,并拉拢希求改变现状的底层民众。很快,众多城市都站到了他那一边。随着势力扩展,伪腓力进入色雷斯(现在的保加利亚),罗马在这里的霸权还不稳固,很多部族都敌视罗马。

不久,伪腓力率领一支军队进入马其顿,利用民众反罗马情绪获得支持,很快僭称为马其顿国王。伪腓力本名为安德里斯库斯,出生于小亚细亚西北海岸城市,原本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人。

正因如此,罗马人根本不把这个伪国王放在眼里,但看到希腊的骚动没有平息的迹象,便慢腾腾地派遣军队前去镇压。结果,罗马非但没有解决叛乱,反而在公元前149年吃了个大败仗,差点全军覆没。

此时,罗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着势力的增长,伪腓力的军队攻入希腊北部,开始侵扰各地。在地中海西部,迦太基和罗马激战正酣。迦太基与伪腓力遥相呼应,甚至相约提供资金和军舰。摆出大霸主架势的人常常专横跋扈、不择手段,伪腓力就是这样。众多富人死于伪腓力军队的刀下,其中就包括波里比阿的朋友。

罗马必须要动用大批军队和迦太基作战,同时也不得不派军队到马其顿平叛。即使在两线作战情况下,罗马军队还是击溃了伪腓力的军队。伪腓力逃到色雷斯,但很快就被叛将逮捕,交给罗马军队。

我们不能把这一连串事件看作是狂热分子偶然发起的叛乱,这其中隐藏着更深刻的问题,即当地民众的反罗马情绪。这一点我们已经毫无疑问。特别是底层民众把罗马人视为破坏者,对其充满了憎恨。这些民众期望伪腓力能带来些什么呢?也许就是马其顿王室曾给民众带来的那些好处吧。

马其顿王室灭亡后,罗马尽夺其地。但是,战争造成的破坏极大,人口减少,田地荒芜,民众贫苦。但仍有极少数富人中饱私囊,大发战争横财。确实,没有战乱的平稳生活对拥有资产的人更有利。但整个社会到处都是苦于生计的民众,特别是奴隶、无产者和负债者,他们内心越来越不满,不稳定的迹象也蔓延开来。正是在此背景下,伪腓力这样的人出现了,他煽动民众,举兵叛乱。

马其顿陷入了无秩序或无政府的状态,很多民众认为,这种混乱局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马其顿王室那样的霸权消失了。所以,罗马必须要发挥马其顿王室过去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罗马并非没有先例可循。如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西西里岛,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的伊比利亚半岛,这些罗马占领地被设立为行省,受罗马统治。既然作为行省,中央就要派遣官员或有行政经验的人前往当地,进行持续稳定的管辖。公元前146年,马其顿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炫耀罗马霸权,破坏科林斯

马其顿王朝没落了,罗马的势力越来越大,面对这般威胁,那些怀念昔日辉煌的希腊人都害怕极了。本来希腊城邦就有强烈的独立倾向,只是在罗马强大霸权前无能为力而已。因此,这些城邦组成亚该亚同盟,共同对抗罗马的霸权。然而同盟内的城邦行动并不一致,内乱纷呈。

人们都痛心同盟的这种局面。公元前167年,包括波里比阿在内的一千人被带到罗马,长期扣留。同盟多次向罗马交涉,要求返还这些要人,但遭到罗马元老院的强硬驳回。

亚该亚同盟中并不是没有亲罗马派。实际上,在公元前167年扣留事件发生后,只有亲罗马派才有资格存在。但是,现实之中反罗马的感情根深蒂固且不断扩大。而且,越来越多人将亲罗马派看作叛徒。反罗马的暗潮涌动,但那些要人尚未返回,他们还不能对亲罗马派有一丝怒容。

公元前150年,罗马元老院终于准许这些被扣留的要人回国。这时正值罗马与迦太基的关系越发紧张,因此,罗马希望与希腊保持平稳关系,但前提是,马其顿必须承认罗马权威、服从罗马霸权。这一点,至少要在亚该亚同盟中达成共识,但同盟内部亲罗马与反罗马两派的矛盾日益加深。虽说被带走的人中只有一半不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这些被扣留在罗马十七年的贵族,不少是持亲罗马派立场的,他们回国后加入同盟,使同盟内部乱上加乱。

罗马深知希腊的混乱局面,在公元前147年夏,下达了令同盟难以接受的命令:让斯巴达、科林斯等势力雄厚的城邦脱离同盟。亚该亚同盟中的希腊人不禁仰天长叹,痛恨罗马没有任何情由、完全不讲道理,恣意介入同盟内务。

留给同盟的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屈从罗马,解散同盟;要么点燃起义之火,同罗马抗争到底。为债务所苦的民众原本就对罗马恨之入骨,因此,没过多长时间,社会上就形成了一股敌视罗马的舆论氛围。罗马蛮横的命令也使贵族、富裕阶层离去,反罗马情绪蔓延到整个社会。

而且,还有北非战场上的迦太基人,希斯帕尼亚战场上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他们都在顽强抵抗,与希腊遥相呼应。希腊人深知,镇压这两个地方的反抗早就让罗马人焦头烂额。因此,公元前146年春,亚该亚同盟决议开战。

罗马时代的科林斯遗址 该遗址在公元前146年被破坏后,公元前44年被恺撒作为殖民地加以重建

驻扎在马其顿的罗马军队立刻采取军事行动,直接南下。不管怎么说,罗马军队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对此,亚该亚同盟军队毫无反抗之力,罗马军队轻轻松松就击破了同盟军队,溃败之际,有的士兵甚至从战线逃跑了。兵败如山倒,亚该亚同盟瓦解了。

罗马军队占领同盟的核心城市科林斯,并实施了骇人听闻的杀戮和掠夺。城里的男人遭杀害,女人和孩子则售卖为奴。据说元老院决定破坏科林斯。一般认为,科林斯应该就在熊熊大火中毁灭了。但是,和迦太基的彻底毁灭不同,考古发掘显示,科林斯的很多公共建筑都未曾遭到焚烧。

希腊文化远优于罗马,或许正因为存在差距,罗马要彻底破坏希腊文化。一个国家竟恃着自己的先进文化,如此傲慢,不服从罗马权威,这令人气愤。罗马人一定想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权威。科林斯的毁坏惨状,似乎在向傲慢的希腊人显示罗马的强大霸权。

公元前100年的东地中海世界

同时代出现的东西方世界帝国

公元前146年,对罗马人来说是不能忘却的一年。这一年相继发生了毁灭迦太基、马其顿行省化、破坏科林斯等一系列事件。之前,以意大利为基点,西部是迦太基势力范围,东部是马其顿、希腊势力范围。如今,这些势力范围都在罗马的掌握之中,这是偶然的吗?

我们把目光转到亚欧大陆的东部,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的东亚,战国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结束,统一的大秦帝国出现。嬴政称皇帝,采用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秦国诞生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政治,出现完全新型的君主政体。但秦始皇死后,秦帝国陷入内乱,很快就灭亡了。

在混乱中,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刘邦获胜,建立汉帝国。公元前202年,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著名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就在这一年发生。也恰是在这一年,地中海世界发生了扎马决战,大西庇阿率领罗马军队,打败了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

公元前3世纪末,汉帝国在亚欧大陆东端建立了大霸权,罗马在西端建立了大霸权。虽说是霸权,却并没有扫除周边的全部威胁,汉帝国的北方有骑马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在意大利半岛周边,马其顿、希腊都还保持一定势力,复兴中的迦太基也不能麻痹大意。

但到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东西方都表现出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的形象。汉武帝驱逐匈奴,扩大霸权,而罗马早在公元前146年就率先发起攻势。

世界史有时会把事物处理得合情合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事情也许就简单了。但这只是偶然出现的类似事件吗?其实,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必然或纯粹的偶然。

农耕与畜牧出现后,历经数千年,才产生了文明。在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过程中,古代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在亚欧大陆东端有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西端的城邦世界也屡屡被描写成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各种势力纷争的状态中,总会有一股大势力崭露头角。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在东方,秦帝国流产,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结束了短暂的生涯。汉帝国快速崛起,罗马构筑了霸权,它们都不约而同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它们都统治着广阔地域上的多个民族、多个国家。意想不到的世界帝国时代来临了。

位于亚欧大陆两端几乎毫无联系的两个文明世界,在古代史的长河中重合了,各自演奏出惊人相似的主旋律。中国文明圈和地中海文明圈发挥了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而且,他们在对周边区域和后世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在世界史的浪潮中,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在古代的最后阶段几乎同时期出现。通过政治权力整合各自的文明圈,将不同文明汇集成同一个历史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可称为“帝国的古典时代”。公元前146年,亚欧大陆西端的地中海世界,拉开了这个时代的序幕。

那么,这个“世界帝国”是从这时开始出现的吗?在下一章,我们将尝试探讨罗马帝国诞生之前、在各方面给罗马带来巨大影响的帝国“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