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褶皱与经典
1.3.1 前辈的积累
提到褶皱,应该要提到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三宅,1938年出生于广岛,1945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岛核爆,母亲四年后去世。三宅利用日本5世纪时期布料的特殊处理工艺,使服装的外观有非常特别的效果且具有神秘的东方特性。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油布、聚酯纤维的针织面料,结合独特的裁剪方式,形成了被世人称为“第二层皮肤”的着装特征和风格(图1-4)。
图1-4 Issey Miyake
自从1989年三宅一生将具有特色褶皱的衣服正式推出与顾客见面的时候起,三宅一生的名字和他衣服上的褶就连在一起了,压褶、抽褶、波浪褶、自然垂褶……
三宅运用褶皱表现他的个性,这也是他设计灵感的原初。在以运用褶皱为设计特色的前辈,法国时装设计师VIONNET(1876—1975年)的风格中,三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并加以发扬光大。从另一个角度,他希望自己设计的服装像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一样舒适服帖,褶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它能给穿衣人足够的活动空间,也能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体态的机会。三宅一生说:“只有你的作品被日常生活接受,设计的价值才会被认可。”在这里,三宅一生很好地解决了东方的服装注重给人留出空间和西方式严谨结构之间协调的问题,在看似完成度不高的服装中,顾客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三宅一生的褶皱服装是通过顾客的穿着行为,最后完成造型任务的。这就是我们常提起的属于顾客的“二次设计”。
1.3.2 我爱褶皱
当我们设置这个课题的时候,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然而,前期没有设计调研和面料选择,拿起面料就做。由于缺乏对面料种类和形态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同学的设计理念和灵感的表述能力没有激活。以至于完成的作业表现出来较为平淡,缺乏设计感和形态特色。如图1-5所示为服装与服饰设计2013届学生的作品《我爱褶皱》。
图1-5 服装与服饰设计2013届学生的《我爱褶皱》
作业的结果再次验证了设计制作前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设计前,如果没有调研工作,好比你拒绝前人的积累和成绩,设计是一种人文产品,需要文化的滋养,才会有魅力。前人的积累其本身就是人文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