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英烈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最开始是官名,也是军队建制度,为殷商设立,分为左、中、右三师。到了春秋时,宋国将左师当做卿,并与右师执政,有很大的权利。左师、右师与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并称为六师,也是执政大臣之一。左师掌君臣百官的教训,又与右师,兼管政令。及至战国时,左师成为赵国无实权的高官,并负责教导宗室子弟的学业。

触龙因为博学、善辩、有才华,被赵惠文王任命为左师,并负责教导太子丹的学业。

赵王丹和平原君坐车,来到左师教学的地方。却听学童说左师身体欠安,回到邯郸郊外府邸修养。赵王丹见左师不在,又不知道左师的府邸,仅存的希望又破灭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然,平原君知道,左师不是真的生病了,那是为了躲避大臣,也是躲避赵太后。看来,赵国有很多聪明人都选择明哲保身,不想得罪太后,自发躲了起来。

赵王丹见左师不在宫中,问道:“叔父,我们怎么办。”

平原君见赵王丹请他拿主意,笑道:“我们找上门去,左师不可能不见吧!”

赵王丹想起左师那张正派的脸庞,有些害怕道:“这,不太好吧!”

平原君见王上有退缩之意,以退为进道:“王上,不想去见左师。臣,告退。”

“叔父,等一下。”赵王丹若不去,传到大臣耳里,定会被非议,咬着牙道:“寡人去就是了。”

赵王丹和平原君坐车,来到邯郸郊外,一处别致的庄院。赵王丹看着这座庄院问道:“叔父,怎知左师的府邸。”

平原君笑着道:“邯郸,我生活了数十年,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

赵王丹想了想,皆说叔父是赵国最贤明的公子,养士三千,这点事自然难不倒他。平原君让人送去拜帖,自己和王上坐在车中一边等候,另一边闲聊。

赵王丹知道左师这个人注重礼仪,若是礼节不周到,左师定不会高兴。赵王丹见叔父这层礼节都想到了,对叔父着实佩服。

左师触龙手握鱼竿正在院中水塘垂钓。长子触庸快步走了过来。因为触庸脚步声发出的声响太大,吓跑了水中的鱼儿。触龙见刚要上钩的鱼儿就这样跑掉了,问道:“慌慌张张,做甚。”

触庸忙道:“父亲,王上和平原君来了。”

触龙仍旧注视着水面的鱼鳔,半响都没有应答。触庸见平原君和王上都在门外等候,父亲却还有闲情逸致垂钓。触庸知晓父亲的脾性,也不敢催促。

触龙神色困倦,闭着双眼,呼呼地睡了起来。

触庸低声道:“父亲。”

触龙睁开眼睛,问道:“怎么了。”

触庸轻声道:“有鱼。”

触龙见状,忙收鱼竿却钓中了一条鱼精。触龙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将鱼精拉出水面。触庸看着鱼精,足足有三斤重,喜道:“孩儿垂钓,不及父亲。”

触龙重新挂好鱼饵,抛入水中道:“你看的是钓鱼,我看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触庸问道:“父亲看的是什么。”

触龙双眼盯着鱼鳔,问道:“你可知,我为何爱垂钓。”

触庸忙道:“当然是父亲喜爱垂钓之乐。”

“这是其一。”触龙又道:“垂钓能培养一个人的耐心,能让人心境宁和。心境宁和才能思考,遇见事,也不会慌里慌张,反而会游刃有余。”

“孩儿受教了。”触庸想起王上和平原君还在门外等着,不知该怎么办。开口,怕打扰了父亲的雅致,不说,又怕父亲之举得罪了王上和平原君。

触龙见孩儿很久不说话,问道:“你是不是觉得,为父有些不识抬举。”

“孩儿不敢。”

触龙知道这个儿子那里都好,就是不敢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想法,问道:“王上和平原君在外等着,我却在这里垂钓。为父没有立马相迎,你是不是觉得,不符合礼制。”

触龙见孩儿不说话,却猜到了他要表达的意思,问道:“你说说,王上和平原君为何来拜访我。”

触庸道:“王上学业不好,想请教父亲。”

触龙见儿子这个理由,还算牵强,又问道:“平原君呢?”

“平原君是陪王上来的。”

“王上是有问题请教我,但不是为了学业。”触龙换了一口气,又道:“平原君忙得不可开交,怎会有时间陪王上来找我。”

触庸又说了几个理由,都被触龙给否定了。触庸实在是想不出,王上和平原君前来的目的,问道:“请父亲示下。”

“你呀!一点都不关心国家大事。”触龙出了一口气道:“王上和平原君前来,想必是为了齐、赵两国邦交之事,也是为了赵太后而来。他们是想要我进宫有说太后,让长安君去齐为质。”

赵太后因为长安君怒喝群臣之事,邯郸人人皆知。触庸身在邯郸,岂不知晓。触庸就是为了让父亲说出这句话来,顺势问道:“王上和平原君正在门外等着,父亲见,还是不见。”

触龙有意考察儿子对时局的判断,问道:“你觉得,我是见,还是不见。”

触庸想了想答道:“父亲见了,王上和平原君有所求。父亲拒绝,便会得罪王上和平原君。父亲若答应了,就会入宫有说赵太后。赵太后怒喝群臣足以证明是不会把长安君送去齐国。父亲此举,也会得罪赵太后。有说不能成功,王上也会对父亲失去信任。父亲不见,得罪一方。见了,也会得罪另一方,甚至两方都得罪了。”

触龙见儿子分析也没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触庸坚定地道:“见。”

触龙问道:“为何。”

“其一,王上是君,前来拜会父亲,父亲不见,有失礼数,与礼制不合;其二,父亲是王上的老师,定该为学生解惑;其三,父亲是王上的臣子,理当为主分忧;其四,王上之行是为了江山社稷,赵氏男儿,人人都要为国家尽一份力。其五,大丈夫理应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理应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你长大了,也成熟了。家业交到你手中,我也放心了。”触龙转过身来,看着自己的儿子,“你说得不错。大丈夫,理应报效国家,报效君王,理应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触龙撂下鱼竿,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又道:“走吧!我们去见见王上和平原君。”

触龙来到赵王丹的马车前,行礼道:“臣,不知王上、平原君造访,未能远迎,还请王上莫怪。”

赵王丹下车行礼道:“左师,莫怪寡人叨扰才是。”

平原君上前行礼道:“左师,贵体安好。”

触龙行礼道:“见过平原君。”

平原君道:“左师,王上和我到你家门口了,不请我们进去小酌几樽。”

触龙笑道:“两位请。”

触龙将赵王丹、平原君请进庭院,并吩咐自己的长子触庸准备美酒佳肴。赵王丹几次想开口说话,都被平原君的眼神给顶了回去。触龙没想到王上这么能沉住气,自己也不将话题揭破,与两位吃美味,饮邯郸佳酿。

平原君见吃得差不多了,喝得也够了,直接切入主题道:“左师,实不相瞒。王上和我来此,是有事相求。”

赵王丹恭敬行了一礼道:“请左师入宫,替寡人劝诫母后,早日促成齐、赵之盟,对抗秦国。”

触龙端起酒樽笑道:“王上喝多了吧!赵国贤能者众多,又有平原君相助。岂能要我这把老骨头去劝诫太后。”

平原君惭愧道:“不瞒左师,太后,我劝谏不了。”

触龙独饮一樽,笑道:“还有平原君不能做的事情。”

“左师太高看我了。”平原君又道:“赵国能者虽众,能当王上左师者,唯有君尔。”

触龙对这句话倍感受用,笑道:“能得平原君妙赞,我心甚慰。”

平原君可怜兮兮地说,“左师,太后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很多大臣都被太后,骂得狗血淋头。我是真不敢去啊!”

触龙笑道:“太后连平原君的面子都不给。我去了,太后也不会给我好脸色吧!”

“赵太后宠爱长安君,邯郸人人皆知。”平原君骂道:“齐王不答应连横抗秦也就算了,还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齐王不想结盟,也不明说,还让我们因为没有诚意背上骂名。齐王,着实可恨啊!”

触龙笑了笑,干脆地答道:“太后,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太后并不是霸道,无理取闹的妇人。我们言之以理,晓之以情,站在太后的角度考虑问题,太后岂会发怒。”

平原君敬佩道:“朝中大臣皆说太后霸道,也只有左师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触龙知道平原君想表达的意思,也不拐弯抹角,“平原君,我去有说太后。”

平原君没想到左师就这样爽快地答应了,提醒道:“左师,你可要想清楚。太后正在气头上。”

左师心想,“你们拜访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样吗?”

赵王丹也道:“母后的性格,左师也清楚。寡人不想母后和左师闹得不愉快。”

触龙见这个学生在为自己考虑,浅笑道:“我说话太重,不符合太后心意。太后也会看在多年的情分上,不至于对我生气,也不会骂我一顿,更不会将我驱逐。王上,臣去,最多会惹太后不高兴。”

赵王丹见左师说得轻松,显然是有点胸有成竹,问道:“左师,有把握说服母后。”

触龙坦然道:“没有把握。”

赵王丹吸了一口凉气,他也不想这位老师上了年纪,还被母后一通责骂,脸上无光,劝阻道:“左师没有把握,何必去招惹母后不痛快。”

触龙宛如没事般地说道:“王上,话不是这样说的。秦国伐赵,此乃国家大事。诸臣皆为连齐抗秦,四处奔走。我乃赵国之臣,王上之师,也应该出点力。”

赵王丹还是担心左师被母后责骂,劝阻道:“左师为国、为寡人之情,寡人感受到了。左师大可不必如此。眼下,母后正在气头上,还是不要去。”

平原君见王上说得有理,也道:“左师,你的大仁大义,我领教了。王上说得不错,太后发怒,你就不要去招惹不痛快了。”

触龙问道:“王上、平原君,你站在太后的角度想想就会知道,太后为何会怒斥群臣,大发脾气。”

赵王丹见左师是明白人,更加不忍心,“左师知道,为何还要去。说不好听,左师这是自取其辱。”

触龙凝重道:“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王上不用担心我,我和太后还有点交情,我去劝劝太后,说不定太后就改变主意了。”

赵王丹见劝不回左师,朝着平原看了看。平原君没想到左师性格执拗,但听他之言,想必是有办法。这一刻,平原君恍然间明白,左师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躲避太后和群臣,而是为了想办法劝诫太后。纵使,赵王丹和他不来拜访,左师为国那份情怀也会去劝太后。平原君想通此节,也不愿辜负左师,朝着赵王点了点头。

赵王丹见叔父同意了,也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躬身道:“左师比寡人更了解母后。无论左师劝诫母后能否成功,寡人感激不尽。左师,请受寡人一拜。”

“王上,这是折煞老臣。”触龙见赵王丹谦恭地行礼,忙道:“这是臣该做的。”

赵王丹想起秦国欺诈楚国之事,也担心齐国欺诈赵国,又问道:“左师、叔父,我们送长安君去了齐国为质,齐国不出兵,该怎么办。”

触龙见王上想到了这层关系,足以见得,他开始为亲政努力,淡淡笑道:“王上勿要担心,齐国出不出兵都不影响我国和齐国结盟。”

赵王丹道:“寡人听不明白。”

平原君是聪慧之人,岂不明白,左师这句话的意思,笑道:“我们大张旗鼓,宣扬长安君去了齐国为质。秦王得知,又会怎么想。”

赵王丹一点就通,笑道:“秦王定会认为齐、赵交好。”

触龙点头笑道:“秦王见了,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国难可解。”

赵王丹见国难可解,顿时,喜形于色,随后又愁苦道:“如何才能说服母后送弟弟去齐国为质。”

触龙道:“王上,这件事交给臣。”

赵王丹问道:“左师有办法说动母后。”

触龙见王上的记性真差,提醒道:“臣说过,没把握。但臣会竭尽所能。”

赵王丹感谢道:“好,拜托左师了。”

触龙又道:“臣去做太后的工作。长安君的工作,就交给王上了。”

赵王丹被左师话中的意思点醒,长安君自己去齐,他也不用背负排挤兄弟的骂名,郑重道:“好。寡人去做长安君的工作。”

平原君端起酒樽道:“来,我们举樽,为大事可成,共饮一樽。”

送走了赵王丹、平原君。触庸也担心父亲会冒犯太后,问道:“父亲,打算从何入手,说服太后。”

触龙道:“我在等待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