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循证医学是20世纪末医学领域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任何医疗决策都应该是当前最佳医学研究证据、医生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evidence based medicine”术语首次在JAMA上公开发表至今已超过25年,循证医学不仅在临床实践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理念和方法也对全球卫生政策、医疗管理和患者安全等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着21世纪的临床医学从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新型的循证医学模式转变。

1996年“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一词正式被我国学者翻译为“循证医学”。1997年原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首个循证医学中心。1999年3月,国际Cochrane协作网正式批准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成为循证医学在我国传播、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标志性成果。2002年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及其分中心陆续被建设,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GRADE中国中心、WHO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在兰州大学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截至2017年8月,PubMed收录的180个国家发表的152 200多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其相关研究中,我国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达到8600多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而且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同行的关注。

2008年教育部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明确将循证医学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循证医学》第3版教材的编写是在前两版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循证医学最新研究发展成果,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内容在努力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力图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循证医学发生、发展的全貌。同时,为了更好地创新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启发读者阅读和提高临床分析思维能力,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分别制作了在线课程和PPT,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

本书的编委分别来自兰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和长治医学院,他们均是长期从事循证医学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的医学科学工作者。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书中存在疏漏在所难免,我们期待同行专家、广大师生和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专著和论文,谨向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得到兰州大学教材建设基金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承蒙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硕士研究生卢存存、李美萱、李慧娟、施树珍的精心校对,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杨克虎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