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苦难的童年

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索罗斯

出生在犹太家庭

1930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的一户犹太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悄无声息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小娃娃在60年后,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奇迹和金融灾难。而在此时此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在意世上多了一个叫索罗斯的人。

索罗斯的父亲非常聪明,是一位律师。索罗斯的母亲出身于富裕家庭,是一个犹太富商的女儿。由于母亲的出身,加上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按理说,他们一家本应该十分富裕,不会为经济上的问题烦恼,可是,由于索罗斯的父亲十分懒散,对事业缺乏上进心,所以索罗斯的家庭并不富裕。索罗斯一家经济状况经常处于拮据状态,因此,索罗斯并不像外人看上去那么幸福。

索罗斯的父亲在年轻时头脑非常聪明,而且他还受过系统的教育,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思想也很活跃,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原本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银行家,或者是一个控制巨额财富的商人,或是一个有名望的大律师。按照他的才智,这些理想完全是自身能力能够达到的。

索罗斯的父亲曾经是雄心万丈,想要做一番事业,甚至到了想入非非的程度。可是,在亲身经历了战争之后,他的性格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见识到了在战争中人性受到的扭曲与摧残,他感到在战争面前,人类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和当局不断地鼓吹和宣传战争,索罗斯的父亲和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在不了解战争真相和战争目的的情况下,头脑一热就自愿报名参军了。

他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很快就会得到上司的器重与任用,然后他就会被提升为少尉或者更高的职位。

可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谁都无法控制战争,更无法预料战争的结果。尽管索罗斯的父亲一腔热血,一心想在战场上立功,可是他没有想到,他还没来得及一展雄才大略,当个英雄,就成了阶下囚。索罗斯的父亲和他的许多战友被俄国人俘虏了。

索罗斯的父亲被俄国人送到荒凉的西伯利亚关在了战俘营中。

那里的条件异常残酷,就是当年汉代使者苏武被扣押,一个人牧羊的地方。在冬天,那里的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以下,而且常常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那里的冷空气非常著名,一流动起来的话,半个中国都会受到影响。

在囚禁索罗斯父亲的地方,方圆几百千米都没有人烟。谁要想脱离群体,即使是囚犯一样的群体,就很难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战争中做了俄国人的战俘,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索罗斯的父亲非常聪明,是个机智勇敢的青年人,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仍然充满了求生的活力。

索罗斯的父亲凭借自己的才智,装成被驯服的战俘,积极设法讨好战俘管理者,并在工作中尽量显示自己在组织方面的特殊才能。他很快就赢得了战俘管理者的信任,也获得了战俘们的好感。于是,他被选为战俘代表。

在俄军的战俘营中当代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俄军规定,如果在战俘代表管理的人群当中发生战俘逃跑的事件,首先要处死战俘代表。而这些成了战俘的人,个个都成了亡命之徒,横竖都是死,他们都不愿坐以待毙,他们随时都在寻求逃生的机会。

索罗斯的父亲十分了解这一点,他比别人更聪明。他当战俘代表可不是为俄国人服务,当然更不愿意受逃跑的战俘的牵连被处死,他是想借助当代表的职务便利,联络一些有本事的人,设法逃出这死亡之地。

索罗斯的父亲充分地利用了自己当代表的有利条件,逐渐联络了几十个各有所长,而且又相互信赖的战俘。其中有木工,有铁匠,有医生,有滑雪运动员。他们个个都有独特的本领,对逃出西伯利亚战俘营很有帮助。

当然,索罗斯的父亲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他有的是聪明的头脑,见机行事的眼光和高于他人的组织才能,因此,他很快便成了这群人的领袖。

在他的严密组织和精心策划下,他们秘密了解地形,设计着逃跑的计划,筹备逃跑需要的东西。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他们等到了逃跑的机会,这伙逃亡者,趁看守松懈,在一个深夜,悄悄溜出了战俘营。

由于掌握了逃跑需要的地形和地理知识,在索罗斯父亲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边。

那些会木工的人,这时派上了用场,他们用逃跑时带出的木匠工具在很短的时间里,扎起了一个大木筏。然后,他们也不管方向,就顺流而下。

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逃离战俘营所在地,躲过随时都会出现的追杀,然后再想办法打听如何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些逃亡的战俘在河面上漂流了几个星期,饥寒交迫。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漂流了几百千米。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逃过了俄军的追杀时,就上了岸,没法打听到本地区的名字以及所处位置。然后,朝着自己国家的方向走去。

这群战俘意志坚强,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行走了几个月,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经受住了残酷环境的折磨,终于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

然而,当他得知那些没有逃亡的战俘没有被处死,也没有遭受过痛苦的折磨,而且比他们还早一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时,他感到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戏弄了。

就在索罗斯的父亲逃亡的那段时间里,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了新的政权,新政权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俘,实行了人道主义政策,把他们统统释放了。

这个戏剧性的对比让索罗斯的父亲对命运产生了困惑,他觉得命运似乎在捉弄他这么有才能的人。经历了死亡的考验和命运的捉弄之后,索罗斯的父亲性格大变。以往的雄心壮志没有了,那颗聪明的头脑中经常闪现的幻想再也没有了。

索罗斯的父亲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他的心冷却下来,而且逐渐变得有些懒散。在他的心中产生了“人算不如天算”的宿命论意识。什么理想、追求、对未来的憧憬等,都无法在他的头脑中再激起火花。在他的生命中,剩下的只是生存和生命的延续。

虽然索罗斯的父亲精神颓废,但他在索罗斯的教育上却是煞费苦心。

在父亲的言行中领悟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老索罗斯火热的青春年华也消失了。他变成了一个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的人。他不再想成为什么有名的人,也不想成为少年时期梦寐以求的富商阔佬,而是想过一天是一天,他觉得这样也很好。

好在他的聪明才智还在,他学习了法律,找了一份律师差使,外加一份不薄的家产,他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至少算得上是中等人家的生活。

老索罗斯虽然丧失了理想,但却没有丧失幽默和欢乐,他丰富的学识、聪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和诙谐的语言,都使他显得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此外,他还是一个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人。

老索罗斯与人相处,轻松愉快,从不计较什么,除了向人借钱而讨人不愉快之外,他总是能够使周围的环境显得轻松愉快。

尽管老索罗斯意志消沉,不想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可是,他的青春年华还在,低沉的情绪没有完全掩盖住他英俊的相貌和聪明才智,因此,一个犹太富商的女儿看上了他。

老索罗斯虽然对未来丧失了理想和追求,但他并不排斥爱情和婚姻。他和那个爱上他的犹太富商的女儿结婚了,这个女人当然就是后来成为投机家的索罗斯的母亲。

婚姻生活再度燃起了他少年时代的理想,老索罗斯对生活又重新找回了信心,他那犹太人经商的聪明才智又开始显露,他除了当律师之外,还购进了一些房地产以及发行了一份世界语杂志,他是世界语方面的行家。这些投资为老索罗斯带来了很可观的收入。

这对犹太人夫妇,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市过着幸福而平静的生活。婚后不到几年,他们有了两个儿子。

1926年,他们生下了大儿子,这个儿子继承了老索罗斯的经商天才,成年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丰厚的家产,仅靠父亲遗传的经商头脑和自己的苦干,逐渐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在他身上圆了老索罗斯想成为犹太富商的美梦。

1930年,他们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他们给他取名叫乔治·索罗斯,这个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是老索罗斯意想不到的,他后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金融投机事业,充分利用了泡沫经济时代提供的商业空间,在投机事业上,取得了老索罗斯根本想象不到的惊人成就。

当然,老索罗斯只看到了他这个儿子的事业的开头,而没有看到他的辉煌。

在乔治·索罗斯的童年时期,老索罗斯得过且过的毛病就已经形成。这毛病给他的儿子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印象。

有一段时间,他们住在远离布达佩斯的洛拔岛,而老索罗斯的办公室远离布达佩斯。

他每天晚上回到洛拔岛居住,而早晨到布达佩斯上班。路上要乘船,懒惰的老索罗斯经常睡到船来了才起床,上船时带着刮脸的用具,利用乘船的时间刮他的胡子。他是能多躺一分钟算一分钟。他似乎把什么都看淡了,什么都无所谓,混生度时,得过且过就是他的哲学。

虽然老索罗斯很懒惰。可是,他却从不怠慢儿子,他喜欢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他们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因此,尽管他不愿干任何工作,可是,却愿意为儿子们做任何事情。

他把儿子当朋友,和他们在一起闲聊,给他们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愿意听故事,小索罗斯也不例外,他喜欢听父亲讲故事。老索罗斯经常给儿子一个接一个地讲故事。为了让儿子高兴,他不停地搜寻新故事。

从书上找适合于儿童的故事或者自己编故事。后来,当索罗斯稍大一些,就对父亲的经历产生了兴趣。这时,老索罗斯就给他讲自己如何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如何被俄国人俘虏,当俘虏后如何设法逃生,在逃生的路上,度过了哪些艰难困苦。

老索罗斯把自己刻骨铭心和九死一生的战俘经历,讲给孩子们听,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是动听的故事,又是父亲的亲身经历。这种经历,对孩子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在索罗斯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不愿意干活,而愿意陪儿子聊天的行为,但他当时不可能了解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只知道父亲喜欢和自己聊天。

其实,这是战争的一种创伤。干事缺少激情是人们对未来失望的表现。而愿意为孩子做点事,却是在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老索罗斯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到了上学的年龄,小索罗斯就进了学校的大门。学校的生活时常让小索罗斯感到枯燥乏味,小索罗斯也难免向父亲抱怨学校的不足。

每个孩子都需要欢乐,老索罗斯很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不仅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而且尽量把课外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以便给处在童年的儿子尽可能多的欢乐和幸福。

头脑灵活、求知欲很强的小索罗斯,经常向父亲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要求大都是为了满足兴趣的需要。而老索罗斯,总是尽一切努力,设法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使他们失望。

在小索罗斯的心目中,老索罗斯确实是个好父亲,在他读小学期间,如果他向父亲提外出游玩的要求,父亲就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一旦答应了的事情,父亲从不食言。

给小索罗斯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如果他事先向父亲提出了到什么地方去玩的请求,那么,当他放学走出校门的时候,父亲总是忠实地等在那里了。他们见面时就像相约的老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离开学校,任由小索罗斯去自己愿意去的地方。

在游历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小索斯罗的要求,身上没多少钱的父亲,常常是搜遍了自己的衣服口袋,直至把钱花光为止。

当没有钱去游乐场所时,父亲就带小索罗斯去郊外爬山,或是到河边散步。如果是夏季,就在清清的多瑙河中游泳,游累了,就爬上岸,父子俩躺在河滩上晒太阳,直至把身上的水晒干,把身体晒暖。在这些活动中,父子两个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这让小索罗斯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父亲的爱。

当儿子讲述什么事情的时候,老索罗斯很认真地听着。在儿子说话说累了的时候,老索罗斯就为他讲故事、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讲商业上的投机门道。在父子的亲密相处中,小索罗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读不到的道理。

老索罗斯为了满足儿子们的要求,在时间和金钱方面,从来都是非常慷慨的。

让小索罗斯困惑的是,父亲让他去干借钱这种难堪的事,但却用借来的钱带他去游玩。

在世界上,犹太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在现实批判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笔下,犹太人以吝啬著名。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犹太人与钱的关系。

一方面,他们能赚钱;另一方面,又很难从他们那里得到钱。不管这些文字章节是真还是假,反正向犹太人借钱并不是件容易事。对此,索罗斯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体验到了。

老索罗斯懒散的行为和得过且过的苟且生活态度,使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不好。而这个不思进取的男人,一反青少年时期的信念,过起了先借钱,而后工作还钱的生活。

具体地说,老索罗斯在家庭生活无着落时,就去向别人借钱,在欠下债后他再去上班工作,用工作挣来的钱去还账。

虽然他能够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一般都能按时把钱还给债主。可是,频繁地借钱,总有惹人讨厌的时候。

小索罗斯上学之后,对父亲经常举债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了。他看到,父亲不仅借债,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了。

他家的财产,随着父亲不时地变卖而越来越少。财产的减少,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差,使得有钱的人更加害怕老索罗斯向他们借债。

生活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使孩子们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他们的母亲每天为生活而奔忙。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一点补贴家中的钱,可是,她不容许喜欢投机取巧的丈夫拿这些钱去玩耍。

小索罗斯现在还不能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所以,有时还是向父亲提出自己的要求,如到外地去旅游,去滑雪等。虽然经济条件已经不允许这么做了,但是,老索罗斯不愿意扫儿子的兴,而他自己又没办法弄到钱了,于是,他就让小索罗斯自己向亲友借钱。

儿子是尊重父亲的,他不能拒绝。当小索罗斯向亲友提出借钱时,人家表现出来的鄙视的眼神,确实让他感觉不是滋味。

每次借钱之后,父亲就安慰他,这些钱他会想法尽快还给人家的。这对小索罗斯是个安慰。当借到钱之后,父亲就带上索罗斯,到他想去的地方,痛痛快快地玩耍。

每当这时,已经懂事的索罗斯就问父亲,为什么他不去做点能挣钱的工作?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家里多一些财富。父亲的问答是,财富对于人生来说,是包袱;钱太多了,生活就有了负担;有了钱,人就会变得自私、软弱。

小索罗斯听着父亲这些话,感觉有些道理,不过,他还是认为向人借钱是件不舒服的事。小索罗斯在这种复杂矛盾的环境中成长着。

做事情要靠自己

索罗斯有个比他年长4岁的哥哥。这个发育良好的犹太男孩,有着和索罗斯一样聪明的头脑。他身体结实,精力旺盛。

处在少年时期的他对弟弟很不友好,从不会对弟弟谦让,更谈不上保护弟弟,每当两个人同时对一件东西感兴趣,并为此发生争执时,吃亏的总是小索罗斯。毕竟哥哥占尽了身体强壮的便宜。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小索罗斯也在哥哥那里得不到任何帮助,他不当着小朋友们的面修理他或给他颜色看,就已经算是很照顾他的面子了。

而多数情况是,哥哥要么让他在小朋友面前出丑,要么让他尝尝拳脚的滋味。在与哥哥发生矛盾时,小索罗斯也想反抗,可是,在他反抗时,受到的惩罚会变本加厉。这常常使小索罗斯难以忍受。

少小的年纪,总是把父母当成保护神,每当受了哥哥的欺负,小索罗斯总是跑到父亲那里去告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爱他的,父亲是他的保护神,父亲会为他主持公道。

然而,父亲听的时候是那么认真,但听完了却连一句公道话也不说,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在童年和少年的成长中,索罗斯一次又一次地受哥哥的欺辱,他一次又一次地到父亲那里去诉说,去寻求为他主持公道。可是,让哥哥受到惩罚的希望却从来没有实现过。

他有时很恨父亲,为什么不能主持公道呢?为什么不惩治坏哥哥呢?

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支持,没有人为他撑腰,他渐渐懂得,什么事情都不要依靠任何人,最可靠的是自己,遇到多么困难的问题,不要乞求别人帮助,最根本的办法是靠自己。

他终于悟出了父亲想让他懂得的道理。老于世故的父亲,深深了解生活的艰难,更知道如同海洋中的一叶扁舟的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更艰难。因此,他要儿子懂得,干什么事情,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委屈,不要等待别人为自己解决,要靠自己。世界上最可靠的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勤劳慈爱的母亲

索罗斯的母亲是个很有教养的女人。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她在少女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有文化,懂得一些艺术,也不乏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爱上老索罗斯,是因为,出现在她眼前的是有知识有才能,而且是一表人才的老索罗斯。然而,她却不了解这个在死亡边缘上挣扎回来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淡了,甚至对生活都失去了必要的热情。

本该过上流社会生活的索罗斯太太,随着家庭负担的加重和丈夫日甚一日地变卖家产,陷入了为生计而发愁之中。她每天和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一样,从早忙到晚,为的是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

这些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条件。在为满足这些条件而奋斗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贵夫人,只有终日劳碌的劳动妇女。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索罗斯太太对老索罗斯很不满。

哪里有不满,哪里就会有抱怨。哪里有抱怨,那里就会有争吵。

在争吵中,夫妻感情出现不睦。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有教养的妇女,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默默忍受着生活的重负,一刻不停地为生活忙碌着。

生活的重担没有摧毁她那慈善的心灵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她对丈夫虽然有意见,但却对孩子们关怀备至。

不管经济条件多么差,她总是设法让全家人,尤其是她的两个儿子不挨饿受冻。母亲的慈祥,对孩子们是个巨大的鼓舞,母亲的爱,会使孩子们产生爱心。

索罗斯太太不仅在生活上满足她的儿子们,而且还在文化和艺术上尽可能影响他们。儿子尚处在童年时,她就用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影响他们,还用历史伟人的一些事迹来教育和激励他们。

在家庭关系上,尽管索罗斯太太对她的丈夫很不满,她没有丈夫那样九死一生的经历,因此,她不可能理解丈夫的心情。和死神打过交道的老索罗斯,把什么都看得很淡,而且,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环境中,只要有饭吃就行了,要钱和产业干什么?

然而索罗斯太太并不懂这些,她每天面对的是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

由于想法不一致,两个人吵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为了不影响两个孩子的成长,她尽量克制自己。因为,争吵的原因,多是由于老索罗斯既不愿意做事,又大手大脚,浪费钱财,而她与丈夫争吵,主要是想维持家庭收支平衡。

母亲的勤劳和慈爱,给童年和少年的索罗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为富豪之后,愿意拿出一些钱来投入慈善事业,不能说与母亲的影响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