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数字经济赋能生产组织变革
数字经济时代由于产业变化、社会变化以及背后的互联网文化和产业文化变化,生产组织形式必然随之变化。这种变化既包含宏观上的社会生产组织变化,也包含微观上的企业管理变化,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整体变化可概括为4D模式,即去中心化(Decentration)、扁平化(Delayering)、民主化(Democratic)、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一、去中心化(Decentration)
去中心化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组织运行形态,是指一个系统中不再存在一个特定的中心对系统中各元素的连接和控制;而是系统中各节点自由组织、自由连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或模式。
在工业时代,工厂成为社会资料生产的主要集聚地。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的支撑,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了生产和流通资源的集聚,形成了工业区或产业带。支持产业带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区位论、空间结构论和产业积聚论等。这些理论尽管对原理和要素的剖析不尽相同,但都共同描述了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都认可产业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以及区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Web1.0时代,互联网内容的生成和传播都无法脱离主流门户网站,因此仍然属于中心化的资源组织形式。到了Web2.0时代,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权级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去中心化的特征开始展现。在Web3.0商业模式解析中,我们发现,由于互联网的连接器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分配机制的形成,价值创造的行为不再需要依赖企业这样的组织,也可以由个人完成,并随着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去中心化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以往在价值创造中,由于分工的精细化,个人一旦脱离生产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而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可以脱离时空界限,看似各行其是,实质上有互联网这支“无形的手”在背后对个人工作行为进行有效串联,使之成为一个按照特定秩序、流程和规范有序运行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稳定运行的,这种稳定并非指一成不变,而是具有自适应、自发展、自传递和自更新的特性,使之具备无限生命力。因此,我们看到了身处西部的贵州,区位劣势明显,却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弯道超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大数据中心,为苹果、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巨头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使阿里不需要将数据中心建在杭州,腾讯不需要将数据中心建在深圳等等。
数字经济时代的去中心化系统总体而言具有四大特征:
(1)可适性:传统生产系统是按照生产流程进行业务分工和组织的,生产流程中如果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其整个体系的中断崩溃;而分布式系统不会,一个包含众多自治部件的分布式系统,在部分部件失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继续“生存”,这也就是说对于外部刺激,分布式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
(2)可进化:分布式系统的发展不再受制于中心节点的承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而是能够通过各节点之间建立的自动连接,实现以价值生成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配置方式,使系统内部通过不断地自优化进行演化升级。
(3)无限性:分布式系统也没有外延限制。系统可以通过连接外部节点,汲取外部资源来逐步扩展,在原有结构上构建出更复杂的新结构,使原内容创造更多新内容,创造更多新价值,依此无限循环发展。
(4)新颖性:在分布式系统中,个体之间的连接是无形的,随时根据需求建立,根据需要断开。因此产生的结果是难以追溯原因的,产生的现象是难以探寻本质的,也就是一种自适应的发展进化。
二、扁平化(Delayering)
扁平化是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而努力减少渠道、管理、沟通等方面层级结构的过程。扁平化的核心是精简机构、去除冗余、突出重点、提升效率。
原始商业雏形中的渠道是绝对扁平的,也就是采用产品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的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复杂化,生产商无法管理整个市场,于是出现了分销商、区域代理商和零售商。到经济全球化的当今,全球分工、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商业体系不断健全,生产的规模化进程和流通的差异化发展之间更为乖离,只有通过各级代理商,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管控市场。
而互联网去渠道化的特征也逐步显露,厂家可能无法在全球开各种直销专卖店,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戴尔的直销模式就对传统分销代理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涌现,人们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渠道被进一步压缩。当然,渠道的扁平化并非代表所有的渠道都可以消失,而是由于产品以及所面向的消费者的差异决定的。知名度高、品牌影响力大的标准化产品相对而言更适合扁平化的渠道,例如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品牌官方商城直购即可。而如柴米油盐等生活所需的小额细碎商品,消费者不至于分别登录所青睐的大米、食用油、酱油、醋等品牌官网分别购置,而会在社区附近的超市、便利店或网上超市一次性购齐。其次,诸如一些弱需求的、结构碎片化的、处于品牌推广期的商品也难以完全摒弃渠道。
除了渠道之外,扁平化还通常用于描述企业组织架构的变化。当企业规模扩大时,为了保障企业运行管理质量,原先只有增加管理层次的办法,形成树形组织体系。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多层级组织体系存在以下3种不适应:
(1)业务管控范围。以往一个企业管理层人员只能管理一定区域和业务范围内的事务,如一个车间主任只能管理一个车间,若要同时管理多个车间往往会应接不暇;一个销售代理只能负责一个片区的一定数量的客户等等。而互联网时代的云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帮助进行监控、分析和决策,这就使管理层可以得到压缩,从而使组织架构扁平化。
(2)信息沟通方式。基层员工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和高管直接沟通,信息无须层层传达,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会大幅减少,信息传递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实现决策效率提升直至最终的市场反应能力提升。因此中间层在信息上传下达的作用就大大削弱了。
(3)价值创造方式。传统“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中,决策权根据重要性掌握在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手中。基层员工在工作中若需要改进工作方式,一般需要经过一定层级的汇报请示,而结果未必就能获得允许。而面对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群体,深受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文化熏陶,更喜欢能够发挥个人创造力和个体价值的工作方式。因此扁平化组织架构模式可以缩小业务请示范围,给予基层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提升岗位价值创造能力。
扁平化组织架构的实施需要三个前提,一是信息系统对于扁平化管理的支持得到实现,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强大的ERP、CRM、SCM、OA等信息系统使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市场需要,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资源整合类企业,为了实现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快速迭代更新,需要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需求;三是制度体系,扁平化管理的优点在效率上、成本上和效益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管控力和稳定性不足的缺点也一并存在,为了保障企业运行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系统性,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不可或缺。
三、民主化(Democratic)
企业组织管理的民主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突破创新的主要趋势之一。当前主流研究对企业民主管理主要是从工会视角研究关于企业职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一些文章指出,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在《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中都有明确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建设,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企业民主管理的职能定位是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着力点,因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职工的广泛参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企业民主管理又具有“两个维护”的作用,即维护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在企业享有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从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出发,工会依法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以确保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施厂务公开,以推进民主监督;建立平等协商及集体合同制度,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努力也正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1]。
在互联网时代,范丽娜(2018)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影响,指出互联网正逐渐打破传统企业民主管理政治参与现状,职工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由部分参与向全部参与转变,互联网助推中国企业民主管理回归产业民主实质[2]。
然而,基于现代企业决策机制,企业重大事务依然由董事会把控。在我国,家族型私营企业大量存在,家族成员掌握绝对股权,因此决策机制的民主性成分十分稀缺。这种现象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员工持股制开始流行,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员工持股制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水平,扩大了融资面,提升了员工的经济收益和自我价值收益,有利于员工的“军心稳定”。华为就是典型的员工持股制企业。
更高层次的民主化管理改革不仅仅是提高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决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使员工具备其所在领域权限范围内的无限决策权。例如,企业取消销售部门而建立销售服务部门,销售业务不再由销售员承担,企业无须支付业务员保底工资,销售员也不再承受业务压力。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分销制度,面向全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只要按照本公司相应的规则制度去销售产品,产生的利润按照特定比例进行分成。建立分销契约关系之后,业务员并不隶属于企业员工,不受企业管理制度约束,只要不违背分销制度,不损害企业利益,而销售形式、推销方式、工作安排等均可以自主决定。网约加盟车司机、外卖骑手等基本上属于这种模式。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连接作用,这些分散的社会力量无须在企业的制度框架和空间范围内劳动,而是根据个人喜好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且能够很好地为社会和个人创造价值。
四、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多元化不仅指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更包括基于时间维度的不确定性。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松散耦合型的组织型态。松散体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呈现碎片化、偶发性趋势。例如一家轻工制造业企业在门户网站上收到了来自C端的订单,于是登录某垂直B2B网站搜索原材料供应商,最终确定了一家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并下单采购。整个过程中,这家轻工制造业企业没有原材料库存,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行为都由其接收到的订单触发。整体上看,全球经济系统就是一个看似无序、熵值极高的系统,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由其他节点的行为偶然触发,并影响另一个节点的下一个行为;至于是哪一个节点、什么行为却不具有可测度性。同时,系统中每个元素又都是相互耦合的。从高一阶维度视角观察,系统中生产的投入总量和产出总量又是均等的,遵循经济学上的CGE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中的投入产出均衡规律。
互联网催生的商业模式变革中,涉及商业组织形态变革的,可以用“三众”概括,即众筹、众包、众创。
众筹源于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一般指通过互联网发布向群众募集资金用于某一种活动的行为,其中多用于商业项目发展。众筹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商业模式,具有门槛低、效率高、形式多样、运作灵活的特点,对于一些难以获得投融资机构风险投资资金的项目而言,是获得启动资金的有效途径。在国家法律框架下良性运作的众筹项目具有支持创业、引导民间资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作用,是传统企业融资形式的重要补充。企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就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的社会化,需要建立一套公正、透明、民主、高效的运行决策机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如委托持股制。总之,众筹迎来了一个全民投资、全民持股的新时代。
众包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外包形式,不同于传统的ITO、BPO、OEM等模式,众包指的使一个机构把过去由本机构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资源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机构或个人的行为,通常通过互联网,外包对象为非指定的大众。众包是一种典型Web3.0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实现社会生产分工协作最优化的有效手段,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全球分工、全球合作和全球竞争的经济格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来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众包协作模式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威客网的成功使得千千万万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转换成实际经济价值,也使得广大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付费得到所期望的过程性产品、成品或服务;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分布式计算项目,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人电脑的闲置计算能力;同样地,分布式的人力资源网络也可以使成千上万网民的闲置脑力得到充分应用;维基百科通过广大网民的齐心协力,创造了这个供全民自由享用的知识巨库,更是树立了一个群体创作的典范。IStockphoto、eBay和MySpace等创造的盈利模式,如果脱离了用户的参与也将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众包是去企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笔。
众创是一种C2C的商业生态,也是去企业化进程中的一种过程形态。众创不仅指社会个人自主开展创业活动,更体现企业的自创业和企业员工的岗位创业。企业自创业是指企业不局限于现有业务,而通过投资建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收购其他现有企业股份)进军新的商业领域或开展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企业自创业是企业自我迭代更新发展并创造更好的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诸多的企业跨界发展案例就是典型体现。岗位创业是指企业制定允许和鼓励员工在岗位上进行独立价值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把原先员工工作岗位上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变为对员工的创业投资,把员工原先的岗位工作行为转化为可以获得股权以及相应分红回报的创业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程度一致化。通俗上讲,岗位创业制度就是当代企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设计的一种极端,直到把“员工”变成“老板”以至激励效用最大化。
此外,多元化还包含社会组织中成员角色和关系的多元化,在不同组织中每一个人扮演不同角色。在现实中,个人隶属的组织关系使相对稳定的;而在互联网中,几秒钟的退出和登录行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隶属的组织或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关系,甚至可以同时兼具多个角色,角色可以在淘宝卖家、消费者,微博博主、粉丝……之间转换,关系也可以在朋友、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互粉”“互黑”等之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