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2018年国民经济各行业间的职工收入分配状况

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重点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及部分服务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一)从总体收入水平看

2018年,各行业收入差距依旧过大。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国民经济19个大行业中,职工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有4个,9万~10万元有3个,8万~9万元有5个,6万~8万元有3个,6万元及以下有4个。同期,城镇私营单位在18个行业中[6],职工年收入在7万元及以上的有1个,6万~7万元有2个,5万~6万元有5个,4万~5万元有8个,4万元及以下有2个。[7]如果将城镇私营单位职工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放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也只能排在第13位的位置,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的批发和零售业,略高于采矿业。城镇私营单位职工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的状况表明,行业内部由于所有制类型不同导致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从各行业内职工年均收入差距看

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与城镇私营单位职工收入差距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倍数关系为2.26倍;差距最小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其倍数关系为1.00倍。从中位数看,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收入中位数为85147元,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平均收入中位数为47752元,相差37395元,两者的倍数关系为1.78倍,高于平均收入(1.66倍)的倍数。进一步分析发现,近10年来,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年均收入水平始终低于其中位数水平,而城镇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年均收入水平始终高于其中位数水平。这说明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职工收入高的只集中在几个高收入的行业,更多的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镇私营单位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见表9)。

表9 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差额

(三)从离散系数变化情况看

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的离散系数为0.3334,城镇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的离散系数为0.1892,表明城镇非私营单位行业职工年均收入的差距要大于城镇私营单位行业职工年均收入差距。从发展趋势看,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的离散系数比上一年在增加,而城镇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年均收入的离散系数在减少,表明前者的差距这一年在扩大,后者的差距这一年在缩小。

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行业间的职工年均收入离散系数(0.3334)大于同年各省份职工年均收入离散系数(0.2469),表明行业收入差距仍大于省份收入差距。而同年城镇私营单位行业职工年均收入离散系数(0.1892)也大于同年各省份职工年均收入离散系数(0.1879),与2017年相比,城镇私营单位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开始大于省份间的收入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