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公民对于一国政体的支持与拥护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与保证,也是每一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政治教育实现的理想目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政体,其地位再一次被党的十七大报告确认,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四大制度之首。俞可平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的政党制度两大制度称为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所有其他政治制度的基石(俞可平,2009)。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新兴市场观察》(Emerging Markets Monitor,2006)杂志通过分析中国的宏观、微观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50年中仍存在发展优势。然而,也有学者对中国的官僚体制与民主进程存在负面评价(M.Pei,1998;Peter Nolan,1994;Jean-Frangois Huchet,2006;Michael,1995)。甚至有学者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社会主义法治”不足以成为“法治”,并且中国现存的这种缺乏言论自由的政治体制加剧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矛盾(Cabestan,2005)。唐文方根据1999年对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和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态度的调查认为,中国既不是危机四伏也不是国泰民安(唐文方,2008)。那么,中国大学生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政治制度?本研究在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背景下,在分析当前制度研究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这一研究主题,并以大学生作为人大制度认同的主体,希望通过分析他们的认同现状与特点,挖掘人大制度认同的影响因素,为现实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