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肺主一身之气】

《内经》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

宗气积累在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肺,使呼吸得以进行。

肺主一身之气,是由肺主呼吸作用而决定的。

有关肺的生理功能,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气通于肺”之记载。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中记载华佗对肺的描述时说:“肺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簦。”

肺在体腔内位置最高,被覆于心脏的上面,故称“华盖”。由于肺的支气管到肺内分成很多支气管树,最后又分成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再不断分支,末端为肺泡所代替。故形容为“虚如蜂窠”。肺有司呼吸的功能,通过呼吸往来自如,即“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肺主呼吸,能使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进入体内,而体内的浊气通过肺呼于体外,肺吸进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形成宗气,所以说“肺为宗气之化源”。故《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动输篇》又说:“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可以看出,宗气贯注心脉。又通过心主血脉而布散周身,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而宗气的形成与肺有关,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或“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除上述“司呼吸”与“形成宗气”外,从《素问·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的记载分析,古人似乎亦粗浅地认识到在体循环中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呼吸。经肺吸入的氧气“归心”,由“心主血脉”到全身各部组织,“脉气流经”与各部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变动脉血为静脉血,然后再回“归于肺”,便是“肺朝百脉”。也可以说是“肺循环”。这是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肺主一身之气”的另一个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势必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若肺丧失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

相关链接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素问·经脉别论》

食物进入胃中,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心脏,再由心脏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精气沿着经脉运行,归于肺中,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