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长谈》(1969)
《酒吧长谈》是巴尔加斯·略萨的巨著,表现的是奥德里亚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948—1956)及其倒台后几年间的秘鲁社会现实。
奥德里亚将军推翻了主张民主治国的何塞·路易斯·布斯塔曼塔总统,恢复了野蛮的专制统治,监禁、流放、屠杀了不少秘鲁的志士仁人,白色恐怖遍及整个秘鲁,连作者读书的圣马科斯大学也不例外,许多学生遭流放或被捕入狱,他们睡在牢房的地上,既无垫子也无毯子。独裁当局党同伐异,把政治团体视为反对派和阴谋篡权的组织而加以排挤,甚至镇压,还豢养一批打手从事暗杀的卑劣勾当。政府官员腐败到了极点,个个中饱私囊,卖官鬻爵,敲诈勒索,出卖告密,造谣生事,胡作非为,把全国搞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
小说众多人物的经历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全书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小说故事发生在20 世纪60年代中期。主要人物圣地亚哥·萨瓦拉和曾在他家当司机的安布罗西奥分别多年后在狗场相遇,二人进了一家因屋顶高而叫大教堂的咖啡馆里交谈。咖啡馆位于黑马克河边名叫军队桥的地区。二人一边一杯杯喝着啤酒,一边交谈,回忆着往事,交谈长达4个小时。4个小时的谈话构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4个。一个是圣地亚哥·萨瓦拉(小萨瓦拉),他是支持奥德里亚将军的财阀集团的重要人物堂费尔民的儿子。在圣玛丽亚·玛丽亚会学校毕业后,其父希望他报考上流社会的子弟才能上的秘鲁天主教大学,但是他却选择了圣马科斯大学,他在那里参加了反对奥德里亚独裁政权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卡维德”,亲身感受到政府反对派所遭受的迫害和镇压。负责镇压活动的是掌握实权的卡约·贝穆德斯。有一次他参加“卡维德”的秘密聚会,研究声援电车工人罢工的问题,不幸和其他与会者被捕,监禁了一段时间,其父凭着和内政部要员贝穆德斯的关系把他捞出。后来他丧失了父亲的支持,毅然和家庭断绝关系而离家出走,放弃了学业,移居到利马市中心一个住所,最后进《纪事报》当了采编当地新闻的记者。当时奥德里亚政权行将垮台,其衰败期由于1955年阿雷基帕革命爆发而开始。几年后,圣地亚哥临时掌管《纪事报》的侦破版,他掩藏了被粗暴杀害的卡约的情妇奥尔滕西娅的尸首。这个事件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怀疑这是他父亲所为。在和记者朋友卡利托斯、诺尔文、米尔顿等人过了一段游泳生活后,他和一个名叫安娜的护士结了婚,他是在车祸所住的医院里认识的。他和她搬到米拉弗洛雷斯区一所公寓里居住。仅靠他当记者的薪水过着困苦的日子。最后他当了《纪事报》的社论撰写人。他就这样选择了一种让他那社会地位高的父母感到丢脸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后悔。他对秘鲁的现状感到悲观,自己也变得平庸无为起来。他觉得自己倒霉,秘鲁同样倒霉,他的朋友们也倒霉,正如他抱怨的:“秘鲁算是倒霉了,卡利斯托斯也倒霉了,一切都完蛋了,毫无办法。”他的悲观情绪达到了顶点。就是在那个时候,即1960年代,他和安希罗西奥重逢,安布罗西奥曾是他父亲的司机,现在他在城市的狗场里工作,负责杀流浪狗。两个人在“大教堂”酒吧里进行长谈,回忆起了1940年和1950年代的生活。
第二个主要人物是安布罗西奥·帕尔多。他是钦查的一个天生的罗圈腿人,其父母是特里福尔西奥和拉·托马莎。他为本地一家运输公司当司机,后来去了利马,先后为卡约·贝穆德斯和费尔民·萨瓦拉当司机。年迈后经常在大教堂酒吧同桌喝啤酒、交谈。他是卡约·贝穆德斯儿时的朋友,这样他才能够谋得当其司机的职业,后来又为堂费尔民开车并与之保持时断时续的同性恋关系,但是他总是很敬重堂费尔民,因为据他说,堂费尔民作为他的上司,是唯一真正尊重和喜欢他的人。与此同时,他又和萨瓦拉家的女佣人阿玛莉亚保持着爱情关系。就是这个阿玛莉亚,后来又成了卡约的情妇奥登西娅的女佣人。奥登西娅得知堂费尔民与安布罗西奥的同性恋关系后,先是保守这个秘密,但她被卡约抛弃后陷入贫困,便利用这件事敲诈堂费尔民。而安布罗西奥看到他的主子经常受敲诈感到痛苦,便杀死了奥登西娅,后来和阿玛莉亚一起带着他们的小女儿阿玛莉亚·奥登西娅逃到了丛林区的普卡尔帕。安布罗西奥在那里为一个肆无忌惮的企业主伊拉里奥·莫拉莱斯开车,由于讲老板的坏话而被开除。不久后,他妻子阿玛莉亚由于难产而死去。他感到又气愤又痛苦,为了报复,便偷了老板的一辆卡车,并在廷戈·玛丽亚杀死了他。之后,他把小女儿留给一位女邻居照看,便带着卖卡车的钱回了利马,在那里的一家城市狗场谋得一个工作,在狗场和多年未见面的萨瓦拉重逢。
第三个主要人物卡约·贝穆德斯,是钦查人,做生意为生,其父是高利贷者。他年轻时不务正业,抢了卖牛奶的女人的女儿罗莎为妻。由于他和当局的二等人物内政市长埃斯皮纳上校的同窗友谊,他被推荐当了内政部办公厅主任,实际上他扮演着警察头子的角色,他依靠告密者和混入报界、大学和教育机构等单位的密探,逮捕、拷打、流放反对独裁政权的人士,特别是共产党人和阿普拉党人,他凭借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随意抓人、杀人,把秘鲁变成了一座大监狱,白色恐怖遍及全国。当他派打手混入反对派政治家们在阿雷基帕召开的大会捣乱时,垮台的命运便不可避免地落在他的头上:民众奋起反抗,惩治独裁当局的打手,举行罢工,要求卡约·贝穆德斯下台。面对这种形势,奥德里总统不得不忍痛放弃对他宠爱的部长的信任,迫使他辞职。贝穆德斯只好服从,夹着尾巴逃往国外。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奥德里亚政府真实存在的官员阿历杭德罗·埃斯帕萨·萨尼亚图部长。
第四个主要人物堂费尔民·萨瓦拉,一家药物实验室和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腰缠万贯的大企业家,奥德里亚政权的支持者,对反动当局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正是由于他出钱出力,奥德里亚将军才得以发动政变上台。他善于见风使舵,以攻为守,不放弃进攻的机会,组织联合党,发动阿雷基帕事件,导致贝穆德斯最终垮台。他在娱乐界以“全球”著称,外表道貌岸然,实则男盗女娼,搞同性恋,道德败坏,伪善狡诈,野心勃勃。他是秘鲁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还有两个人物比较重要。一个是奥登西娅,她是卡约·贝穆德斯的情妇,一个过分随便、为人下流的女人,当初是一个美丽、苗条、白净的黑发女郎,曾在夜总会当歌女,艺名“缪斯”,喜欢有钱有势的男人,卡约乘机把她变为他的情妇,在圣米格尔给她置办了一处宅子。实际上那宅子是他和重要人物聚会的地方,他允许那些要人跟奥登西娅调情开心,甚至睡觉。她是名妓盖塔的闺密,彼此是同性恋,经常厮混在一起。她还特别喜欢麻醉品。当卡约被流放,她那种放荡不羁和奢华铺张的生活便结束了,无论其健康还是激情,都每况愈下。最后租了一处乱七八糟的楼房勉强从事皮肉生涯,并开始敲诈堂费尔民,最终在其住处被安布罗西奥杀死。另一个是阿玛莉亚。她是安布罗西奥的女人,出身卑微,先是萨瓦拉家的女佣人,后又在奥登西娅家当佣人。曾在堂费尔民的实验室里当工人,和纺织工人特里尼达、阿玛莉娅的“前夫”有染并曾在一条臭气冲天的胡同里与之同居。奥登西娅在家里被安布罗西奥杀害时,阿玛莉亚并不在家,她去医院生产了,生下了她和安布罗西奥乱爱的女儿阿玛莉亚·奥登西娅。安布罗西奥恐吓阿玛莉亚说警察怀疑她杀死了她的女主人而正在寻找她。安布罗西奥以此为借口,迫使她和他一起逃往丛林地区的普卡尔帕,从此以夫妻关系一道生活,养育着小女儿。但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因为他们受到一名企业主的欺骗,把自己的积蓄投给了他的公司,毫无收益。阿玛莉娅后来因难产而死。
除了上述重要人物外,小说还写了其他许多次要人物,有社会下层的工人、小贩、女佣人、妓女、同性恋者、流氓、酒汉、打手、警卫……有上层社会的将军、上校、部长、参议员、企业主、大亨,等等。作者通过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借助细致的描写,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出场表演,展现了一幡奥德里亚长达8年的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生动、广阔的画卷。令人信服地说明,在奥德里亚的独裁统治下,秘鲁社会变成了一个用手指一摁便会流脓的毒瘤。虽然,作者笔下的秘鲁绝不是令人向往的太平盛世,民康物阜,而是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民生的凋敝。
这部小说是一部非凡之作,不仅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因为其结构复杂,时间、空间、意识流的巧妙结合,情节的交叉,对话的机智,等等。具体地说,全书分为四部。在第二和第四部中,每章都被分割为若干片断,轮流讲述五个故事:即A,萨瓦利塔的故事;B.卡约·贝穆德斯的故事;C.阿玛莉亚的故事;D.安布罗西奥的故事;E.克塔的故事。作者把这些故事加以安排、组合,形成新的顺序。比如第二部第一章,叙述顺序是CBA+CBA+CBA;第四部第二章的顺序是AB+AD。而在第一部和第三部中,作者采用的方法是把第三人称的叙述同人物的对话结合起来,并在对话中插入另一些人的对话,时间和地点也随之跳跃和变换。还有,对话形式也有变化:时而用直接对话形式,时而用间接对话形式即转述人物的对话。此外,小说中还大量采用内心独白手法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例如在第一部第八章和第十章中,作者在许多处描述“圣地亚哥回想”的内容,通过回忆再现人物曾经的风闻、曾经的往事,他自己的想法或者对自己的看法。比如这一段:“圣地亚哥回想:小萨[11]如果那天你入了党,情况又将如何呢?党会不会把你拖进去,把你连得很深?会不会把你的疑问一扫殆尽,而使你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个单纯的无名英雄?……也许你会更勇敢,加入起义小组,在游击战中梦想、行动、失败,最后被捕入狱,在丛林中腐烂,也许你会在半秘鲁状态中出国,去莫斯科参加青年联欢节……或是到哈瓦和北京接受军事训练。不过,会不会你可能毕业了,当了律师,结了婚,成为一个工会的法律顾问或议员呢?是更加倒霉,维持原样,还是更加幸福呢?圣地亚哥回想:唉,小萨啊!”通过他的回想,就把他对个人的前途的种种考虑一一展现出来。在其他章节中,圣地亚哥也经常称自己为小萨,借以回忆往事或进行意识流式的思考。
《酒吧长谈》被认为是巴尔加斯·略萨文学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略萨的杰作之一。他曾说:“如果必须从火中抢救我的小说中的一部,我会抢救这一部。”有评论称,“当1969年《酒吧长谈》出版时,巴尔加斯·略萨似乎达到了他的艺术天才的顶峰。在这部划分为几个部分、多处采用对话形式的小说中,作者发展并超越了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小说”。
关于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巴尔加斯·略萨曾仔细地回忆说:“在那几年[12]中有一件事对我相当重要,就是我认识了独裁政府中负责保安工作的头头,除了奥德里亚外,他就是最令人痛恨的人物了。我当时是圣马科斯大学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当时许多学生被关在监狱里,这些学生就睡在牢房的地上,既无垫子也无毯子。于是我们进行了募捐,买了毯子。但当我们送进去的时候,监狱的人对我们说,只有内政部办公厅主任堂阿历杭罗·埃斯帕萨·萨尼亚杜才有权同意交给犯人。……他个子矮小,五十多岁,面似羊皮,令人生厌。我们讲话,他根本没听。后来他打开了写字台的抽屉,拿出几期《卡维德》小报……在报纸上我们对他进行了攻击。他说:‘那篇文章是你们中的哪个人写的,你在何处集会、油印小报,你们支部进行什么密谋,我们了如指掌’,在那次会见中见到他,便使我第一次产生了写《酒吧长谈》的想法。这部小说15年后才写成,我想在小说中描写带有奥德里亚8年统治特点的独裁政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习、工作、爱情、梦想和志向带来的影响。我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条贯穿众多人物和情节的总线,这就是一个在独裁政权中当过保镖和秘探的人,同一个依靠独裁政权发了财的人的儿子、后来当了记者的人的偶然相遇,以及两个人进行的贯穿整个小说的谈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