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加斯·略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世界末日之战》(1981)

小说描写的是1897年发生在巴西内陆高原卡奴多斯的农民起义。战火烧遍了这个新建的南美共和国的17个州,一方是为其权宜而战的农民,另一方是为维护代表地主阶级和政党利益的寡头政权的权威而战的六千多名国民军。

卡奴多斯属于巴西内地高原的腹地,常年遭受周期性的旱灾,以牧牛为生的居民每年必须向牧场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牲口。他们大多数是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种,他们的生活艰苦、朴素,加上没有文化,与外界隔绝,因而很容易接受宗教思想。卡奴多斯位于巴伊州东北部,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不宜居住,以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难以维持生计,那里生活着被遗忘、受歧视的奴隶、黑人、1888年得到解放的农奴、没有任何权利的印第安人、破产的白人和厌弃市井的混血人种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名叫安东尼奥·继森特·门德斯·马谢尔的传教士来到腹地,宣传原始基督教信仰,他由信徒们陪同,走遍大小村镇,传播教义,他预言一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就要出现,惩恶扬善,把一切受苦人救出苦海。大批农民和牧人信任他,拥戴他,称他为先知、圣徒和劝世者。许多信徒离乡背井,拜倒在他门下。他成了劳苦大众的保护人和穷人的权益的卫护者。后来,信徒越来越多,经过在巴西若干州的传教,终于和他的追随者们一道在巴萨—巴里斯河边、蒙特·桑托城附近的一个大庄园安顿下来。他宣布自己是预言家,他向人们保证建立一个最美好的世界,从而把成千上万一无所有的人吸引到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力量。那么小的地方显然容不下这支大军,于是他们向华泽伊罗城进军,并占领了它。政府请求方济各会的修士们作为调解人去平息此事,但是他们一无所获,因为起义军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被法律拒绝的东西。而共和国的政客们最担心的是劝世者安东尼奥最终试图发动一场运动,要把王权还给堂佩德罗二世。形势已不可能逆转,加上巴西东北部的旱情没有尽头,愈来愈多的人流向卡奴多斯。为了让所有的人不致饿死,劝世者安东尼奥手下的人开始抢劫附近的庄园和城镇。情况十分严峻。巴西联邦政府立即派出军队制止骚乱。军队最初进行小规模讨伐,试图进入卡奴多斯,取缔起义者的聚集地。安东尼奥及其信徒识破了敌人的意图,遂宣布与政府军作战。战争延续了一年,政府军进行了4 次围剿,人数一次比一次多,前三次遭到惨败。在1897年9月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中,政府派出了6千名正规军,装备有大炮和机枪,攻入起义军所在城市,烧毁整个城区,屠杀城市的居民,砍掉俘虏们的头颅,包括劝世者安东尼奥,一共三千名为生存而战的起义勇士光荣牺牲,二万五千个卡奴多斯居民丧失,景象十分惨烈。

通过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热烈地颂扬了卡奴多斯起义农民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战争精神,大胆揭露了政府军惨绝人寰的暴行,愤怒谴责了政府发动的这场非正义战争和对起义农民的血腥镇压。这是共和政府的疯狂之举,是莫大的罪恶,是巴西历史上的一大污点。

这个故事,巴西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达·库尼曾以纪实体在其名著《腹地》中描述过,不同之处至少有三点:一是略萨根据他在进行的调查和访谈,为小说增添了一些新内容、新知识;二是略萨增加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如无政府主义者、苏格兰颅相学家加利莱奥·加尔、唯一了解交战双方情况的“近视眼记者”、不可一世的土豪劣绅卡尼亚布拉瓦和勤劳朴实却饱受欺凌的妇女胡雷玛;三是略萨的小说故事比《腹地》更丰富、更感人、更有可读性。

《世界末日之战》的故事情节发展缓慢,细节描写像测量剂量一般精确,完美无缺,把19 世纪巴西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新成立的巴西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状况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将他们的形象一一展示在读者眼前,并且在作者描写下,本来是真实的人物,看上去却显得不真实,从劝世者安东尼奥、“矮子”莱翁·德·纳图瓦……直到奸诈的政客卡尼亚布拉瓦男爵都是这样。实际上,这部小说并没有让读者漠然处之,而是把他兜在它的文学之网里,把他带向一个充满非正义和斗争、英雄和平民的世界,让他明白人类的历史是怎么回事。

至于小说中的人物,最重要的自然是安东尼奥·维林特·门德斯·马谢尔,1830年3月13日生于巴西东北部塞亚拉洲坎波·马约尔城,父母是贫苦农民,他从小就受宗教教育,准备当教士,这在农村是很难得的。但是父亲死后,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开店经营小生意,但是他的救世思想和基督教神秘主义早就在他心中扎了根,离天主教正统观念愈来愈远,因为他觉得天主教不关心穷苦人,而只效忠于权力。于是,他在1961年便离家出去,开始在巴西北方的几个州漫游,宣传基督教义,长达30年,吸引了大批社会下层的信徒,信誓旦旦,要为世人建立一个在上帝庇护下的自由平等的公社,过最美好的生活,被视为是一位新摩西。政府认为他是个危险的疯子和狂热的宗教分子,追随他的信徒是反革命的叛乱分子,便派兵把他们镇压下去。最后他被政府军俘获,被砍了头。

另一个人物加利莱奥·加尔是个苏格兰革命者和颅相学家,曾两度被判处死刑,两次死里逃生,坐过5年牢,他是听着革命者们的言论长大的,受过科学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除了军人和银行家,他最痛恨的是神父。1894年他在巴伊亚州岸边后来搁浅的德国轮船上当过医生,一名走私者和一位医生最亲近他,走私者帮助他找到了个住处,医生则是他喜欢与之交谈的人。他经常给法国一家革命报纸写信,谈论巴伊亚州的情况,并曾参加巴黎公社的斗争。那个时期他深深被卡奴多斯发生的革命所吸引,不久后他便想找一名向导带他去卡奴多斯。但是有一天被警察带走,第二天收到一纸驱逐令。后在一家报社社长的帮助下,他得到一份为卡奴多斯起义军运送武器的工作,得以留在巴西。加尔深受巴枯宁和蒲鲁东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熏陶,他试图按照他的政治信条指挥卡奴多的革命斗争,结果被惨痛的斗争结局碰得头破血流。

第三个人物卡尼亚布拉瓦男爵是巴伊亚州有钱的大富豪,该州自治党的领导人,是封建贵族的代表,帝国时期曾任部长和驻莫大使。他反对共和党的中央集权制,他被进步党指控和英国人结盟阴谋反对共和国。这种指控为其党带来巨大的政治混乱并被政敌所利用。更不幸的是,在战争中起义的农民烧毁了他的一座最好最喜爱的庄园,这导致其夫人精神失常,因为她数百件美好的记忆也化为乌有。夫人没有康复,他自己也精神崩溃。这个拥有大片土地、矿山和工厂,操纵州政府和州议会的大恶霸,昔日不可一世的威严完全丧失。

还有几个人物值得一提。贝亚蒂托生于蓬巴尔,是一个鞋匠和一个残疾女人的儿子,当他会爬的时候,席卷腹地的大旱降临,父母饿死,只有和姐姐相依为命。贝亚蒂托被“独眼龙”收养,像牲口一样听他使唤。村中的妇女迫使“独眼龙”送贝亚蒂托去学校教义问答。后来他见到了劝世者安东尼奥,经过再三要求,终于被接收,成了劝世者最信赖的人之一。起义农民驻扎在卡奴多斯后,他成为打理劝世者吩咐的一切事情的助手。他非常尊敬、也有点惧怕劝世者。但是这个追随劝世者的人最终却背叛了他,他把劝世者的尸首的藏匿处告诉了敌军,结果他自己也被杀死。

鲁菲诺是个有经验的向导和猎手,他跟加尔达成协议,要带他去卡奴多斯。但由于某种原因,他没有赴约,尽管约定在他家里会面。当他回到家后,发现家中空无一人。有人告诉他,他女人胡雪玛丢下他跟加尔走了。于是决定复仇,一定要杀了加尔和他女人。在小说后来的描述中,他一直寻找他们,一旦找到他们,就和加尔决一死战,洗雪耻辱,哪怕死去。胡雪玛却骂他缺乏教养。后来在决斗中,鲁菲诺被加尔杀死。

在表现手法上,作品基本上使用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经过作者的努力简化,方才使作品具有了鲜明而简洁的特点。在描述故事方面,作者采用了现代小说的跳跃式的技巧,即把一个故事情节分割成若干片断,和其他故事片断穿插起来,轮流描述。此外,作者还大量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想法、疑虑、心情等,比如在第一部第七章的后半部,作者用了四五页的篇幅描述加利莱奥·加尔患病时的各种想法和疑虑,及其种种浮想联翩的思绪,详尽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结构上,小说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政府军攻打卡奴多斯的三大战役。小说详细再现了这场令人扼腕的流血冲突,从开始一直描述到悲剧结束。

《世界末日之战》和《酒吧长谈》并列被众多批评家和读者视为略萨最重要的作品。从题材上讲,它是最宏伟的历史小说之一;从其文学的博大来说,它是略萨小说中最具全面小说特点的作品。在这部小说的热情赞赏者中,有著名文学批评家安赫尔·拉马。他读完这部作品后惊叹不已,随即写了一篇长文,他写道:“读过长达549页的《世界末日之战》后,我得出两点结论:从艺术上说,它是一部杰作;由于这部作品,拉丁美洲知识性的、受大众欢迎的小说得到了巩固。”[20]秘鲁文学评论家路易斯·阿尔贝托·桑切斯更具体地指出:“《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已出版的十部作品中的最佳之作,它结构完整,情节曲折,以经过锤炼的风格将魔幻与历史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1890年的巴西形象,即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政体过渡的形象。”[21]

总之,《世界末日之战》是一部伟大而悲壮的史诗,一部隽永耐读的杰作。一些文学批评家,比如乌拉圭的安赫尔·拉马,把它同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相比,是一部厚重的史诗性巨著,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巴西历史上一桩可歌可泣的非凡事件,不失为一部不可小觑的文学经典。

据巴尔加斯·略萨讲,他所写的一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都有一个相同的由来。遇到东西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不能避免根据那种经验写一个故事。譬如有一天,他读了一本书,立刻被迷住了。它就是巴西作家达·库尼亚的小说《腹地》。对于想理解拉丁美洲是怎样的和不是怎样的人,这是一本必读的书。凡是读过它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本奇特的书,因为它是一本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历史也是故事的书。它不是一部小说,但是读来它就像一部伟大的小说,它试图解说巴西的一个历史事件:卡努多斯内战,共和国建立几年后,君主制度垮台几年后爆发的一场战争,起因是巴西东北部发生的一次反对共和国的农民起义。起义受到政府军的残酷镇压,死亡人数多达四千。达·库尼亚曾作为政府军的一员参加战争,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景象。他在作品中既做了自我批评,也为那些不幸的农民鸣不平。《腹地》的故事和人物给巴尔加斯·略萨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在很长时间里他不能想别的事情,他突然决定必须写一部关于这桩历史的小说。

提起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巴尔加斯·略萨感慨万千。他前后花了4年时间,除了搜集材料和读物,还要解决许多困难:因为第一次写一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讲不同的语言的人物,还要谈许多东西,去巴西东北部考察。巴西之行十分重要,为他证明了许多事情,使他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万事俱备,只欠执笔,他的热情十分高涨,几乎废寝忘食,第一稿竟写了上千页。但是他有所担心,因为这个题材是巴西名作家达·库尼亚写过的,会不会被认为多此一举。好在他写的不是报告文学或论著,而是小说。

在所有的文献中,他首先读的是达·库尼亚的《腹地》,他的感觉就像年轻时读《三个火枪手》、《战争与和平》和《包法利夫人》一样,爱不释手,觉得它是拉丁美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他在巴西得到纪录出版社社长阿尔弗雷多·马查多、著名女作家内利达·皮纽和何塞·卡拉桑斯教授等人的慷慨帮助,得到了大量图书资料。在巴伊亚州期间,他还谈了许多篇有关的论文。此外,他还去华盛顿呆了一年,在那里的进步图书馆找到了在巴西的图书馆找不到的东西。

必须提及的是,在巴西逗留期间,名作家亚马多给他推荐了曾任巴伊亚博物馆馆长的雷纳托·费拉斯先生,此人对腹地了如指掌,善于和腹地的人沟通,他通过他和几十个腹地人进行了交谈,还走访了据说劝世者安东尼奥去过的25个村镇和卡奴多斯战役的遗址,教堂的墙上斑斑弹痕依然清晰可见。