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徐咏梅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近几年进入发展瓶颈期,很多企业面临转型。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中小企业应从公司治理入手,重组股权、科学决策、有效激励,在会聚人才的同时,拓展融资渠道,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决策;激励
近几年,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应用新技术、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中小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随着企业实现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逐步扩大。剖析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瓶颈有很多原因,诸如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融资难度过大、管理机制混乱、财务监管失效等,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机制。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般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更多关注的是股东、董事会和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分为管理层中心主义、股东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三个阶段。以董事会为中心的结构在代表股东利益、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决策、经营的效率,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结构的主流。而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未能建立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停留于股东会、大股东甚至老板个人的层面,决策效率低,企业内部缺乏防范风险机制、资源配置体系和员工激励机制。尤其是在以职业经理人为主导地位的管理模式下,追求经理人利益最大的目标会影响和决定管理团队的决策,忽视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不能很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这两种治理结构,都不利于企业的资本化、规模化经营。[1]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但要强调主体,还需要重视客体,即公司经营中体现的权、责、利及其合理配置问题。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是合理配置权、责、利,而权力的配置,尤其是通过资金及财产交换等方式体现出来的财权配置是否合理,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前提——合理地变革企业权力关系能建立更有效率的组织体系,进而合理配置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2]
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财权过度集中,个人独裁行为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不胜枚举,巨人集团就是其中一例。另一方面,有许多人曾对(美国)安然公司内部决策权最大限度地下放大加赞赏,但安然的破产无情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过度分权的体制下,拿着“奶酪”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外部人,而是自己的部下或子公司。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当前较为困难的经济环境中必须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利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架构,进而完善规章制度,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发展水平。
二、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
(一)完善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股权单一。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在公司老板身上,老板是实际控制人,是公司唯一的大股东。一些老板苦于独自承担资本投入和亲力亲为的压力,但又不愿增资扩股,对职业经理团队更是疑虑重重,彼此缺乏足够的信任,最终不欢而散;也有的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相信职业经理人或投资方,动不动就许以高薪,或出让高比例的股权,或采用所谓的项目(公司)承包模式,在失去资本控制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往往出现新投资方及管理人员或遇难即退,或激进发展。很多时候,企业为筹集资金或投资具体项目需要开办多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之间没有相互持股或隶属关系,实际上同属于一个控制人,既无法做到两权分离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降低了决策有效性,加大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又分散了本已捉襟见肘的各项资源,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因为产权不明晰,缺乏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和长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在银行、投行和基金公司面前信用等级降低,难以获得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影响企业发展。[3]
要想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改革股权结构,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以合理的资本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摒弃一股独大以及以家族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以期权等方式为管理层留有股权,从而形成合理的公司股权控制结构,加强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保证企业在资本经营、规模经营中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加强决策科学化水平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经营决策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偏好,项目的决策主要根据管理者个人的经验,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随意性比较大,导致企业的一些巨额投资项目或回报迟缓,或终告失败。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做基础,仅靠个人或家族式经营手法已无法保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及时有效地作出有关企业经营方向、项目投资等的正确判断。[4]实践中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多元化经营的问题,对此更应该注意避免因为决策的随意性而陷入多元化陷阱。不可否认,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实际上就是将多个专业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进行,或者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生产、市场、管理等资源优势,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多元化经营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同的融资渠道,并在企业内部营造和创建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在这个内部资本市场上通过资金调配和资金融通,可解决个别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竞争力。多元化经营应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如果企业一股独大,或者管理层过于强势,都会造成企业追求过度的多元化经营,表现为较为随意的、非相关的多元化投资,导致经营管理质量下降、预期收益无法实现、资金压力加大,从而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5]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对吸引和留住人才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可以促使企业从根本上理顺内部各种关系,借此重整股权结构,使公司治理常态化并保持应有的竞争力,确保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51.
[2]卢太平,刘敏.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异同[J].财会月刊, 2004(1):42.
[3]胡志强.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意见[J].企业导报,2013(5):85.
[4]陈凯玲.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3(5):40.
[5]续飞.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07,17(5):180.
作者简介:徐咏梅(1972—),女,浙江东阳人,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工商管理。
*本文发表于《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