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推进社会建设

袁光亮[1]

摘要:在中国推进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但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并不等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也不等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能够积极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的只能是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以及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购买和管理。

关键词:社会建设 本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人才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岗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这种社会转型对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需要,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转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为社会工作被许多国家的社会转型实践证明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最有效果的良方之一。为了解决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社会建设,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后,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进一步指出,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300万人。2009年《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也提出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逐步使民办社工机构数量、结构、规模、服务和管理水平适应社会需要,切实为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 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

社会工作产生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西方国家已经为大众所熟悉,与律师、医生并称为三大热门职业,被称为“社会工程师”或“社会医生”。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在发展社会工作时,我国社会工作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往往只把西方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社会工作认定为专业社会工作,进而以此为标准把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工作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并分别赋予不同的含义,而在社会工作实务界,也因此有了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社会工作的分类。正如不能简单地将中医界定为传统医学、西医界定为专业医学一样,既不应该将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工作简单地界定为普通社会工作与行政社会工作,更不应该将西方国家的专业社会工作等同于本土的专业社会工作。虽然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和我国本土社会工作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但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方法产生的社会环境,毕竟不同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环境。

首先,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工作发源于英国,发达于美国,产生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是西方社会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产物,而本土社会工作形成的土壤只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环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内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本土社会工作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具有天然的区别。

其次,不同地区的社会问题本身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的目的、重点、手段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北京市和美国底特律市的逆向城市化都是因为人口问题,但北京市的问题是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造成了住房紧张和交通紧张,表现出逆向城市化的特点是已经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口和郊区的农民不再愿意成为市民,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大力发展郊区住宅产业和生态农业,满足人们在郊区享受城市生活的要求,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社会工作。而美国底特律市的逆向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的袭击,汽车产业的衰弱,以及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大量市民逃离底特律市,城市成为废墟,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是恢复人们对于底特律市的信心,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城市社会工作,特别是社区社会工作。

最后,由于西方国家目前较为成熟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在经历了上百年专业化职业化过程后才形成的,本土的专业社会工作同样需要在我国社会经历过专业化、职业化过程后才能形成,因此,只把西方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社会工作认定为专业社会工作,进而以此区分甚至否定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工作的做法值得商榷。现阶段的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正如首部“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指出的,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社会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并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来开展职业活动。专业价值和伦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是本土社会工作与西方社会工作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同样,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也必须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工作职业守则。社会工作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足我国现实国情,自觉接受并内化我国的主流文化,服务并服从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积极投身我国的社会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社会工作人才是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并列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既强调专业要求,更强调作出积极贡献。这里的专业要求并不规定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是社会工作者或者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原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民政部《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与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的规定,社会工作者是指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和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包括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具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例如,根据原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第18条的规定,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能力有:①职业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即“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具备较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经验”;②专业工作能力,即“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各类复杂问题,并对所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估”;③专业督导能力,即“能够指导助理社会工作师开展专业工作,帮助其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和能力”;④专业拓展能力,即“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保证服务质量”。因此,没有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特别是数量庞大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虽然不是社会工作者,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不完全具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只要能够“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包括通过社会工作教育研究、政策制定、宏观管理、社会服务等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在现阶段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人才。

因此,本土社会工作人才侧重于人才的要求,是个大概念,可以包括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包括实际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关键是是否有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作出积极贡献。因此,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都属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

二 社会建设迫切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积极参与

就我国现阶段转型社会实际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战略目标,推进社会建设是重要手段。社会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积极参与。

社会建设所以特别需要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积极参与,除了社会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因为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与其他工作方法相比,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①可以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和引领作用。与其他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相比,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凭借其专业性、职业性和独立性,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专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和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②可以充分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且处于不同环境,会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不同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而专业社会工作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最大的特点是遵循专业理念,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所面临的个别化问题,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因此,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一线,发挥专业能力,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需求。③可以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通过为社会提供种类繁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服务,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需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可以树立专业和职业声望,确定专业和职业地位,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现阶段主要是指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根据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因此,往往具有比其他社会服务组织更高的专业性。与单个的社会工作人才相比,现阶段我国更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这首先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大部分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智力上,人们都无法以个人的形式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必须以组织形式来加强满足需要的能力。而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不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更因为在现阶段,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相对于社会工作者个体,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更能集中智慧整合资源,有组织地发挥专业作用,服务社会建设。此外,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还可以促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推进实现专业人士的职业化。当然,从社会建设的需要来看,促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让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加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来服务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培育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活力:①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培育扶持与依法管理并重,完善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解决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健康发展。②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积极支持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培育发展立足社区服务社的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③促进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建设。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为标准,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项目运作、活动策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规范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用人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快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自律和诚信教育;完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财务管理,强化民主决策和监督,有条件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引入外部审计机制,建立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 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与购买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优势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必须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目前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既包括体制内岗位的设置,也包括体制外岗位的设置。所谓体制内岗位,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社会工作岗位,在养老、助残、就业、服务机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工作岗位,在城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中的社会工作岗位;所谓体制外岗位,主要是在公益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的社会工作岗位。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时必须:①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标准。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必须在认真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组织的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标准,推动形成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②逐步拓展社会工作岗位领域。结合社会建设实际,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思路,在众多的社会工作领域积极选择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的领域,如楼宇社工与党建、社会救助与服务、心理咨询与减压、社工培训与督导以及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等领域,推进专业社会工作,逐步扩展和延伸社会工作岗位,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③分类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根据不同单位和机构的性质,分类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内部,明确要求其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在养老、助残、就业、服务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引导其将社会工作岗位作为其专业技术主体岗位,在学校、医院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辅的事业单位,推动其将社会工作岗位纳入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统筹考虑;在公益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依法成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鼓励和引导其根据自身性质服务领域和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在城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中,要求其认定一批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在农村地区,要求其结合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探索推进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和设置。

对于已经设立的社会工作岗位,政府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单位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首先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招聘应届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等制度,把优秀人才特别是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推选到社会工作岗位上,确保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其次,政府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要通过社工派驻等形式,为街道社区、医院学校、福利组织等提供专业社工服务,不断扩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再次,政府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单位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要共同落实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任务,共同对社会工作岗位聘用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和管理。又次,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配比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明确其收入标准不低于社区工作者,同时采取绩效奖励的方式,鼓励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最后,对于按照规定聘用的社会工作人才,政府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单位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要根据岗位标准兑现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热情,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层次的动力,切实发挥其专业作用。

在推进购买社会工作岗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方面,政府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单位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强调政府主导民间运作原则。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社会工作的实践普遍证明:推进社会工作,关键是政府支持。购买社会工作岗位工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造环境氛围、提供财政支持、考核评估、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政社分开”,本着培养、锻炼、扶持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原则,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并具体负责落实。②坚持专业方向原则。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选择项目领域,按照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社会工作岗位,严格规范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聘用人员入口管理,在社工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确保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性,努力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工作格局,将所购买的社会工作岗位打造成真正的专业岗和示范岗,带动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让更多有实际需要的社区居民享受到优质的专业服务。③注重培养一线社工原则。要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依托购买社会工作岗位着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善于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服务社会的一线专业社工,让更多一线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带动更多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服务,形成团队效应,建立“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力争通过购买社会工作岗位,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晨潇:《西方社工先有职业,中国社工教育先行》,《人民政协报》,2010年5月12日第C03版。

吴群刚:《创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模式》,《前线》2009年第12期。

袁光亮:《从现行法律解读我国社工的职业能力》,《社会工作》2009年上半月第11期。

甄炳亮、王秀江:《宽与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员关系探析》,《中国民政》2010年第2期。


[1] 袁光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区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本文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项目“北京社区工作模式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PXM2011014208)、北京市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面向首都社区的社会工作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编号:PXM201001420)和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PHR20100723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