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如何深度思考与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什么会“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知识的作用

| 知识不万能,但也不至于百无一用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广泛学习和阅读的确能让你成一个知识更渊博,学习能力更强的人,但这些东西并不是那么“有用”,除了让自己少受点骗,少交点智商税,对于过好一生,对于财富的增长,阅读貌似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所谓『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正是对这种状态的感慨,不过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把错误归结到道理“无用”上。

首先,“明白了很多道理”这句话就很值得考察,你说你明白了,但你真的明白了吗?道理是很微妙的,你会误解,会误用。又或者,你犯了『后视偏差』谬误——事儿办成了,你总能从经历的事件中找到依据,认为道理很有用,一切都按部就班;事儿没成,你又轻易地否定道理,认为它一无是处。

道理和知识的难不仅于此,一个道理要发挥作用,是靠其所在的系统而不是几句话,把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说的话全部背诵一遍,你并不会拥有和他一样的知识量。“明白一个道理”不过就是穿了一件新衣裳,不管它多么华丽,都不会改变你原有的认知、身份和社会阶层。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道理从来都不能保证过好一生,因为生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他人如何选择,行业如何变动,我们无法预测与左右,只要智商达标,拼的就只有努力,然后是家室,再之上,就是运气。

所以那些说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人,还是没明白多少道理,因为他们连“过好这一生需要哪些条件”这个道理都没有搞明白,总觉得明白道理就能过好一生,不愿意承认人生的残酷性,在『道理』和『过好这一生』之间强加单一因果关系,然后反过来斥责道理无用……分明就是作茧自缚。

现在回到开头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重新想一想,“书生”真的百无一用吗?多读书,广泛读书的作用大了去了,至少从笔者举的这个例子,你能看到一个思维缜密的“书生”是如何避免被一些垃圾道理感染的。

所谓书生无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无法参与政治,无法体恤百姓的悲叹,“百无一用”是夸张的说法,如果一个书生真百无一用了,那首先是社会的问题,其次是这个人自己的问题,而非书本和知识的问题。

书生说自己百无一用,你信了,教育专家批判高考,你信了,那马云告诉你钱不重要,你为什么就不信呢?其实这三者都是一个逻辑,那就是登上金字塔尖后的自我反思,道理是真道理,但本质上是顶级高手发的『牢骚』,吹的牛,把它们当作全部,是本末倒置。

不要对知识抱有过度的幻想,妄图以此改天换地。但同时,也别小看它的力量,即使过程很艰难,即使它有自己的局限,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 感受一个更广大,更美丽的世界

广泛学习,记忆的东西增加了,大脑中的灰质密度越来越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便会更多,所谓『融会贯通』,便是这样发生的。

所以不管你是创意性工作的从业者,还是想让自己平时多一些好点子,在思维上快人一步,或有不同的想法,你都需要尽可能多地吸收知识。

也许你会问,“我现在又不用这个,学它、看它干嘛?”但你每抛弃一个学习新知的机会,你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小。创新就像『搭积木』,不管你要搭什么,做什么创新,你都得有足够多的积木才行——而持续阅读、学习,就是在给自己积累积木,说不定哪天,它就会变成你酝酿的一个宏伟计划的一个部件。

虽然知识本身并不会产生创意,但当它们进入你的大脑,被你拿出来使用的时候,连接便会发生——“如何激发创意”本质上是个伪问题,头脑风暴,清单工具不过是个启动大脑的工具,在你状态不佳时可以刺激一下你,但它们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创意,创意仅且唯一来源于知识。

几乎所有人都羡慕那些“搞创意”的工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搞创意”的人,创意人的不同,就在于其看待世界的思维和范式的不同,正如贝克莱所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没有人能感受到“客观”,人的感受都是主观的,你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红色和我看到的肯定不同,色盲所看到的红色更加不同,不难推断,一切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范式和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我们永远逃不出其中,要摆脱它的局限性,只能尽可能拓展概念和范式,1+1+1+1……一直加下去,虽然难以穷尽,但至少所受的束缚会更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想法即现实』是有道理的,你脑海中的概念和范式越多,看待世界和事物的方式和角度越多,你所感知到的现实就与别人不同,看到的价值就越多,从而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人生的体验也越加丰富。

再次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知识能有多大的用呢?抱歉,它的作用真的不大,烦请放下姿态,放下实用的心态,正如我们不要求靠知道一堆道理过好这一生一样,我们也不要求知识有多大的用,能给你启发,让你更机灵一点,便是知识能许诺给你的全部。

至于你能把它发挥到什么程度,全看你自己的本事,没成,别怪罪知识,请认命;成了,请感谢自己爸妈生了这么聪明的你,别逢人就劝学,劝多读书。

也许唾弃知识并不是罪,有“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样愚蠢的推理也没什么可耻,你看不起知识,知识也不屑滋养你,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