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9年国际宏观环境对中国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
2019年国际政治格局持续深刻转变。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沿用“美国优先”政策,维持单边贸易体系,以政治手段强势干预经济活动。2019年传统地缘势力正不断寻求区域内的领导地位,区域外国家则通过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甚至宗教的影响力来促进这一变化,世界几大热点地区形势正经历着不断的重整与动荡。2019年世界经济受制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贸易政策、周期性的供需矛盾等因素,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承受巨大压力。同时,中国持续推进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战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政治因素已经在石油流通行业发挥重大作用。这些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给中国成品油供应安全、中国炼油能力、中国成品油价格都带来了影响。
(一)2019年国际政治环境分析
2019年以来,国际政治环境中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矛盾逐渐尖锐,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不断出现,强权政治正不断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
1.国际政治格局持续转变,各种利益之争相继显现
(1)美国相继退出多个条约,进一步破坏全球的安全平衡。
2019年伊始,美国以“反以色列色彩浓厚”为由,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月2日,美国以俄罗斯违约为由退出冷战时签订的《中导条约》,美国的退出对全球核安全来说是灾难性的,一方面对全球核军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另一方面战术核武器的泛滥将会大大加深人道主义危机;4月,特朗普出席全美枪支团体大会,令美国退出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10月10日,根据美国媒体消息,特朗普政府预计很快就会退出《开放天空条约》;10月15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放弃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进一步割裂了全球经济联系,严重破坏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平衡,影响深远。
(2)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稳定全球油气资源供给平衡。
美俄在乌克兰、土耳其还有委内瑞拉问题上矛盾一直存在,双方持续对抗。2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接连发射洲际导弹做出回应;俄罗斯成功中标土耳其防空导弹项目,在北约武装体系内嵌入了俄制武器;面对委内瑞拉的国内政治动荡,俄罗斯坚定支持马杜罗政府,帮助委内瑞拉的政治形势恢复稳定;改善同沙特之间的关系,提升全球油气资源的定价权力;巩固同伊朗的同盟关系,抗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积极参与非美元清算体系的建设,规避美国制裁的风险;始终大力援助叙利亚阿萨德政府,持续八年的叙利亚内战即将结束;针对土耳其对叙北部库尔德人的打击,俄罗斯从中斡旋,梳理叙利亚政府、库尔德武装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
整个2019年,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采用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平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稳定地区形势和全球油气资源供给平衡。
(3)美欧之间分歧不断显现,石油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2019年初,特朗普政府公布了《美国—欧盟谈判目标汇总》,有意要求欧盟在与以中国为代表的“非市场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时,欧盟必须将中欧之间进行的任何贸易谈判都告知美国,美国拥有干涉的权利。对于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华为的行为,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政府都通过各自方式表示依然会和华为进行合作。2019年2月,美欧贸易摩擦开始向汽车产业延伸。201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一份对从欧盟进口汽车及零配件总价值110亿美元的初步关税报复清单,欧盟同时也开出一份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清单,威胁加征关税。2019年下半年,美国、欧盟之间关于空客、波音补贴的纠纷再次爆发。欧盟不赞成美国退出伊核协定,不赞成美国恢复对伊制裁,并推出新的结算体系INSTEX处理与伊朗的石油贸易。
美欧在石油领域的分歧主要表现为能源开发合作、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政策自主等方面,欧盟希望通过解除对伊制裁、建立新的清算体系、推进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等一系列动作重塑自身的能源供应体系;而美国则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手段打压俄罗斯、伊朗和OPEC,争夺欧盟的能源市场以期实现自身的能源霸权。
2.传统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几大热点地区形势不断动荡与调整
2019年传统地缘势力正不断寻求区域内的领导地位,域外国家则通过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甚至宗教的影响力来推进这一变化,世界几大热点地区形势正经历着不断的重整与动荡。
(1)东北亚局势暂时稳定,有利于石油市场的稳定。
朝鲜半岛目前局势暂时保持平稳,但美朝矛盾仍然存在,朝鲜寻求经济发展与美国不放弃冷战思维的矛盾依然存在,未来朝鲜半岛局势依旧复杂和严峻。东北亚地区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制裁与反制裁会不断发生。同时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重要经济体,也是油气消费大国,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可使东亚石油运输线路免受战火的影响,有利于石油能源流通和石油能源消费。
(2)南海地区非法勘探及军舰擅闯行为频发,不利于国际能源流通。
南海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中国以《南海行为准则》为依据与域内国家合作开发南海的油气资源,而越南等国家因历史原因邀请域外国家非法勘探开采南海的石油资源。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维护航行自由”为由擅自闯入中国12海里实际控制线,严重扰乱地区的安全形势。
南海地区是国际油气运输的重要航线,美国军舰擅自闯入此地区,一方面加剧了地区的不安全形势,另一方面因为美舰任务多样、人员负荷过大,域内频繁发生美舰撞船事故,这对国际能源流通造成严重影响。
(3)叙利亚地区整体局势逐渐稳定,有利于重建原油生产和消费体系。
从2019年初开始,美军逐渐撤出叙利亚,把兵力逐渐转移至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实际控制区。持续近八年的叙利亚内战已经接近尾声,叙利亚政府希望联合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开展国家重建工作,希望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一直支持叙利亚政府的军事行动,随着战事的推进,“伊斯兰国”武装力量已经基本被消灭,叙利亚政府军已经推进至土耳其、库尔德武装实际控制区域。美国和土耳其达成协议,商定将在叙利亚境内东北部边境建立“安全区”,以隔离库尔德与土耳其控制区,之后土耳其指责美国行动缓慢,准备直接驱逐库尔德武装。10月土耳其出兵打击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武装,作为库尔德武装的“盟友”,美国直接撤出库尔德控制区,实质上放弃了库尔德人。在俄罗斯的斡旋下,三方达成协议:俄军宪兵将介入叙利亚东北部,俄叙联军将帮助库尔德人撤出土耳其划分的安全区,而土耳其的“和平喷泉”军事行动区域将受限于目前占领区域,其他边境将由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宪兵控制。面对以上局面美国对库尔德政策再次发生转变,在撤军的同时却增兵叙利亚东北部油田,把石油生产掌握自己手里。叙利亚日产原油38万桶,是西亚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也是原来叙利亚政府和现在库尔德武装重要的经济来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围绕油田归属问题展开一系列斗争。
总之,整个叙利亚整体形势正逐渐走向稳定,但美国成为影响该地区形势不稳定的最大变数。叙利亚地区靠近海湾、中东产油区,叙利亚局势稳定一方面使OPEC相关产油国可以免受战火和难民问题对原油生产的冲击,另一方面叙利亚地区恢复和平稳定有利于打击原油走私,重建原油生产和消费体系。
(4)非洲地区深受政治斗争、经济困境及恐怖主义影响,局势愈发紧张。
2019年苏丹地区持续动荡,因民众不满巴希尔政府取消食品、能源补贴等经济政策,不断发动游行示威活动,最终军方发动政变迫使巴希尔下台。虽然巴希尔的下台一定程度缓和了苏丹境内的政治紧张局势,但苏丹深层次的结构矛盾一直存在,苏丹的政治形势不容乐观。而南苏丹地区形势也一直动荡不安,组建联合政府的目标一直没有实现,内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非洲地区其他产油国如乍得、尼日尔、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国受制于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困境,局势紧张与缓和交替进行,总体来说局势比较平稳,没有大的政治动荡,但最近几年非洲地区恐怖主义逐渐抬头,其中尼日尔地区一直深受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
非洲地区一直是国际油气资源重要供应区域,非洲地区局势时刻影响国际原油流通和国际油价,一个和平的非洲有利于稳定国际原油供应体系,有利于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5)沙特积极寻求经济改革,应对石油经济的脆弱属性。
沙特阿拉伯王国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一直寻求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但沙特牵头的针对也门胡赛武装的军事行动一直迟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与伊朗的竞争敌对关系一直也没有得到缓和。随着叙利亚内战接近尾声,沙特寻求叙利亚政府政权更迭的目的已经无法实现。因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沙特不得不寻求新的政治和外交突破,在国内打破原教旨主义的束缚,在国际上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政治合作,非常重要的一项是俄罗斯与沙特达成OPEC准备延长石油减产协议。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提出到2030年希望通过改革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愿景,作为该愿景计划的一部分,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2019年12月11日在沙特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筹集的资金将注入大型项目和旅游、娱乐等非能源行业,以摆脱沙特对石油的依赖,向经济多样化发展。
2019年中期,沙特赴美油轮在阿联酋水域遇袭,船体受损严重,沙特方面谴责说这是意图破坏全球原油供应安全;同期沙特阿美两个石油泵站遭袭,迫使该国一条重要的东西输油管道临时关闭,也令波斯湾地区局势更加紧张。美国、沙特直指伊朗与胡塞武装是主谋。2019年9月,沙特阿美旗下一座主要石油加工设施遭无人机袭击,引发大火,同时遇袭的还有该公司的一个油田。事件发生后,沙特关停了该国一半的石油生产,原油期货价格随之大涨。前后两次袭击,体现出沙特石油生产和运输体系的脆弱性,也体现出主要产油国对市场份额竞争的激烈性,将深刻影响全球的石油能源流通。
(6)伊朗内外部环境动荡,不利于原油供应及油价稳定。
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能源提供国。当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时,伊朗通过欧盟结算体系与欧洲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与俄罗斯、卡塔尔合作组建新的油气供应组织一同对抗美国的制裁。2019年发生的两起针对沙特原油生产和运输设施的恐怖袭击,使伊朗的外部环境大大恶化,美国通过在沙特增加武器装备、增派军舰波斯湾巡航的方式对伊朗施压,战争的风险一直存在。伊朗扼守霍尔姆斯海峡,这是波斯湾原油外输的重要通道,一旦冲突升级,会对原油流通体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自2019年初开始,因为美国制裁,伊朗经济陷入了严重危机,国内先后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游行骚乱,虽然骚乱很快被平息,但因制裁而引发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会一直伴随着伊朗的发展进程。伊朗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在中东地区仅次于沙特,这样一个原油供应大国如果因制裁而被隔绝在全球石油流通领域之外,或者因为外部和内部原因而发生动荡,势必会对原油供应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国际油价的稳定。
(7)委内瑞拉局势逐渐稳定,有利于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平衡。
2019年初以来委内瑞拉局势持续动荡,反对派人物瓜伊多自立为“总统”,并得到美国和欧盟部分国家的支持。美国为颠覆马杜罗政权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承认瓜伊多的合法性,并提供物质资源支持;二是对委内瑞拉部分实体和人员进行制裁;三是采用一些破坏性动作加剧委内瑞拉国内的动荡。但马杜罗政权在中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支持下,逐渐扭转了局势,实现了国内的政治稳定。
委内瑞拉可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产量在主要产油国中排在末尾,如果委内瑞拉的政治动荡持续下去,世界原油流通领域将失去一个稳定且潜力巨大的供应源,这对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平衡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2019年的国际政治形式错综复杂,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二)2019年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2019年国际经济受制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贸易政策、周期性的供需矛盾等因素,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承受巨大压力。
1.贸易战持续进行,保护主义争相上演
(1)中美经贸博弈持续进行,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
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持续推进。自2019年1月起,中美之间共举行了九轮磋商,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美贸易平衡化发展。双方一致认为,应明确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确保协商一致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在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同意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确认部分文本的技术性磋商基本完成,达成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这有利于中国、美国和全球的经贸发展。然而中美贸易磋商依然阻力很大。中美之间第一阶段经贸磋商已经结束,尚未见到实际效果,相反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不确定性继续加深。
(2)受制于“美国优先”政策,美欧贸易分歧加剧。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使得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四处出击,开始视欧盟等盟友亦为贸易“敌人”。继宣布对欧盟航空及农业商品加征关税后,又对法国数字税展开了关税报复。
(3)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
从全球贸易数据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构建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贸易壁垒。美欧贸易分歧加剧,日韩贸易纠纷持续,中美之间贸易谈判协议依然任重道远,这些事件都表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美国带头阻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区间,多个国家陷入经济困境
2019年,国际经济继续承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从外部的数据来看,全球多个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下调至3%,预示着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可能性正逐渐扩大,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严重的不确定性。
(1)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损害双方及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9年中国受贸易摩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美国伴随着减税法案带来的支出动力逐渐减弱,经济增长动能也逐渐减弱。历时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其深度、广度及长度超出想象,造成了中美高科技的局部脱钩。在这样持久的贸易摩擦中,中美双方没有赢家。双方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全球经济冲击也非常大,最终双方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2)英国“脱欧”出现实质性进展,欧盟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短期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数据疲软、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长期受欧洲深层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欧盟经济增速较2018年再次下滑。而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及大规模罢工也说明欧洲改革面临巨大阻力,经济形势在短期内恐难改观。英国“脱欧”问题严重影响英国的进出口贸易、动摇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3)相关油气生产国家经济形势不甚乐观。
2019年,俄罗斯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粮食产量大幅上升,工业生产增速位于2.6%~2.8%,农业、工业发展超过了能源产业。但是俄罗斯经济整体增速不高,2019年经济实际增速为1.3%左右,主要是由于减产协议及原油价格下降等原因,说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能源产业,经济结构仍需优化。伊拉克、智利、苏丹等国家,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造成国内反政府示威游行不断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大面积爆发,甚至发生兵变,这种不安全的国内形势,严重阻碍了该国经济发展。南亚地区的印度经济前景也不容乐观,最新的数据显示,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正逐渐放缓,内需不够强劲,出口没有明显改观,再加上国内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印度经济的发展也很艰难。
(三)2019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
中国石油消费规模和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对进口原油仍有很高依存度。2019年国际政治环境多变,局部矛盾频发,全球经济形势处于下行阶段。这些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中国的石油供应体系受到冲击,进而对中国石油流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1.全球政治格局动荡,冲击中国成品油供给安全
2019年大国博弈明显升温,即有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局部地区战争频发,国际形势越发复杂。“美国优先”政策所带来的美国与新兴国家、地区大国及其传统盟友关系转变和对垒,对国际体系造成极大冲击。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安全条约,对全球安全形势造成极大威胁。伊拉克、南北苏丹等国家爆发战争或暴力事件,全球政治动荡。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约5.03亿吨,同比增长9.5%,相当于进口1012万桶/天。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72.5%,同比增长1.6%。
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几个主要原油供应国,沙特、俄罗斯、安哥拉、伊拉克及阿曼等国家均有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和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尤其沙特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体能源供应国;其他如南苏丹本身产量较低还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原油供给不稳定;非洲地区的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则已经成为较为稳定的供应源;伊朗和委内瑞拉不断受到美国制裁,但伊朗在制裁生效前将2000万吨原油存入大连保税区的原油储罐中,以维持与中国等国家的增产贸易;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虽有和缓的迹象但还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中美之间的石油贸易存量较低。
中国成品油的供应安全依赖原油的供应安全,而中国原油又严重依赖进口,所以全球政治格局动荡必然影响中国成品油供应安全。
2.全球经济放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区间,带动中国炼油能力大幅提升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页岩气的冲击、美沙俄三方博弈,2019年全球原油价格在更窄的范围内波动:布伦特原油在55美元/桶至75美元/桶之间,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在47美元/桶至66美元/桶之间。中国连续三年新增产能持续增加。2019年全国新增产能2850万吨/年,全部来自独立炼油厂,即浙江石化一期工程2000万吨/年项目、山东鲁清石化500万吨及鑫岳燃化350万吨项目。
3.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中国成品油价格出现下降趋势
在影响国际油价的诸多因素当中,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往往是导致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全球经济放缓、需求减少和美国原油供应强势介入导致2019年国际油价下跌,有利于减少中国原油进口成本,扩大原油进口规模,促成中国成品油价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