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消费者要什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30763013/b_30763013.jpg)
“95后”的标签
要理解年轻人,你必须先懂得他们的生活、数字习惯(digital habits)、奋斗目标、行为榜样、文化标准,了解他们如何应对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清楚他们如何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然而,让这一代人产生疏离感的又主要是他们与信息、媒体消费、移动技术之间的关系。过去几年里,我们进行了数百场采访,对象是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年轻人,我们已经将我们的发现归纳为一系列年轻人文化的特征。这些标签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全球人口变化的特征。
“95后”的标签
独立:他们愿意为了成功而主动奋斗,比他们大一点的“80后”和“90后”则更喜欢“被发现”。
多元: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群体,他们对所有国籍、种族、性别和取向的人开放包容,他们期待看到品牌、课堂、媒体也能体现这样的价值观。
参与:他们很有政治意识,主动投身于有关环保、社会影响和公民权利的事务。他们专注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想要和致力于改变世界的机构同在。像马拉拉·尤萨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
这样的积极分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信息过滤:他们常被误认为“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但其实他们有在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分辨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什么应该被过滤掉。
实用主义:“95后”的父母是童年时经历过经济萧条时期的“70后”,因此“95后”会选择更“实际”的职业(比如会选择法律专业,而不是想成为“网红”),他们在经济上较为保守,而且会避免“80后”和“90后”遇到过的社交媒体隐私陷阱。
个人品牌:他们不像“80后”“90后”那样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分享,而是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着自己的存在;隐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也使得Snapchat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软件大受欢迎。
合作:不管是在教室用Skype和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流,还是在在线游戏平台上玩电子游戏,或是在操场上做团队运动,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合作在现实和虚拟环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