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很多家长玩不过孩子,好像孩子都是无师自通,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时代不一样,但道理一样,估计孔子也曾注意到类似的现象,所以有感而发:“(对于任何学问或技艺)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又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对电子产品,孩子就是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类知识感兴趣,学习就不会枯燥无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走入在学习中获取快乐、在快乐中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让人感受到知识为生命带来的巨大乐趣,并油然而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恰如《论语》的开篇之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孔子将学习分知之、好之、乐之三个不同的层次:“知之”是知道,是理智层面的知道应该学习、懂得如何学习;“好之”是喜爱,是在感性层面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好、情感倾向;“乐之”是乐趣、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是生命的幸福感体验,是由学习引发的快乐、由学习带来的满足、由学习获取的幸福,是一种理性认知和感性认同叠加之后达到的人生快乐。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能够深情“乐之”的人,便是有真性情的人,是有能力爱的人。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明末散文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对任何事物都没有癖好的人、没有瑕疵的人,是不能与之交往的,因为这样的人缺乏深情、缺乏真心。结合孔子的话,张岱说的确有其理。由此又想到填报高考志愿,很多考生不知如何选报,其实,依据兴趣填报志愿就是最好的选择。对某个专业有兴趣,学起来就不会太累,也会主动积极地为之付出,将来工作自然爱岗敬业,事业成就都会接踵而来——“学业—职业—事业”在这里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