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明灯:记黑暗中前行的那一艘孤帆
——读《夜航船》有感
我比较喜欢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让自己沉醉在古今大家的文字中,一杯清茶,一本书,赖以度日,无尽惬意。上初一那年,因为阅读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我了解了明朝近300年的历史,并慢慢地爱上了明朝,爱上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对明朝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初高中几年的时间里,我也涉猎了一些明朝的文学作品。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的《郁离子》《卖柑者言》,再到一代圣人王阳明的《传习录》与《瘗旅文》,我都曾有幸拜读过。可能是学识尚浅,阅历不足,很多文章我都未能领会其中精妙。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除了读了五六次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外,让我印象最深刻、阅读次数最多的,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就要数明末大家张岱的《夜航船》一书了。
说来惭愧,我喜欢上张岱的文学作品是在高中,但其实我早在初中就已开始接触他的作品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湖心亭看雪》一文就出自张岱先生笔下。当时,我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颇为有趣,也很有情调,尤其是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给了我一种苍茫缥缈的阅读体验,让我顿时有一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觉。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一概不知,更不用说他的其他作品了。我第二次接触张岱先生的作品,是在高二语文的选修课本中,读了他的一篇文章《陶庵梦忆序》。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其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段话,“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此文风格与《湖心亭看雪》相似,但是在整体思想上却有所不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通过文中注释初步了解了张岱这个人。后又经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对于张岱先生,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承认,他是一个值得我尊敬和推崇的伟大的人物!
我认为,文品突显人品,甚至人品高于文品,因此,我是不愿意去阅读一些品行不端的“作家”的“大作”的。我选择阅读的作品,其作者必然是值得我推崇和欣赏的。如我遇见了一位特别钟爱的作家,我也是愿意去拜读完他的全部作品的。正是我了解了张岱先生的生平事迹,我才会如此钟爱他的文字,我相信自己可以在他的作品中领会到他那不屈的、高傲的灵魂!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少有文才,工于书画,有名士气度,纨绔前半生,享尽人间乐事。清兵入关之后,国破家亡,张岱颠沛流离,家产尽失,三万余卷书毁于一旦。张岱不愿仕清,坚守气节,于50岁之年披发入山,隐居山林,自给自足,专心修书,并于82岁逝世,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石匮书》等著作。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我都读过。如果说在张岱后期的文学作品中,《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更多的是其借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国破家亡的愁绪,并表现自己绝不仕清的民族气节和文人固有的高尚的品德,那么相比之下,《夜航船》就纯粹了许多。在《夜航船》中,没有国仇,没有家恨,没有无奈,没有悔恨,有的,只是完全客观的描述和纯粹的文字。文字的影响,至浅,又是如此至深,才会让我时不时地回忆起那盏黑夜中的明灯,那暗河里孤独前行的一叶扁舟。
我想说的就是《夜航船》。
不同于通常的文学作品,《夜航船》的体裁并非散文、诗歌,也非小说、随笔,而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各种名词、名物、事件的解释和考究。换言之,这是一部百科类图书。该书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等,共讲述了20个大类125个小类的学科知识,共4000余个条目。《夜航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上至皇家礼仪,下到百姓日常,书中都有提及。书中每一个小知识都短小精悍,且通俗易懂,能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收获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见识,同时能够让读者领略到不同于教科书式描写的刻板的古代生活。
《夜航船》全书篇幅不长,加之内容生动有趣,通读一遍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阅读一遍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三卷《人物部》、第八卷《文学部》以及第十八卷《荒唐部》。
《人物部》
《夜航船》中的《人物部》,主要通过碎片化的小段落介绍了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及他们的后妃、太子、公主,皇家的仪制,各个朝代的名臣的事迹,以及奸佞的昭著恶行,并在最后附上了一个明代奸佞大臣的名录。
一般来说,涉及帝王将相的书都会通过一些小事反映出明君的圣明、仁慈、果断,中庸皇帝的无能、犹豫不决,以及昏君的残暴、好色、穷兵黩武和丑闻轶事。这是大多数涉史书籍都会采用的叙述方式,只是其他现代的书籍大多只会着重提及普通读者群体所熟知的那些皇帝,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无道的独夫不过夏桀、商纣、隋炀帝等历史教材中的常客。与之相比,《夜航船》可谓另辟蹊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张岱先生也提及了的;夏桀、商纣、隋炀帝,自然也没有被忽略。但是,《夜航船》没有揪着这几个知名的帝王不放,而是更多地提及了一些不是很为人们熟知的君主。例如,对于唐代的文宗、穆宗、僖宗和德宗等不是很为人熟知的皇帝,在《夜航船》中,作者也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或好或坏,都能使读者大致了解他们的性格以及功过。
而张岱先生对于后妃、太子、公主的描写,则丰富了我们对于皇室家庭的认知。若站在一个最为简单的角度,我们总会把皇帝想象成一个高高在上、不同于芸芸众生的人,事实上,高高在上是不假,但是同时他们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而组成他的家庭的人,就是他的后妃、太子、公主等人。通过对皇帝家庭生活的了解,我们得以抛开皇帝天子光环下的神性,仔细观察他们身上的人性的一面。皇帝也是人,也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只是他们若懂得节制就可能成为明主,而太过放纵就可能成为昏君。这样对于皇帝的深刻的解析,也是《人物部》最能够吸引我的地方。
而书中对大臣或忠或奸的描写刻画,让我得以看见一副副充斥着正与邪的面孔。忠臣,为国效力,为君尽忠,当受后世人的敬仰;奸邪,祸国殃民,将天下弄得民不聊生,只配受到人们千秋万世的唾弃与责骂!同是为官之人,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有的人能够做到以天下社稷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替民请愿;有的人却欺上瞒下,搜刮民脂民膏,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甚至卖国求荣,背弃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前者如魏征、范仲淹,当永享后世香火;后者如杨国忠、张邦昌,应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不由得让后人唏嘘。
在《人物部》的最后,张岱先生附上了一个本朝奸臣名录。从洪武年间的胡惟庸、蓝玉,到天启年间的三大权监,名录中都有提及。
“明代奸臣:明洪武朝,胡惟庸、蓝玉;永乐朝,纪纲;正统朝,王振;天顺朝,石亨、石彪、曹吉祥、门达;成化朝,汪直、王越、陈钺、戴缙,成化朝李孜省;弘治朝,李广、杨鹏;正德朝,刘瑾、陆完、江彬、许泰、刘晖、钱宁、张忠、朱泰;嘉靖朝,陶仲文、严嵩、严世蕃、丁汝夔、赵文华、鄢懋卿、罗龙文、仇鸾、陆炳;万历朝,庞保、刘戍;天启朝,魏忠贤、客氏、崔呈秀、田尔耕;崇祯朝,周延儒、袁崇焕、杜勋、马士英。”
对于这个名单总体上我并没有异议,只是,里面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名字,即崇祯朝的袁崇焕。我一直认为袁督师不是所谓的“卖国贼”,反之,他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栋梁。崇祯皇帝下令诛杀袁崇焕,或是因为反间,或是因为猜忌,但是,创造了炮毙努尔哈赤战绩的袁督师,绝不可能是一个背叛民族和祖国的人!他的死,是大明王朝自毁长城的愚蠢行径。不过,张岱先生著此书时,受到当时主流社会舆论的引导,会把袁崇焕误认为是奸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民族英雄始终是英雄,历史会证明一切,袁督师的英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文学部》
《文学部》首先解释了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学概念,如“五福”“六极”“三坟五典”“九丘八索”等。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九丘八索:九州之志曰《九丘》,八卦之说曰《八索》。”
这些各种文学史籍的统称,有的有一些印象,似乎在哪里看过,有的却闻所未闻。如前面提到的“三坟五典”,初看之下还以为与风水祭祀相关,但是当我看了原文的释义之后,恍然大悟,并且深深地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
“三坟五典:三皇之书曰《三坟》,五帝之书曰《五典》。《抱朴子》云:《五典》为笙簧,《三坟》为金玉。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坟,大也。三坟者,山坟、气坟、形坟也。山坟,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气坟,言归藏、发动、长育、生杀。形坟,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气,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三坟五典”,其实指的是三皇五帝所著的典籍!可笑之余,我也暗自庆幸自己看了这本书,光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一点,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提高了自己的国学修养和文学常识。
除了对一些文学概念进行了解释外,《文学部》里还记录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轶事趣闻,让我们看到了古时候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笔端的风花雪月,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他们作品之外的他们自身作为文人的温度与风采,让我们能通过一个个小段落与他们共感受、同呼吸,乐他们之所乐,悲他们之所悲,仿佛自己就置身于他们所在的那个环境,他们所在的那个年代。在这些段落里面,我对其中两个的印象最为深刻:压倒元白与风送滕王阁。
“压倒元白:唐宝历中,杨嗣复大宴,元稹、白居易亦与赋诗,惟杨汝士后成,最佳,元、白叹服。汝士醉归,语其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唐代宝历年间,吏部尚书杨嗣复大宴宾客,到场的文人纷纷作诗奉上,白居易、元稹二人也参与其中。杨汝士最后成诗,但他的作品被在场的客人们评选为最佳之作。杨汝士宴罢归家,对家中子弟笑言:“我今天超过了元、白二人!”论在历史上的名气和文学上的造诣,杨汝士肯定比不上元稹、白居易二人,但是,一次献诗压过二人,竟让杨汝士如此高兴,甚至“语其子弟”,这不正反映了杨汝士内心对元稹、白居易二位大家的推崇吗?而且,他毫不掩饰,甚至带有一点自豪地说出其“压倒元白”,不正反映了他作为文人的单纯和直爽吗?
“风送滕王阁:都督阎伯岐修滕王阁,落成设宴,属婿吴子章预作《滕王阁赋》,出以夸客。王勃自马当顺风行七百余里,至南昌与宴。及逊作赋,受笔札而不辞。都督大怒,命吏伺其落句即报。至‘落霞秋水’句,都督曰:‘此天才也!’命其婿辍笔。”
都督阎伯岐修缮滕王阁,落成之后设宴招待宾客,并嘱咐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作一篇《滕王阁赋》,以向在场宾客炫耀一番。王勃从马当(今马垱)出发,坐船顺风而下七百余里(1里等于500米,下同)来到南昌赴宴。当主人客套地让他作赋时,他竟然不谦逊推辞,直接提笔而就。都督十分生气,让手下的小吏将王勃的《滕王阁序》的章句一句一句地告诉自己。当小吏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都督感叹道:“这是个天才啊!”随即让自己的女婿停笔。这个段落虽短,却反映出了王勃的才华横溢和高傲不羁,以及都督阎伯岐的爱才、惜才、重才之心,他并非不识珠玉、小肚鸡肠之人。
《荒唐部》
《荒唐部》这一卷,主要记载了发生在古人身上的各种鬼神怪异之事。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描写,我们会质疑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看似荒诞的描写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是作者希望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会发现,《荒诞部》也只是看似荒诞,在其背后,实则蕴含着大智慧。许多富含哲理的思想,恰恰就渗透在这些看似荒诞的字句当中。
在众多鬼神描写当中,有几个小段落是我认为切合现实状况的,有着托物言志,托荒诞描写言现世之志的意思:
“杜默哭项王:和州士人杜默,累举不成名,性英傥不羁。因过乌江,谒项王庙。时正被酒沾醉,径升神座,据王颈,抱其首而大恸曰:‘天下事有相亏者,英雄如大王而不得天下,文章如杜默而不得一官!’语毕,又大恸,泪如迸泉。庙祝畏其获罪,扶掖以出,秉烛检视神像,亦泪下如珠,拭不干。”
一个是失意的落榜举人,一个是叱咤风云、自刎于乌江的项王,在这个故事里面,两人竟然产生了共鸣。在乌江旁的项王庙中,杜默醉后抱着项王的塑像大哭,感叹项羽英雄盖世而不得天下,自己文采出众而难以入仕,既怜惜自己,也怜惜成王败寇、输给刘邦的项羽。而项王的塑像似乎也有了感应,产生了共鸣。第二天,看守庙宇的人发现,塑像也落下了眼泪,且久拭不干,仿佛是在同知己述说自己的不甘。英雄惜英雄,同是天涯沦落人,二人相隔千年仍然产生了共鸣,相互诉说着自己的不甘,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既为他们的不得志感到不值和遗憾,替他们感到惋惜,也深深地明白了“成王败寇”这个世间真理的残酷性。如果不能成功,再伟大的英雄,也只能是失意的英雄。
“告大风:宋陈尧佐尝泊舟于三山矶下,有老叟曰:‘来日午大风,宜避。’至期,行舟皆覆,尧佐独免。又见前叟曰:‘某江之游奕将也,以公他日贤相,故来告尔。'”
宋代的贤相陈尧佐出仕前,曾经泊船于三山矶下,因为听信了一名老者的劝告,第二天没有出行,结果侥幸躲过一劫,避免了被大风弄得船翻人亡的结局。后来,他再次见到了那名老者,原来,这位老叟不是他人,而是当地的河神,因为不忍心陈尧佐这位将来的贤臣命折于此,所以出手相救。读到这里,我相信有德行的人自然会得到天佑,即使神明是不存在的,上天也会在冥冥之中眷顾那些行善有德之人。这也劝导我们要行善崇德,为人光明磊落。得道者,天助之!
“鬼之董狐:晋干宝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遂撰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
这个故事引出了中国历史上在志怪小说的写作上造诣极高的、《搜神记》的作者干宝。据传说,干宝是在气绝身亡之后悟得天地间的鬼神之事,遂而复活,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悟编撰成书,名为《搜神记》,干宝也因此获得了“鬼之董狐”的称号。这个故事明显具有浪漫主义和幻想主义的色彩,也许是后人惊叹于干宝的想象力和才华,才做此假设,也或许是后世的怀疑论者们为了给自己一个答案,解释干宝《搜神记》的成因,才编造了这个说法。不管怎样,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前因后果,是十分有趣的。
其他部分
除了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部》《文学部》和《荒诞部》之外,《夜航船》中的其他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不同的部分,能了解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内容,所获得的感悟和心得自然也有所不同。
第一卷《天文部》和第二卷《地理部》,讲述了明朝人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的天文、地理知识。虽然按照现在的科学水准来看,其中有许多内容明显荒谬不实,但是也有很多写实的记载之处,这是十分可取的地方。而且,即便把这两个部分当作趣闻轶事来看待,权当拓展见识,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第六卷《选举部》则通过一个个小段落介绍了古时候关于官员选拔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相对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选举的一整套制度以及该制度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百态。
第九卷《礼乐部》则介绍了我国古时候的礼乐制度。这些制度和规定对于生活在“礼崩乐坏”的现代的我而言,是有些陌生的,但是光透过文字,我也能看清在字句当中所蕴含的那套礼乐制度的威严与神圣感。现在,那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僭越的君权,以及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礼乐制度的消逝,仔细思之,不由得感慨万千。第十六卷《植物部》,可谓是《夜航船》一书中较为实用和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一卷,里面详细介绍了多种植物的形态、习性以及价值等,虽然过去了数百年,但对于我们现代人加深对植物的了解而言,还是很有实用性和参考价值的。
最后一卷,也就是第二十卷《方术部》,是我认为全书中最为荒诞的一卷,即使与名为“荒诞”的《荒诞部》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方术部》里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咒语和法术的施法过程,在今天看来,里面大多数内容都是不科学和没有任何根据的,姑且只能将其当作明朝百姓的一种信仰或迷信吧!
总的来说,《夜航船》虽然意蕴高远,但绝不是晦涩难懂的古书。作者用浅白的文言文讲述了4000多个段落,在这些段落里面,绝大多数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或者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知道的社科知识。对我而言,《夜航船》就仿佛是明末清初,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陷于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整个神州大地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时,一位有骨气、有气节的名为张岱的文人,披发入山之后,通过自己的笔墨纸砚为这漫长的黑夜点起的一盏长夜明灯。这部书仿佛是一艘永不停止前行的孤帆,穿越了数百年的黑暗,来到了现代人的面前,带给我们以思想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启迪!
这就是《夜航船》,一盏永不熄灭的长夜明灯,一艘黑暗中前行不止的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