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莫斯科在途中

………

天边哪,现在还没到来,

天边哪,还在千里之外。

不论我们离莫斯科已有多远,

这儿仿佛还是莫斯科地界。

莫斯科的铁轨呀多么漫长,

直伸向万里迢迢的远方。

森林、草原、笔立的山岩

都隔着一重玻璃车窗,——

一切都风驰电掣般闪过窗前,

车厢里却是莫斯科的春天,

莫斯科的舒适和暖意

一直延长到铁路终点。

我们在横贯全国的旅途中

保持着首都的生活习惯,

保持着莫斯科的温度,

受不到西伯利亚的风寒。

如果那日夜奔波的火车

在漫长的途中暂停片刻,

你就会看到一个小市镇,

好像一个小小的莫斯科。

哪怕是一个车站,一个水塔,

也带着俄罗斯建筑的特征。

哪怕是卖汽水啤酒的亭子,

或是关门待修的书报亭……

莫斯科放开了神秘的线团,

把长长的丝线牵向天边。

现在还没有走下她的台阶,

现在还没到告别的时间。

直等到你落脚在西伯利亚,

出现在一个不出名的地点,——

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世界上,

这就是你的地址,你的家园。

你要在这儿安家落户,

生活在这遥远的天边,

开发它的一切富源,——

那时候,

莫斯科啊!再见!

莫斯科站住了,向你告辞,

然后又开了车。这幅奇景啊

渐渐向远方的云雾中隐没……

你是不是不小心掉了队?

你要不要赶上去追火车?

你要不要抓住扶手跳上车?

不是的?没有差错?那么,

就祝你在此地幸福地生活!

我们和那对新婚夫妇

告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我们——全车厢的旅伴

给了他们一切美好的祝愿。

仿佛我们对这小两口

已经有了特别的权利。

仿佛我们早就帮助过他们

一步步走向这个目的。

仿佛只因为年长了几岁,

我们就有了不小的功劳。

仿佛他们能结为夫妻,

当初是由于我们的介绍……

他们走上月台,走进车站,

终于在人群中消失不见……

我们目送着这对年轻人,——

用我们逝去的青春的眼光。

这眼光充满着严峻的记忆,

也充满着明朗的回想:

当年哪,

我们响应新生活的召唤,

也曾买过长途车票,奔向远方……

远方还是那么永无止境,

时代的变化却那么惊人!

我们多么羡慕年轻的接班人,

却又不愿吐露这羡慕之情。

祖国的土地呀,处处充满了

勤劳的手和忠诚的心……

辽阔的远方,沸腾的生活,

一切如旧,却又日日更新……

(飞白、罗昕译)
(选自《山外青山天外天》,作家出版社1961年版)

【作家简介】

亚历山大·特里丰诺维奇·特瓦尔多夫斯基(A.Т.Твардовский,1910—1971),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苏联西部斯摩棱斯克州。1925年首次在报纸上发表诗作。30年代初就读于斯摩棱斯克师范学院,后转入莫斯科文史哲学院攻读文学。卫国战争期间任军报前线记者。曾担任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及《新世界》文学杂志主编。一生创作了许多抒情诗、长篇叙事诗和散文作品。他的长诗《春草国》(1936)、《瓦西里·焦尔金》(1941—1945)、《路旁人家》(1942—1946)、《山外青山天外天》(1950—1960)先后获得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此外,还出版有日记体小说、文学评论等。他的作品反映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3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运动、40年代的卫国战争、战后复兴和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四部长诗,对苏维埃诗歌发展的贡献巨大。

【作品导读】

《山外青山天外天》这部以旅途日记形式写成的长诗,被文学史家称为“抒情哲理史诗”。长诗运用了“大地漫游”这一俄罗斯长诗喜用的传统模式,涅克拉索夫的《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普罗科菲耶夫的《邀请旅行》以及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另一部长诗《春草国》都是娴熟驾驭这一结构的出色范例。《山外青山天外天》以“道路”为象征,以“列车”为载体,以抒情主人公“我”为主角贯穿始终,巧妙地把现实与历史,近处与远方,时间与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对往事的回忆自如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回顾了苏联人民十月革命后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了战后年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激动人心的事件。诗人在描绘祖国的土地方面十分突出“远方”这个词,“山外青山天外天”在原文中的意思就是“远方之外还有远方”,它国土异常辽阔,远方似乎永无尽头,诗人的眼前永远是远方。在“远方”这个形象中,作者表现了人民对未来探索不止的信心。因此,有的评论家将特瓦尔多夫斯基喻为“道路”诗人。

全诗共15章,每一章既是长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可以独立成篇。长诗的第1、2章,即“山外青山天外天”与“途中”,描写作者从莫斯科登上开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列车,动身奔向远方。时值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打得正酣,作者感叹:世界大战打完才几年,“太平又进了太平间”,语气中充满了忧虑不安。作者还指出,旅行有两种:一种是离开原地到远方去;一种是坐在原地倒翻日历,而这一次他要把两种旅行结合起来。第3章“七千河”运用庄严的颂歌式语调歌颂伏尔加河和俄罗斯。第4章“两个铁工场”赞颂了苏联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乌拉尔,同时以略带伤感的语调,忆起了父亲当年在老家农村里开设的小铁匠铺。第5章“两个远方”写的是列车继续前进,到达西伯利亚,前面是新的远方,而后面也不断产生出新的远方:乌拉尔、伏尔加、莫斯科、斯摩棱斯克、西部边疆……“两个远方”都吸引着“我”,而“我”更乐于多谈后面的远方,尤其是故乡。第7、12章,即“西伯利亚的灯火”与“安加拉河上”,直接描写西伯利亚。前者以从大处着手的气势赞美西伯利亚,后者是全诗最长的一章,详尽描述了安加拉河上宏大的建筑工程。第9、10、11这三章,即“童年的朋友”、“前方和后方”与“莫斯科在途中”,叙述西伯利亚途中见闻。尤其是第11章,它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自愿离开莫斯科前往“天边”的西伯利亚安家立业,立志用“勤劳的手”和“忠诚的心”,“把边疆和首都紧紧连结”在一起。在这五章构成的“西伯利亚乐章”中,诗人使用大起大落的语气,悲伤、讽刺、赞叹相互交织。此外,第6、8、13、14章,即“文学闲话”、“谈谈自己”、“旅途就要终结”、“有过这样的事”这4章,表达了“我”对当时社会上和文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见解。特别是第14章连同接下来的最后一章“新的远方再见”对斯大林进行了批评。在苏联文学中,这是最早触及这位“东方的儿子”的个人迷信问题的作品之一。

整部作品通过“土地”和“历史”来描绘祖国形象,同时也描绘出了时代的形象。全诗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跨度相当大的空间与时间。驰骋的“记忆”串联起了空间的、地理的旅行和时间的、历史的旅行。诗行间流溢着诗人那乐观、昂扬的情绪,同时也沉淀下了思考和判断,因而长诗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深重的历史感。《山外青山天外天》代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诗共同的主题倾向,“历史”、“记忆”、“旅行”和“道路”等等成为那一时期长诗中最喜使用、出现最多的形象。

(北京大学 查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