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10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自信,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卫平[1]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满怀信心,无比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再次彰显了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决心也有信心领导国人迎接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伟大复兴,打破当代国际社会特定政党长期连续成功执政的世界纪录,历史将不断证明任何统计“规律”都是可以被刷新的。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一个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将一个曾经在近代满目疮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失败国家,将一个一度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落后国家,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建设成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火车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三十多年的发展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发展,保持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基本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谐、人权、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等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已经在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承担的国际义务上日益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负责任的大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来源于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永无止境地思想解放的优良传统。中国革命的成功就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书本教条和别国模式的结果,改革开放的成功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改革开放”是与“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要变革一切阻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体制、机制。党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满无缺的模式”。正如邓小平同志“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而这种以“自我革命”为重要特征的改革就是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是改革开放中伟大的思想解放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思想不断冲破自我束缚的牢笼,在建设中国特色的赶超型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来源于自觉的忧患意识和化危机为机遇的超凡能力。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党的最高决策层一直保持高度的清醒,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高度警觉党的各级领导中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不断重申“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再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倶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实际上一直是危机推动的,如果没有“十年文革”造成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就不可能有“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没有当年的“政治风波”、“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也很难想象会有邓小平“南方谈话”那样的划时代文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危机推动大改革,大挑战促进大发展,大困境激起大解放,历史灾难成为社会进步的代价。目前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薄熙来案件”和“乌坎事件”所标志的高层政治危机和基层治理危机,再次给了党的最高决策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从而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来源于自觉理性地有效应对复杂意识形态争议的政治智慧。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毋庸讳言,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硬实力显著提升的同时,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邓小平当年尖锐指出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传统弊端中的“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得到较彻底的改观外,其他方面的弊端还有待深入改革。现行体制机制所决定的特权与容易滋生的腐败,缺乏充分竞争和法治保障的市场所导致的绝对贫富差距与相对心理落差,社会道德与政治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并相互交叉感染、恶性互动,中国的精神版图和知识界陷入深刻的分裂与重组。虽然这些都属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发展才是更大的问题,但国家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混乱和集体人格分裂,于是人们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做的不说,说的不做;想“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者有之,想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者也有之,更有甚者假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真行改旗易帜的邪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引发的利益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价值冲突和意识形态对立,党的决策层高度理性地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既照顾和协调现实的利益格局,尽量缓解争议和冲突,又让人民始终对深化改革抱有希望和期待,为更重大的改革预留空间;既明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强调“改革开放”,高度智慧地“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既肯定“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更明确当前指导改革开放的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邓小平的“不争论”到胡锦涛的“不折腾”,充分体现了党的最高决策层破解和摆脱复杂的意识形态纠葛的高超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来源于正在成功地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政治传统的发展中国家,但长期的贫穷落后使党在领导人民开始改革开放时必须首先发展经济,这不仅是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需要,更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共识,但中国的改革从来就是“全面的改革”,党在改革开放战略布局中,始终将“发展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并以经济改革拉动社会转型,由此引发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来渐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其中第二项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充满豪情地回应国内外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普遍期待,明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强调要抓好如下几项重大任务:1.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6.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而表明党的最高决策层对现行制度所蕴涵的民主精神是充满自信的,只要将共和国《宪法》和共产党《党章》等文本制度执行到位,将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关于公民和党员的政治权利充分落实,不断完善其执行细则和司法救济程序,就足可使中国民主政治的程度有极大的提高。而通过分别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党内协商民主制度逐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高领导职务的任期制和限期制,以及最高权力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移交程序已日趋成熟和巩固,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既高度统一,最长任期又有限制,并依次逐年平稳移交权力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奠定了基础。

中国正在不可阻挡地前进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各种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与其他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党的最高决策层在特定时期必须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选择改革的突破口和各方面改革的轻重缓急,但最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改革是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由于改革毕竟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对于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才能不断缓解和化解,只有不断通过改革实践所取得的实际业绩,才能最大限度争取大多数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因此,对改革的“共识”只有通过改革的成功实践才能逐步形成,改革决策者的睿智和勇气远比所谓“改革的共识”更重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最高决策者的邓小平同志当年在“南方谈话”中力排众议断言: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全球视野和历史责任感就显得极其难能可贵和尤为至关重要。变革中的中国正热切期待着在党的十八大当选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深谋远虑,雄才伟略地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全球视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既充分抓住目前中国经济在世界上难得的“一枝独秀”的战略机遇期,更深刻洞悉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隐忧,主动深化改革,以民心所向的民生建设和廉政建设为主攻方向,突破既得利益集团和现有利益格局的制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更加坚定有力的新步伐。


[1] 黄卫平,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