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服用降压药不能跟着感觉走
高血压在现代社会已经不能算是陌生的名词了,越来越多的患者都能理解一旦患上高血压,服用降压药就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是在长期的服药过程中,不少患者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增减药物的剂量,感觉舒适就认为血压正常可以减量甚至暂时停药,感觉不适再自行增加服药剂量。美其名曰:老病号了,自我调节,心里有数。这么自信的跟着感觉走,真的靠谱吗?
首先我们来讨论下大家所谓的感觉是什么?患者提到的感觉在医学上其实就是高血压症状的体现:比如头痛、头昏、颈部僵直、视物不清等不适的体验,就是患者主观感受的身体异常。这些症状的出现一方面与疾病的发展存在重要的关联,另一方面,与患者本身的耐受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先来看看疾病本身,高血压患者在血压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但在血压降低过度的时候同样会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因此并不能根据头痛、头昏等症状的出现准确判断血压的升高或是降低。简而言之,同样的感觉并不意味着血压的改变趋势一定相同。
再来看患者的耐受程度,由于每个人对于疼痛和不适的感知程度存在差异。有的人对疼痛等症状比较敏感,有的人就相对迟钝,同样的疼痛级别在不同的个体引起的感受可能差异很大。这就不难理解,有的高血压患者有轻度不适就能敏锐地感觉到。而不少患者,尤其是老病号,由于患有高血压多年,往往已经习惯了长期血压高而产生耐受,哪怕血压值已经很高,可自身并不一定能体会到不适的感觉。所以单纯跟着感觉走,既不能准确判断血压高低的变化,也不能用来初步估量血压本身的高低。跟着感觉来决定服不服药、服多服少,不仅不准确,甚至可能出现由于估计趋势变化颠倒,自行调整剂量错误,最后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脑出血或脑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既然跟着感觉走是一个误区,那正确的做法是怎样呢?
记住一句话:高血压用药一定要用事实说话。高血压用药主观臆断不可取,客观证据才是调整剂量的正确依据。而所谓的客观证据就是血压的监测数据。如果出现不适,应当及时测量血压,咨询医师或药师是否要进行药物的调整。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兼顾其他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规律服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锻炼,才能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所以,高血压用药,切不可随意地跟着感觉走,告别经验用药,精准监测血压值,才能带来高血压的平稳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